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25日訊】中國多個省市爆發爛尾樓停供潮,已經接近一年。儘管北京推出千億「保交樓」政策,但大多數爛尾項目至今仍無法復工交付。
近日,建築業第三方資訊平台「百年建築網」,對全國範圍內1114個項目的「保交樓」交付進度進行了調研。
結果顯示,截至5月底,華南、華北地區交付進度比例分別為56%和40%;而西南和華中只有15%和16%。
去年執行保交樓動作最迅猛的河南,恰恰是實際交付率最低的省份, 只有11%。
《經濟觀察報》報導稱,在昆明、貴陽、鄭州等地採訪調研發現,近兩年購房的房企員工中,超過一半買到了停工或爛尾樓。一家頭部房企鄭州區域公司,買房員工中超8成無法獲得如期交付。
報導說,各地相當多「保交樓」項目的交付,在多方拉鋸下,仍處於板結狀態。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目前各利益方對注資爛尾樓和項目交付興趣並不大。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開發商來說,他一個是沒錢,有錢了也不想花在這裡,因為這個爛尾樓,黑洞填不滿。地方政府現在也是,從哪裡來弄來這筆錢?這筆錢已經花掉,已經沒有了。新的錢投進去的話,對他們來說明顯是沒有什麼收益的。」
2019年後中國房市走下坡路,加上政府的強力監管,眾多房企資金鍊斷裂,留下大量爛尾樓,最終引發去年7月份的全國爛尾樓業主停貸風波。
為穩定社會,中共當局推出了「保交樓」政策。到目前為止,已經發放兩期總額為4000億的紓困資金。
不過,開發商要獲得紓困資金並不容易。
報導引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透露,相較於全國爛尾樓的規模,千億紓困資金遠遠不夠,只能優先保障住宅項目。
有20強閩系房企僅獲得了數百萬元的額度,工程重啟一周就已耗盡。
還有本已申請到專項資金的房企,由於審計發現資產價值不合格,被要求收回借款,導致項目再度停工。
鑑於紓困資金不能用於償還員工工資、外部欠款和運營費用的規定,各地在推進「保交樓」過程中,普遍採用「舊帳掛起」、「新老劃斷」的辦法。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表示,房地產項目牽扯產業鏈長,債權人多,超融嚴重,在無法保證自身權益的情況下,各利益方都是能拖盡拖。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那個包袱太大了。第一,施工隊的農民工的薪水;第二,材料款,這材料就多了去了,鋼筋、水泥、玻璃、木材、腳手架、租賃的設備,然後原來三通四平,原來的那些錢款。這裡頭好多的都跟它連在一起,而且過去全欠錢。現在你要想讓他們重新開工,你得把這些人都得打包,過去的欠債怎麼辦?」
除有限的紓困資金外,「保交樓」的資金來源還包括房企自有資金,銷售回款和外部融資。
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最關鍵的是銷售回款,占據開發商50%左右資金來源。
李恆青認為,現在老百姓對中國經濟發展失去信心,買房動力自然下降,房企的銷售資金回籠就成了大問題。
一家頭部民企客研負責人發現,在爛尾樓集中的城市,剛需新房更難賣出。她分析,可能是2021年以來房企為自救回款,腰斬賣房,甚至以低首付、零首付已經把「韭菜」割光。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造成爛尾樓的原因中共不去解決它,只是想解決這個現象,這怎麼可能呢?而解決這個原因就等於中國的樓市、銀行系統整個要進行系統重造,這在目前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爛尾樓就會成為中國樓市的一個癌症。」
另外,深圳市明源地產研究院官方帳號披露,最早簽下保交樓軍令狀的恆大,去年累計交樓30.1萬套,只是年初制定交付目標的一半,目前還有大約120萬套爛尾房等待「保交樓」。
編輯/李明飛 採訪/ 駱亞 後製/王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