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工市場上的打工人:大齡農民工處境最艱難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1月18日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在過去幾個月走訪了多個零工市場後,寫下了他對中國農民工生存現狀的觀察與思考,並通過公眾號發表出來。

據公眾號「極晝工作室」本週三(1月17日)的報導,張成剛說,在他調研走訪的幾個零工市場中,從凌晨3、4點到晚上8、9點,幾乎全天都有人在等待求職。通常一大清早,年輕的打工者基本被招走了,剩下的都是大齡農民工還在苦苦等待工作的機會。

在零工市場,製造業的待遇普遍比其它行業的待遇更好一些,工價穩定,8小時或者12小時換班,還有住宿、一日三餐,但有年齡限制,上限是40歲或者45歲,對文化水平也有所要求,比如要求會認26個英文字母。

調研人員發現,仍然有很多三四十歲的人根本就不認識英文字母,甚至還有不少農民工連漢字也認不了幾個,以至於不少人連填寫一份問卷都無法完成。

文中透露,鄭州的零工市場以建築和雜工為主,大齡農民工比較多,大部分人都是60多歲,還有70多歲的人。而這些老齡農民工,能找到的都是體力活兒,比如裝修砸牆,把建築垃圾背到指定的地方。

待遇方面,一般在零工市場找工作的人,月薪大概有三四千元,有的崗位薪水更低。但打工者僅吃飯住宿的剛需支出,至少也是1000元左右。如果是有家庭的人,家中有孩子上學,支出就比較大,再加上繳納醫保費用,贍養老人,一家五六個人,就得支出將近2000元了。

由於農民工的養老金低至每月105元,靠這筆錢是無法解決生存問題的,這意味著他們都得一直工作下去。

當被問及為何要出來打工而不回家種地時,受訪的農民工都表示,現在肥料、殺蟲劑這些生產資料都在漲價,種地掙不著錢。因此,農村裡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會出門打工,留在農村種地的「一般都是沒有勞動能力的人」。

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一個70多歲的大爺在零工市場找工作,苦難、貧窮、疾病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他的兒子中年去世了,家裡留下兩個孩子還在讀書,只有患腰椎盤突出的老伴在家種地。

文中指出,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用工市場的年齡問題開始變得越來越突出。再加上房地產行業的萎縮和下行,很多項目停工了,打工者找不到那麼多活兒幹了,他們的生存問題,已經是一個「比較迫在眉睫的問題」。

目前,很多城市以建築為主的活兒都在減少。文章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化已經進入尾聲,房子都蓋得差不多了;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受整個房地產行業下行的影響,很多建築工地都停工了。

隨著打工機會減少,工價也在下降,過去一天300元的崗位,現在可能降到200元。這些勞動者大部分是沒有積蓄的,需要每天有一個活兒或者幾天有一個活兒幹,才能生存下來。

文章還談到零工市場上的雙向選擇問題。一方面雇主挑工人,另一方面工人一定程度上也在挑活兒,他們會非常仔細地計算成本的支出,首先考慮的是工價,然後是交通、住宿的情況如何,工錢多久可以支取等。

總體來說,線下零工市場比較被動,主要是雇主挑工人,畢竟崗位稀缺一點,在議價、工作時長方面,勞動者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大部分日結工的社會資本比較薄弱,找不到工作,他們並沒有太多可以求助的對象,最嚴重的情況就是睡在橋邊吃發霉的食物。還有一些勞動者因為賭博、感情或者網絡貸款的影響,進入到勞動力市場的邊緣······

(責任編輯:何雅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