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技巨頭投資對象正從中國轉向東南亞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0日訊】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近期相繼走訪東南亞,並承諾將在該地區擴大投資規模。與此同時,由於中國政治和經濟環境惡劣,大批外資正從中國市場撤離。

據大紀元報導,全球科技巨頭們正在布局東南亞。在過去幾個月中,蘋果、微軟和英偉達等行業巨頭,先後走訪了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與這些國家的元首會面,討論巨額投資計劃。

其中,微軟行政總裁納德拉(Satya Nadella)5月初訪問了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後宣布,該公司將向馬來西亞投資22億美元,發展雲端運算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亞馬遜公司則於5月7日宣布,在未來4年內,將向新加坡追加90億美元投資計劃,用於擴建雲端運算基礎設施。

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則於4月訪問了越南、印尼和新加坡,並在會見各國總理後宣布了新的投資計劃。

此前,英偉達曾於2023與馬來西亞基礎設施集團楊忠禮電力國際有限公司達成協議,計劃在2024年中期幫助馬來西亞引入由英偉達YTL公司製造的最快的超級電腦。

今年3月19日,楊忠禮電力發布公告說,將採用英偉達公司(Nvidia)Grace Blackwell超級芯片驅動之DGX Cloud,在柔佛州安裝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受訪時對大紀元表示,由於近年來國際資本紛紛轉移到了東南亞,而東南亞的中產階級一旦開始成長,工人收入增加,科技企業也會跟著進來。科技巨頭投資這些國家,一個是看好了他們的勞動力,二是看好了他們正在崛起的中產階級。

台灣宏觀經濟學家吳嘉隆則從以下四方面,向大紀元分析了全球投資重心轉移東南亞的原因:

其一,從地緣政治方面看,中共一直把東南亞看作是它的後院,而且一直對南海虎視眈眈。所以美國要把東南亞爭取過來,以便遏制中共在南海的野心,「南亞必會成為美中爭奪的一個關鍵地區」 ;

其二,人口紅利正在發生變化。過去有很大人口紅利的中國,近年來出生率持續走低,加上疫情奪走了太多人的生命,使中國喪失了人口紅利。而東南亞地區的人口總數已接近中國的人口數量,所以在勞動力方面也可以與中國競爭;

其三,東南亞這些國家的中產階級,如果因為製造業從中國移過來而得以發展起來,那麼這個地區的經濟總量,也足以挑戰並超過中國;

其四,日本在美國的主導之下,韓國、台灣也可能會增加對東南亞的投資,再加上歐洲、美國「現在會形成一個投資東南亞的熱潮」,這回使得東南亞的這些國家在製造業跟供應鏈方面,能夠迅速取代從中國撤出來的空缺。

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18日發布資料顯示,2023年外國直接投資淨額降至自30年來最低水平,比2022年下降了81.7%。

此外,報導還表示,隨著世界戰略格局正朝向中美兩極對抗、全球圍剿中共的方向演變,中共面臨著多重挑戰。而由於東南亞的地緣價值及各國開始發展活躍,使其在國際戰略格局的地位日益上升,成為在經濟、軍事、資源方面爭奪的焦點。

一方面,中共當局用「一帶一路」拉攏東南亞各國,並向其輸送其意識形態;另一方面,有美國及其盟友也正在對中共進行圍堵。

對此,吳嘉隆表示,從經濟層面及地緣政治方面看,中國與美日經營的東南亞,有實質性的不同。

他說:「中國的經濟跟東南亞的經濟都是出口導向,都在搶同樣的出口市場,兩者是競爭關係。而中共來投資一個重要用意就是躲避美國的關稅,將產地變成東南亞國家,所以東南亞國家反而更樂於接受日本、台灣、韓國、美國、歐洲等國的投資。」

他進一步指出,前些年,中共仰賴外國的資金和技術,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但現在製造業正轉移到東南亞,「此時東南亞要選擇的是美國跟日本,因為技術、資本、訂單都是來自美國或日本,而中共是來競爭的、來搶單的」。

吳嘉隆表示,美國經營東南亞,其實也是做給澳洲、台灣看;而東南亞的國家也希望經濟發展好起來,可以維持南海的自由航行,不讓南海被中國控制。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