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3月25日訊】中共國家發改委宣稱,今年1至2月,中國民間投資年增0.4%,由負轉正,還強調要保持民間投資穩定增長態勢。不過,評論認為,當局很多賺錢的項目並不向民營企業開放,中國的法律法規也無法保障民營資本,民企還是存在著「不敢投、不會投、不能投」等問題。
中國經濟持續疲軟,中共當局持續強調所謂的「正能量」宣傳。中共國家發改委丟出數據,稱今年1至2月,中國民間投資年增0.4%,由負轉正。
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3月21日宣稱,去年以來,推出了促進民間投資的17條政策措施,吸引民間資本參與一千多個項目。下一步還會加強促進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等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台灣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必須讓民間投資補上來,因為你不能老是靠基礎建設投資,那個飽和了,超過了。你也不能整天靠國營企業的固定設備投資,那個也超過了,也飽和了,而且增加債務壓力。房地產也是投資飽和了,也是債務壓力。這三大投資都已經飽和了,所以必須讓民間投資來取代原來的投資動能,提供新的經濟增長動能。應該讓民間投資去發展新興技術領域,而不是搞基礎建設。」
學者認為,當局很多賺錢的項目並不向民營企業開放,況且中國的法律法規也無法保障民營資本。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法律法規對於民營投資和民營資本的保護在過去幾年來我們看的情況是比較堪慮的,也擔心投資之後賺了錢,錢可能拿不回來,或者是工程款,或者是政府採購的投資,到時候出現賴帳或者是沒有錢給,所以不敢投資。其實也包括經濟環境差,有些東西擔心投進去之後政策改變、或市場改變越來越差,所以他們才不敢投資。」
儘管當局聲稱,正在研究起草「民營經濟促進法」,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法治保障。不過,中國民間投資發展一直存在「不敢投、不會投、不能投」等問題。
黃大衛:「很多時候對於經濟數據,市場的真實情況,政府的鼓勵措施並不透明,像電動車,政府一窩蜂去鼓勵,但是鼓勵裡面其實也有暗含了很多利益輸送,也不知道誰能拿到政府的申請、政府的補助、政府各種專項的資金。所以一般人對於內部的運作,裡面有很多灰色空間,所以他們不會投資。」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可以看到現在,第一個外資跑了,你根本工廠可能訂單沒有著落,民間企業怎麼投資?第二個就是中國的房地產現在在下滑的狀態之中,那些所謂的內需佔中國這麼重要的房地產經濟起不來,那周邊的民眾當然更不敢投資。」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認為,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在中國同樣面臨政治風險,還有更多所謂的隱形成本。
黃世聰:「各國也都用這樣的方法,就鼓勵民間來參與重大建設,參與基礎建設,不過呢,我覺得這種以中國過去的這個官方這麼樣強力主導的這個狀況之下,民間到底會有多少的參與意願?這個我是比較存疑的一個態度。因為中國是這個共產黨說了算,所以你民營企業到底能有多少的保障?沒人知道,對不對。你有可能瞬間的財產就被沒收,或是一生的打拼化會無有,這都有可能。」
台灣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認為,中共當局的政策不穩定也不透明,這是最關鍵的問題。
吳嘉隆:「創造一個有利的經商環境,不要整天動不動搞共同富裕、搞查逃漏稅、請你去喝咖啡,或者乾脆把你抓起來。就算政府找到正確的方法,民營企業現在也缺乏信心,因為中共講話不算數。所以民營企業需要有政策的穩定性、透明性,政治干預要減少,然後要對民營企業有信心。現在不是,當局就擔心民營企業做大變大,把共產黨的政權架空。」
評論認為,在中國經濟下滑、國進民退現象愈發突出的當下,民營企業隨時都可能成為犧牲品。
編輯/黃億美 採訪/易如 後製/陳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