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威脅人類? 經濟學家:抱持學習和防備心態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9月22日訊】近日,第二屆北美台灣科技年會上,各界菁英齊聚探討前瞻技術和趨勢。經濟學家認為,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應該同時抱持學習和防備的心態。

隨著人工智能日漸普及,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接觸到相關議題和操作。

探討經濟學領域超過20年的王為中,也任職於軟件開發公司。他指出以數據和資料為基礎做出推演和判斷的AI,引發了隱私權疑慮。因此,除了享受科技便利,也要意識到它的威脅。

凱鈿科技全球行銷長暨美國總經理王為中:「因為AI要學習你,才能夠更好地為你服務,讓它收集這些資訊,信息來對你做出更好的判斷,你會不會很害怕,會不會很慌?其實對我來講,我當然是有點害怕,有點慌,可是這就是兩難,我們每天做的事情都在它們手上,那它們要做什麼我們能攔住它們嗎,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我們在公開場合我們不斷地講,大家要對自己的隱私,對資料有理解,要小心,對AI能夠給你的好處要理解,除了期待之外,也要抱持一個除了學習也要防備的心。」

工程師指出,人工智能進步快速,因此公司和政府可以合作管理並善用它。

Google工程經理Chen-Ping Yu:「必須有一群人一起合作來決定正確的政策,來讓它成為我稱之為負責任的AI。謹慎且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因為它的能力,我們應該謹慎確保它是安全的,以防萬一它被不當使用,但歸根結底,它對現在的所有人都帶來很多支持和幫助。」

凱鈿科技全球行銷長暨美國總經理 王為中:「我們(科學家和工程師)推動這個科技的極限的時候,我們不要去做違反人類生存的事情。」

他認為人類擁有無限潛力與創造力,能夠在人工智能發展中找出平衡。

王為中:「即使(AI)具備語言學習模型,它在文化內涵方面仍有缺失,因為機器無法理解我們人類表達自己的方式。這與我們的背景、文化背景、對世界的理解和感知完全相關,機器通常沒有有效的方法將其語境化。從表面上看,機器或許可以提供無延遲的即時翻譯。但要讓機器完全具備我們每個人現在所具備的文化能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是因為有了人類,人工智能才有了一席之地,我們最好保持這種狀態。保持這種狀態的方法是,我們必須更具創造性。我們必須真正為人類服務,去創造出所有這些新技術,因為如果沒有秉持這個初衷, 那又有什麽意義呢?」

新唐人電視台加州記者站北加州聖克拉拉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