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原:中共黨魁急示權柄 兩會有隱患?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2月28日訊】隨著中共兩會臨近,黨內鬥爭也進入新階段。近日,黨媒重炒政治局成員向習近平述職的舊聞,並公開了最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共黨魁相繼主持兩次似是而非的會議,急忙高調地向黨內官員展示權柄。敏感的三中全會暫時不能開,難道走過場的兩會也怕出問題?

黨媒意外炒舊聞

中共兩會確定3月4日召開,2月底的政治局會議應定稿所謂的《政府工作報告》,最關鍵的當然要確保兩會不出任何問題。中共政局實在經不起風浪,可能一些出格的小事都會令人浮想聯翩,進而產生更大的漣漪。

2月26日,新華社頭條報導,近期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人大、國務院、政協、最高法院、檢察院黨組書記向「黨中央」和習近平「書面述職」;稱習近平審閱了「述職報告」並提出2024年的工作要求。

1月4日,中共政治局常委曾開會聽取上述報告。1月31日的政治局會議也審議了上述報告,並通過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

2月26日,黨媒第三次高調報導同一件事,這次稱為「書面述職」。2024年眼看過去2個月,「黨中央」還在搞2023年的「述職」,沒把心思放在2024年工作上。按照中共慣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才算是2024年的正式規劃。

如今中共國務院職能嚴重退化,一切都得聽「黨中央」的。這應該是黨媒三度炒舊聞的真正用意:2024年的中共兩會,「黨中央」、習近平才是主角,國務院、李強等只是配角。新華社刻意提醒各級官員,規矩徹底變了,兩會上「政府」和「代表」們可以繼續演戲,但要明白「黨中央」現在一肩挑。

按照中共的定義,中央委員會是黨內最高權力機關,是「黨中央」。中央委員會一般一年舉行一次或兩次會議,閉會期間的「黨中央」是政治局。政治局一般一個月召開一次會議,一些地方官員並不在中央機構;多數時間裡,政治局常委會代表「黨中央」。

習近平上台後,不斷弱化其他政治局常委、委員的權力和地位,如今的「黨中央」就是中共黨魁自己。中共中央書記處、國務院、人大、政協黨組書記分別是蔡奇、李強、趙樂際、王滬寧,丁薛祥是國務院黨組副書記,其他6名政治局常委除了李希,都要向習近平「書面述職」。李希在年初的中紀委全會上做了報告,習近平到場講話,李希等於也向習近平「書面述職」。

李強向人大做報告之前,習近平先對所有人提出了2024年的工作要求,有意強調了權力的新結構。黨媒向全黨宣告,「黨中央」就是習近平本人,只有習近平才能代表「黨中央」,所有人都只聽他一人號令。兩會之前,中共黨魁如此急迫地要展示權柄,反映了對權威喪失的擔憂,恰恰透露了內心的虛弱。

保權位是當務之急

2月21日,中共公開了最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新《條例》第二條稱,「巡視工作是上級黨組織對下級黨組織」的「政治監督」;「根本任務是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維護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中紀委職能迅速轉變,成了黨魁的個人工具,維護習核心是「根本任務」。新《條例》稱,「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發揮政治巡視利劍作用」。中共黨魁對各級官員舉起了新的「利劍」。

新《條例》大量刪除了原來規定巡視組需要重點查處的問題;包括「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伙伙、拉幫結派」;和「以權謀私、貪污賄賂、腐化墮落等問題」;還有「違規用人、任人唯親、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以及獨斷專行」等。如今中紀委的巡視工作,首要是看各級官員是否對習近平忠心;只要大家都忠於習近平,以往再嚴重的問題似乎都不算問題了。

2月25日,新華社公開發布了李希1月8日在中紀委三次全會上的報告。報告總結2023年工作時稱,「圍繞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強化政治監督」。

中共二十大之後,中紀委的工作很快轉向了「政治監督」。李希報告中羅列的2024年主要工作,第一條是:拓展「習思想」主題教育成果;第二條是:突出「兩個維護」深化政治監督。

