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專訪許成鋼(四):中國外貿結構重大變化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5月03日訊】今年以來,中國一些港口出現「空貨櫃」堆積的現象,引發外界對外貿情勢擔憂。3月份的數據有所好轉,但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許成鋼教授分析,整個貿易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根據中共海關總署的數據,以美元計算,中國今年1月2月出口同比下降6.8%,進口同比下降10.2%,自去年10月份以來連續四個月負增長。不過3月的進出口同比增長了7.4%,環比增長32%,達到兩位數。

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許成鋼教授表示,近來中國官方的貿易數字和用其他方式獲得的貿易數字中間有對不上的地方,還需要核查。但是從3月外貿數據中可以看出一個趨勢。

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許成鋼教授:「實際上中國不僅僅是對外貿易,整個中國的國民經濟,都是結束了動態清零之後,它的恢復大體上都是在3月份。但是下邊的真正的問題就是說,這個恢復能恢復到哪去?就是能恢復到多遠?那麼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我對中國經濟狀況的理解來做出來的判斷,就是它會有所恢復,但是它不可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

海關總署的數據還顯示,中國今年第一季度對東盟、非洲出口增長較快,對俄羅斯的進出口大幅增長,而歐美日在中國出口中的份額降至34.3%,創歷史新低。

許成鋼教授:「這些數字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就是說一方面,你把加總的貿易數字放在一起看,好像是3月份有所恢復,但是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更仔細地看一下,這個是和誰的貿易?那麼仔細地看一下,你就會發現,有恢復和增加的部分,實際上一般是,基本是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那麼什麼地方它丟掉了呢?它丟掉的是整體的發達國家。所以這就來了問題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剛才講,它不太可能恢復到疫情前,就是因為整個貿易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才剛開始。」

這種貿易結構的變化如果持續,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問題。

許成鋼教授:「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單純的國際貿易問題,因為中國的技術,包括知識產權,也包括大量的技術的設備和技術的中間產品,都是來自發達國家。包括像台灣買的這些芯片,為什麼從台灣的進口大幅度下降?原因是因為大量的芯片不可以從台灣買了,以及相當多的其他的高端的設備也都買不到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貿易上看到和發達國家的貿易大幅度下降。」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與發達國家開始脫鉤?

許成鋼教授:「叫不叫脫鉤呢,人們也可以爭論,那麼實際發生的是什麼呢?就是在技術的高端,的確脫鉤在迅速的進行之中,但是如果我們不講技術的高端,如果我們講供給鏈的中低端,那麼中國和發達國家之間目前還沒有脫鉤。即便是美國在中低端方面也仍然保持著跟中國相當大規模的貿易,但是在高端上脫鉤,實際上是直接影響到中國的不僅僅是貿易,而是中國未來的發展。」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變化?許成鋼教授指出,這和當局的內政外交策略有關。

許成鋼教授:「中國在最近幾年裡,將近十年的時間裡,一方面在國內大規模的壓制民營企業,意識形態變得很強。那麼和這個在一起的就是,對外變得非常好戰,所謂的戰狼外交。那麼所謂的戰狼外交持續多少年下來以後,就使得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感到很害怕,那麼他們的措施就是希望能夠在高端上,技術的高端上避免中國能夠獲得這些技術,因為這些技術跟軍事有關。」

編輯/尚燕 採訪/常春 後製/周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