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怕民變?北京李自成雕像被遷移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8日訊】最近,位於北京昌平區的李自成雕像遷移,引起市民關注,而長沙網友也發現,當地的天心閣太平軍雕像也同期被拆走,由於兩者都是農民起義的象徵, 引發猜測和熱議。

視頻:「這個一晚上,李自成的雕塑就沒了。」

北京民眾發現,矗立在昌平區西關環島已經30年的李自成雕像,最近突然被拆除,黨媒報導說,李自成像將移到陝西省商洛市的「闖王寨」景區。由於李自成的家鄉就在陝西省,有網友調侃:李自成北漂三百年,最終還是北漂失敗,回到老家。

此外,微博上流傳出湖南長沙天心閣外太平軍雕像被拆除的視頻。這個雕塑號稱再現了1852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攻打長沙城的戰鬥情景。不過近年來對雕像的選址出現一些爭議。天心區政府稱,由於景區改造,因此對這一組太平軍將士雕塑進行了「暫時的保護性遷移」。

不過,由於李自成和太平天國都是「農民起義」,引發網絡熱議:「所有具有反抗精神的都不能當偶像。」「最近全國範圍內都在拆除農民起義題材雕像······」「從利用農民到懼怕農民!也就是百年不到的時間!」

前北京律師、民陣加拿大主席賴建平:「原來的那些銅像,李自成,洪秀全,原來都是作為典型的革命英雄,是激勵人們勇敢鬧革命的一種象徵,原來為了要說明共產黨自己奪取政權的合法性,要為自己的獨裁專制辯護。但是現在的形勢不一樣了,他們自己比任何時代的統治者都更暴虐。現在它害怕別人革他們的命了,他們就要把這些銅像拆掉。」

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就跟當年六四之後,有一些大學把當年的學生運動的校史展給撤了是完全一樣的。六四之後中共也覺得這是太敏感了,所以就把它除了要強制學生去軍訓之外,把這一部分淡化,甚至撤除。那麼現在它去撤除像這種太平天國或者說李自成的這種雕像完全是一個手法。」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民變領袖之一,稱為「闖王」。明朝末年官場腐敗嚴重,民不聊生,天災瘟疫頻發,各地反抗鬥爭層出不窮。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前往景山自縊,長達276年的大明王朝由此宣告滅亡。

而太平天國是清朝道光晚年、咸豐至同治初年間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當時社會經濟蕭條,鴉片戰爭帶來的賠款、關稅問題嚴重破壞了經濟體系。廣西遭遇連年饑荒後,洪秀全在1851年1月宣告金田起義,建立「太平天國」,自封「天王」,部眾稱為「太平軍」。

而現在中共政權面臨的社會環境,和這兩個歷史時期有什麼相似嗎?

賴建平:「這些現象實際上是預表了下一次一場轟轟烈烈的暴力革命即將展開。共產黨只要壓迫一天,人民就會有一天的反抗,而且它現在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那麼這種情況之下,老百姓的怨恨,怒氣,不滿,就要通過形形色色的方式表現出來,有的底層之間共犯互害,有的去報復社會,也有一些可能會上升到所謂的政治革命。」

目前中國經濟衰退,失業率飆升,天災頻發,瘟疫橫行,社會上持刀砍人、開車撞人的惡性事件也接連發生。

李元華:「類似之處就是都是這種社會的腐敗到了極點,老百姓生不如死,所以這種社會的反抗運動此起彼伏。那今天中共社會雖然花大力氣超過軍費的去維穩,但是依然它沒有解決這種根本問題,這些根本的社會問題不解決,那麼它再花多大力氣,再拆多少雕像也是起不了作用的。」

網友留言說,「真正應該被拆掉的是毛澤東,而不是李自成。」「毛澤東他打著『解放全中國』的旗號,卻建立了一個更加專制、更加殘酷的政權」造成無數中國人死亡。

編輯/尚燕 採訪/易如 後製/王明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