報告稱,「兩個維護」是黨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要「聚焦政治忠誠……堅決糾治『低級紅』『高級黑』」;要「聚焦政治安全……及時消除政治隱患」;監督重點是各級黨委的「一把手」。

2024年一開始,維護習核心的「政治安全」就變成了頭等大事;2023年的一系列敗績,顯然令中共黨魁憂心忡忡,極度擔心黨內可能有人質疑甚至發難。但2024年剛開始,中共黨媒就強調這些,又太過突兀;於是,李希的報告當時並未公開。

中共黨媒三度翻炒六大黨組向習近平述職,政治局會議通過了新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李希的報告在中共兩會前才被拿出來,為的是「及時消除政治隱患」,防止兩會出現問題。這應該也算三中全會之前查驗「政治忠誠」的一次預演或試水。

中共黨魁抓權 事無巨細都要管?

2月19日,習近平主持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強對優勢地區高質量發展保障能力的意見》《關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關於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的意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3年工作總結報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4年工作要點》。

前四項實際與改革沒有多大關係,至多是調整工作程序、做法,國務院會議討論通過即可,卻偏偏要拿到中央的改革會議上審議。這無疑在明確,國務院任何一項大的決策,都要經過中共黨魁同意,李強更像是一個大號的國務院祕書長,各部委需要直接聽命於習近平。

會議總結的2023年改革工作乏善可陳,僅籠統提到「研究通過一批重要改革文件」,同時稱「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央層面基本完成。所謂的機構改革,主要是國務院把權力上交「黨中央」,機構做了相應調整,各部門編制、負責人都由「黨中央」決定。這不但不是改革,反而是退回到改革之前。「黨中央」重新要管許多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

會議提到2024年的改革,只是泛泛而談,沒有任何具體改革方案,還再次把以往四十年的「改革開放」路線,降格為「關鍵一招」。

2月23日,習近平主持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會議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匯報,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關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匯報。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鐵路集團也作了書面匯報。

這些似乎與財經並無直接關係,大規模設備更新應該需要資金支持,但會議並未提到可能涉及的資金金額和批覆決定。中共一再強調「過緊日子」,此時若大手大腳花錢,等於自相矛盾。不過,這可能算大規模投資的一部分,具體應由國務院具體操作,現在都由習近平親自過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鐵路集團都直接向習近平匯報工作,越過了李強和主管的副總理們。國務院的財權等被「黨中央」收走後,其它職能部門也要接受「黨中央」直接指揮。

中共黨魁事無鉅細、樣樣都要管,恐怕沒有精力管好,但這些權力必須牢牢抓在手裡,才能體現權柄的重要。

正經工作不管 權力鬥爭才重要

中共有大把問題急需討論對策,但都沒有被列入上述兩次會議的議題。

2月23日,中共國家統計局通報,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一線城市同比下降0.5%;二線城市同比下降0.4%;三線城市同比下降2.1%。另外,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1.0%,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7%、0.8%、1.2%和1.6%;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分別有56個和68個。

這些數據是編造的,但中共不得不承認房地產正陷入危機,可能引發金融危機,但中共的財經會議卻隻字不提。中國股市正經歷災難,外資加速逃離,中央財政赤字和地方債務問題難解,失業不斷加劇,中共的兩次會議卻假裝不知道。中共高層忙於權力鬥爭,真正涉及國際民生的大事卻沒有納入討論議程。

2月23日,李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節約用水條例(草案)》《生態保護補償條例(草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草案)》。

這些無關痛癢的事,李強才有權自己決定,但他仍然沒忘強調「黨中央部署」。2月26日,李強又主持國務院學習中共黨魁關於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指示。兩會前,李強再次主動擺低位置。

2月26日,《人民日報》發文《習近平引領網信事業發展——「防風險保安全」》;同時轉載新華社文章《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引領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黨媒正賣力地把中共黨魁宣傳為全能型「領袖」,所有的事都得習近平「引領」才行。然而,中國政治、經濟、外交、軍隊亂象頻出,黨媒卻一再說都是習近平「引領」的,不知算不算「低級紅、高級黑」。

兩會前,中共黨魁憂心忡忡,急於展示權柄,但恐無濟於事。該來的總要來,天要變,誰也擋不住。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