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消息:染疫死者大增 火葬場又開始擴建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1月05日訊】2024年新年伊始,大陸疫情持續延燒,兒童醫院人滿為患。北京市民表示,死亡的人數不斷增加,火葬場普遍緊張,要排隊託人才能火化。同時,街頭燒紙祭奠死人的情況普遍,但是疫情的信息在大陸媒體上看不到,尤為令民眾焦慮。

北京市民:街頭燒紙不斷 佐證死人增多

1月3日,大紀元記者採訪的北京市民表示,在街頭十字路口燒紙,是北京民間祭奠逝者的傳統方式。燒紙的人增多,佐證北京死人數量不斷增多。另外,大陸媒體不報導疫情真相,導致老百姓人心惶惶,焦慮得不得了,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市民李先生說,疫情一直持續,沒有好轉。每天都有孩子請假,一個班級三十多個學生,多的時候12人請假。

「最近很多老人去世了,症狀跟新冠差不多。」李先生說,病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中共病毒),醫院不允許這麼說、不給這麼寫,「他們也不告訴你是啥病,給你寫一堆,偏偏不提新冠。」

「我一個朋友的父親得了肺炎,住院十多天之後去世了;我朋友的母親去年去世的。」他說。

李先生還表示,北京的火葬場、殯儀館普遍很緊張,要託關係(才能排上隊)。正常情況下,家裡發喪都是白天,現在死人多了,24小時不停地燒。現在很多殯儀館都在擴建。

李先生透露了一個現象,可以佐證北京大量死人。他說,看街頭十字路口就能看出來——家裡有死人的,會在十字路口燒三天紙,這是北京民間的一個習俗。有人去世的人家要在十字路口燒紙,拿粉筆在地上畫一個圈、畫一個出口,朝向哪邊……都有講究的。在一個街頭一數就知道了。

在中國民間有三大冥節: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民間祭祀多用冥幣——一般將黃紙、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焚燒給死者,據說這種紙錢就是陰間人花的錢。紙錢習俗早在古代就有了,人們多少年來一直以焚燒的方式送給亡靈。

2023年清明節前,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科學園南裡的市民賈先生向北京媒體反映,近年來,每當清明節、中元節臨近,就有市民夜間在十字路口燒紙。「這一兩年是越來越厲害。一到日子,晚上的時候就開始燒,燒得非常恐怖。」

李先生說,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是鬼節,市民會燒紙祭拜。除此之外的其它日子,在街頭燒紙的,都表示家裡新死了人,現在這種情況是不少的。

李先生提到,去年10月底,時不時在晚上6點到9點之間,總會看到有人在燒紙,看地上有多少紙灰堆,就知道又死了多少人了。

他說,他住的樓房,都是教授級別的人才能分到的房子。近年死了很多老人。有的人很長時間不見了,一問才知道這人早就去世了。但是當時這人死的時候人們不知道,只有原來單位的領導以及這個人退休後還與之有聯繫的人可能知道他去世了,低調處理。

李先生表示,現在北京所有的陵園都不讓燒紙了,官方不鼓勵燒紙了。

他說,現在世界上的一大邪教就是共產黨,是人類的最大威脅。它主導的世界就是地獄。現在中國就處於地獄中。現在大學教授、老師甚至是中學老師,還有一些官員,尤其是處級幹部以上的高官,私下交流時都是這種認識。「高級知識分子還有高官,他們是不接受中共的腦子的。中共高層也很清楚這種情況。」「中國現在就差導火索,中共說完蛋就完蛋。」

北京市民:媒體不報疫情 市民人心惶惶、極度焦慮

北京市民王先生對大紀元記者說,疫情的狀況在媒體上基本見不到。身邊有發燒感冒的、嗓子疼的人,基本都不敢去醫院做檢查 ,因為醫院裡全是人,怕染上其它病、互相傳染,顧慮特別多,「現在不是說有大概六七種病毒同時流行嗎,包括新冠病毒。因為我去年年底去醫院開藥的時候,呼吸科全是人。我已經很少出門了,怕出門染疫。」

「感染了病毒,吃藥也不管用,都是靠自己的抵抗力吧。醫院裡聚集很多症狀比較重的,如高燒不退的、已經變白肺的。我有朋友高燒一直都沒有退,有時候高燒到40度,燒得都不行了,到醫院也沒什麼辦法,有的直接洗肺,但是還不知道能不能排上隊。」他說。

王先生表示,「大陸媒體上是看不到這些報導的,這些信息都不公開,公開的信息全都是假的。所以老百姓現在人心惶惶,焦慮得不得了,就是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能不聚會就不聚會,能在家待著就在家待著,但是在家待著就很焦慮,沒有運動,身體又處於亞健康狀態,所以人們就很迷茫。有的人就是兩點一線:工作單位和家這兩點,一線就是工作單位到家,其它地方都不去,吃飯就叫外賣。但是外賣到冬天就害怕,就產生了更大的焦慮,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2024年第一天 北京兒童醫院人滿為患

IP屬地為北京的網民「上進德溫1B7I」2024年1月2日發視頻說,2024年第一天,北京兒童醫院內科門診人頭攢動,空氣中瀰漫著焦慮和擔心。叫號窗口前家長排隊排成了長龍,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孩子的關心和擔憂。

視頻顯示,當天,北京兒童醫院內科門診人來人往,大廳人滿為患,大部分人都戴著口罩。

2024年第一天,北京兒童醫院內科門診人來人往,大廳人滿為患,大部分人都戴著口罩。(視頻截圖)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周歸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