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4月16日訊】社交媒體平台的爆炸性擴散,以及每天數十億人的使用,向我們表明,這種人與技術之間的新型互動形式正在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項技術使世界各地的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與他人聯繫,無論遠近,並立即分享從可愛的寵物照片到激烈的政治觀點,所有內容。社會科學家試圖搞清楚人類互動的這種巨變對我們和我們的大腦在生命的每個階段會產生什麼影響。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記憶方面,大量使用社交媒體似乎削弱了我們的記憶能力。
社交媒體有主導性的影響力
無論是Facebook、YouTube、Instagram、WhatsApp還是TikTok,每一個都吸引了超過十億用戶的定期關注(比如Facebook有近30億用戶)。滾動瀏覽社交媒體是許多人的主要消遣。美國人平均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兩個多小時,但這個時間在不同年齡組之間差異很大。
例如,Z世代——90年代中期至2010年左右出生的人,以及第一代在互聯網連接觸手可及的情況下長大的人——平均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4個半小時。這些是「平均值」。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數據,46%的青少年和44%的18—49歲的人「幾乎時時都在網上」,所以這一群體在社交網站上花費的時間可能高於平均水平。
社交媒體顯然具有一種主導性的影響。人們質疑這種媒體對我們的人際關係、心理健康和認知功能有何影響。
社交媒體對記憶的有害影響
儘管社交媒體在提供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方面有積極性,但研究表明,大量使用社交媒體對心理和情緒健康會產生令人擔憂的有害影響,尤其是對青少年而言。
發表在2018年5月《實驗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上的三項相關研究調查了參與者在使用數字媒體和根本不使用時,記憶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在參與者記錄或分享他們經歷的每個案例中,他們記住當時經歷的細節的能力都會降低。
「在所有三項研究中,我們發現有證據表明媒體使用會損害記憶力,無論測試是在經歷之後馬上進行的,還是一週後進行的,」研究作者總結道。
2020年2月代表美國老年學會(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發表的另一項研究調查了成年人記憶與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發現在社交媒體使用率「高」的日子裡,參與者會有更多的記憶力衰竭。
「多巴胺」成癮
社交媒體可能會破壞我們的記憶能力,原因有幾個:它分散注意力,並且上癮。這是它的設計使然。
「構建這些應用程序的思維過程是,Facebook是始作俑者……『我們如何儘可能多地消耗你的時間和你有意識的注意力?』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每隔一段時間給你注射一點多巴胺,比如有人點讚,或評論一張照片或帖子或其它什麼」,Facebook第一任總裁肖恩‧帕克(Sean Parker)在2017年接受Axios採訪時說。
帕克說,這種機制會促使用戶上傳更多的內容、點讚和評論。
「這是一個徵求社交認可的反饋循環……正是像我這樣的黑客會想出的那種東西,因為你利用人類心理中的一個漏洞。發明家……有意識地理解了這一點。但我們還是利用了它。」
擁有普林斯頓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的神經科學家、消費者心理學專家、《品牌意味著商機》(Branding That Means Business)一書的作者馬特‧約翰遜(Matt Johnson)告訴《大紀元時報》,這樣的經歷會取代和阻止記憶的形成。
「形成新的記憶需要一個重要的過程。我們越專注於某個體驗,我們以後就會越好地回憶它」,他說,「當我們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如果手機就在身邊,我們就總是會去看手機。許多數字媒體會吸引我們遠離我們可能正在做的事情。」
正是因為每次電子設備亮起通知時都很難阻止自己伸手去拿設備,所以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心,更加一心多用,雖然我們並不擅長這個。
在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中,在聽演講者講話時滾動瀏覽Instagram的大學生所能回憶起的材料明顯少於沒有數字干擾的同齡人。
當我們的注意力分散時,我們就不記得事情了。這個現象對教育的影響令人擔憂。
「作為一名教授,我自己也看到了」,約翰遜說。他指出數字媒體干擾對課堂體驗的影響。
「此外,你在這些平台上花費的時間越長,你就會立即獲得滿足。(長此以往)你會對那些不能立即得到滿足的經歷感到非常不舒服和不耐煩。而教育是一項長期經驗,學生們對長期經驗失去了耐心,比如學習一門學科或完成一門課程。」
「谷歌效應」
大量使用社交媒體可能影響記憶的另一種方式是研究人員稱之為「谷歌效應」的現象。不久前,查找有關不熟悉主題的信息意味著要花費大量的個人努力,去圖書館、翻閱參考書或打電話給可能知情的其他人。
現在,幾乎任何信息,從最瑣碎的到晦澀難懂的,都可以在幾秒鐘內通過谷歌或其它搜索引擎找到。不僅搜索所需的精力更少,而且我們大多數人在記住它方面也花費更少的精力。我們實際上將我們的記憶「外包」到互聯網,並使用社交媒體作為我們的個人在線記憶庫之一。
事實上,發表在2011年8月5日《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人們知道將來能夠隨時訪問某個信息時,他們對信息本身的回憶率較低,而對在哪裡訪問信息的回憶卻有所增強。換句話說,我們更有可能記住要搜索哪個網站,而不是我們正在尋找的實際信息。」
約翰遜說,在學習方面,個人努力很重要。
「在一項任務中付出的努力與你記住它的可能性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你越使用你的認知能力,你就越能記住它。如果你真的為之努力了,結合許多不同的認知過程,那將形成一個非常強大的記憶。在網上,你會搜索到答案,但你基本上不會記得那段經歷,所以不得不再次查找。現在我們將長期記憶儲存到這些設備上了。」
改掉這個習慣
社交媒體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創造愉快的體驗和有意義的聯繫,這個問題有待商榷,但有一件事毋庸置疑——我們大多數人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正在改變我們的記憶和我們記住它的方式,甚至可能改變我們的記憶能力。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對記憶的影響大多是有害的。
研究者不能精確地肯定,在社交媒體上花費了多少時間就算「大量」,但有一些簡單的指導方針可以幫助管理對社媒的使用,特別是對於青少年來說。研究表明,當每天在社交網站上花費超過兩個小時時,負面的心理健康影響會增加,因此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上限。
約翰遜建議人們也定期反思最近的社交媒體經歷,並回味與那段時間相關的任何遺憾或負面經歷。
明確限制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是需要費心的。約翰遜建議使用計時器來提醒自己。
「當計時器響起時,即使你視頻只看到一半,你也要關閉『應用程序』。設置一個嚴格的時間表,規定允許自己在這些應用程序上停留多長時間。從本質上講,我們需要外部規則來控制對它們的使用。如果我們完全依靠自己的自律,那麼應用程序每次都會擊敗我們,因為這就是它們的設計目的。」
原文「How Social Media Affect Your Memory」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