【禁聞】今年前4個月 中國實際使用外資減27%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8日訊】最近中共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四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360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7.9%。專家分析,外商減少在中國投資有多重原因。

近日,中共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份,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3,602億元人民幣,年減27.9%,降幅較前三月的26.1%擴大1.8個百分點。

其中,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為1,036.9億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比重的28.8%。

中共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宣稱,前四個月吸引外資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去年高基數影響。

不過,中共官方數據經常隱瞞不利情況,實際數據可能更糟糕。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外商在中國減少投資的原因,其實也跟中國過去幾年的一個自我膨脹,覺得中國已經是強大起來,不再需要外商投資。有些過度宣傳,像華為,像一些其它的企業過度宣傳,覺得已經天下第一,這個導致外商覺得在國內的經營氣氛不友好,國內的咄咄逼人,這樣經營的局面也導致外資的撤離。」

事實上,自中共病毒疫情以來,中國經濟形勢動盪不安,房地產爆雷,通貨緊縮和消費疲軟等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美國加州大學安德森預測中心學者俞偉雄:「因為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確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第一點就是它這個整個房地產泡沫的一個破滅,然後整個房地產的泡沫所併發的,過去長期累積的這個龐大債務,現在就是必須要去面對,所以即使最近我們聽到中國有採取很多的救市的措施,我覺得那個救市的措施是不得不做的,但是再怎麼救呢也沒有辦法,就是讓這個房市重回過去的榮景。」

股市的跌跌不休,也大大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再加上去年4月,中共當局修訂《反間諜法》和《數據保護法》,加大了對企業的打擊和控制,這不僅讓許多外商感到不安,進而縮減在華業務,就連中國國內的投資者也失去信心。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分析,外國企業減少在華投資有三方面原因。

黃大衛:「第一方面就是三年的疫情封控之後再開放,沒有足夠有利的經濟的一個刺激政策,也沒有一個有利的一個減稅增加社會保障的一些方法,去促進整個經濟的一個活躍。所以就是國內的經濟環境的一個下行壓力巨大,也導致外資卻步,或者是說減少投資,這是第一方面的層面。」

黃大衛說,第二的原因是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國際上擔憂中共不斷支持俄羅斯,可能也會受到更多貿易制裁。

黃大衛:「第三方面也是我們說的就是中美之間,還有中歐之間的其他的一些新增的貿易戰,尤其是2024年今年以來,關於中國出口產能過剩,向歐美傾銷電動車,還有這個電池,還有風力發電,一個調查有關係,也導致了很多的外商現在一些原定計劃的一些項目都出現暫緩。」

早前中共外匯管理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外國企業對中國的直接投資跌至了自199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和2022年相比暴跌82%。

為了扭轉這種趨勢,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共當局公布了一系列所謂「增強外國投資者對華投資信心」的措施,包括擴大市場准入和放寬簽證規定,讓外商增加對銀行、保險、醫療等行業的參與等,但成效並不好。

俞偉雄:「我覺得最主要兩點就是沒有辦法靠這個吸引外資回來。因為現在外資有很多其他的選擇。大家就覺得不應該像以前一樣,把所有的投資放在一個國家。那疫情就讓我們知道這個是風險非常大,所以大家都在注意,遵照這個去風險的一個過程,所以中國是面臨,就是說要有心理準備,這是一個長期的艱困的日子要持續下去。」

專家分析,中共當局將政權擺在經濟發展之上,商業環境政治化,造成外商的深層恐懼,再多利好方案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編輯/孟心琪 採訪/常春 後製/鐘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