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5月11日訊】近日,中國一些一線大城市開始放寬對民眾擺地攤的限制。北京市民到夜市擺攤的人也變多了,甚至有英語教師和大學生,為生計也到夜市擺攤掙錢。有經濟學家指出,這是因為經濟差,消費力低下、失業率飆高,當局不得已採取的做法,中國人的困難日子才剛剛開始。
近幾年,中國的經濟每況愈下,提振乏力,青年失業率持續保持在接近20%的高位。在此情況下,北京、上海、深圳、昆明、杭州等地陸續宣布放寬城市管理限制,不再禁止擺「路邊攤」,官媒也重新開始對「地攤經濟」進行宣傳。
台灣媒體東森新聞網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北京近郊的通州夜市,發現夜市里擺攤的年輕人變多了,其中不乏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也在擺攤掙錢。
在夜市擺攤的英文教師JEFF接受採訪時表示,因為2021年的「雙減政策」讓他失去了補課掙錢的機會,只好改為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又因疫情反覆,班也上不下去,現在擺攤就是為了養家餬口。
JEFF說:「你去看新的工作也好,你去看新的機會也好,其實都是類似有點自欺欺人。擺攤可以應急,但是長期的話,可能還差點意思。」
還有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在夜市賣東北烤冷麵,她表示,自己家的餐廳因為疫情關閉了,她現在大學還沒有畢業,來擺攤可以為家裡分擔一些生活費用。
據中國媒體《華夏時報》的報導,目前,中國大陸已經開放「地攤經濟」的城市至少已有28個。
對此,台灣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5月9日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分析說,當外國廠商紛紛撤離中國,中國的經濟與就業自然會走下坡,而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內需不振,地攤經濟則可以幫助民眾解決一些日常生活的必須。
「我覺得這個地攤經濟再起,它某種程度當然也是代表了中國整個經濟結構的一個變化。」蔡明芳說。
政治學者、北京獨立時評人吳強則表示,疫情三年期間,民眾遭受了極其嚴格的控管,現在又面臨著高失業率、中小企業倒閉、經濟近乎蕭條的情形,民眾謀職的空間越來越狹窄。在這種背景之下,當局允許各地擺攤、復活地攤經濟,這是一種「沒有有效政策與實質性政策下的一個相當邊緣性的政策」,而在中國大陸,這恐怕會是一段「相當心酸的歷史」。
吳強表示,過去十幾年,民眾因為擺攤和城管之間發生的衝突不計其數,幾年前北京還在寒冬夜裡趕走幾十萬「低端人口」,這種衝突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市容問題,而是底層階級人民生存空間的問題。
之前,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un Huang)5月5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也曾表示,現在北京當局突然允許民眾出來擺地攤,是因為當局知道經濟不行,消費力低下,才不得已採取的一種做法。
他表示,三年疫情下來,中國老百姓的儲備基本上耗盡了。在中國嚴苛的清零政策放開之後,老百姓發現,自己是真正沒錢了。
黃大衛說:「未來會消費力持續低迷,整個經濟下行,疫情放開了短暫反彈之後,真正的困難日子其實才慢慢體現出來。」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