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國樓市難脫困 爆雷潮向國企央企蔓延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24日訊】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就連旺季的6月份依舊銷售不佳。業內人士分析,如果銷售額急劇下滑的趨勢不變,房企將很快進入第二波集中「爆雷潮」,並逐步從民營企業蔓延到國央企開發商。

隨著疫情封控期間被壓抑的住房需求釋放,中國樓市經歷了2、3月份的短暫反彈,但從4月起又迅速降溫。

在對半年度業績尤為重要的6月,房地產開發商的積極性也明顯不足。國信證券研報顯示,房企供應量6月單月創下近五年同期新低。

克而瑞數據則顯示,百強房企6月份銷售額為5267億元,同比減少28.1%。其中,降幅大於30%的有近六成百強房企,有27家業績更是下降超过50%。

實際上,去年同期全國各地正處於疫情管控期,對比基數較低。如果與2021年6月百強房企近13000億的銷售額對比,今年下降幅度高達59%。

7月10日,西政地產金融研究會發布報告,指出樓市銷售下行已不僅僅是民營房企的問題,國央企開發商也出現了的銷售額崩塌的現象。

報告稱,如果樓市延續目前的下行趨勢,將引發一連串境外美元債存續較多的民營房企爆雷,甚至蔓延至國央企開發商。

知名投行高盛,最近已經將中國高收益房地產美元債的違約率上調至28%,理由是房企拖欠付款和政策的不確定性。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房企今年會是一個大規模的破產潮,如果允許破產的話。不僅僅是民企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國企和央企一樣。最大的民企開發商,現在是恆大,欠了2萬億。其他大規模的國企和央企其實跟他們相差不多。因為整個的房地產市場低迷,這是根本不可能阻止的一個潮流。」

6月23日,河南省龍頭房企建業地產發布公告稱,未能按時償還一筆境外債利息,「將暫停向所有境外債權人兌付本息,集中資源保交付、保經營」。

去年建業地產流動性緊張之際,已經獲得過當地國資直接入股救助。

中指院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房企海外債發行規模僅為110.7億元,同比下降近35%,發行期均為3年以下,期限明顯縮短。

業內普遍認為,這和房企境外信用受損有關。

有業內資深人士對「搜狐財經」表示,当前形势下房企必須放棄政策救市幻想,想辦法加快銷售回款;銷售不好就只能賣資產,賣項目;如果資產項目也賣不成,就只能破產重組了。

西政地產金融研究會的報告稱,面對樓市復甦壓力,預計7月份政治局會議後會出台多方位的常規刺激以形成政策合力,但大水漫灌的可能性較小。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認為,北京接下來大概率会推出提振樓市政策,但将受制於整個國際局勢的影響。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現在影響中國經濟走向的已經是由過去的政策為主,現在變成是國際貿易關係、國際外交關係、國際的國家之間的關係而決定,政策是排第二。所以它必須要有外部的環境跟內部環境兩個配合。要有一定的時間,而且政策的力度也要比較大,最主要的是你要改善國際跟國際貿易關係。」

中共統計局7月15日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6月份新房價格環比由漲轉跌,二手房降幅擴大。

黃大衛(DAVY J.Wong):「未來的話,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產品之間的分化是非常嚴重。可以說有些地方還可以勉強賣得出去,還可以維持一個成交或者維持一個價格。但是很多地方就是已經是購房需要很弱,而且房企的運營也很差。」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也認為,中央提振樓市的政策已經難改樓價下跌的趨勢,核心原因是老百姓沒錢、失業率暴增和經濟環境惡化帶來的市場信心嚴重不足。

高盛的報告預測,中國房地產行業在未來幾年將會是「L形」走勢,並對經濟發展構成拖累。

編輯/李明飛 採訪/ 駱亞 後製/鐘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