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馬雲人回國,心在哪?

Facebook

馬雲回國之引發各界熱議,是因為馬雲的個人命運已與習當局的政策走向高度關聯。或曰「馬雲能回到中國,但回不到從前」,或曰「馬雲回國,中國企業家或迎來一個政策小陽春」,或曰「被中共擊敗的馬雲回國無助商業信心的恢復」等等,各有道理。本文則從中共對民營企業家階層的「整服」策略角度試作解讀。

第一,馬雲回國之必然

大家關注「馬雲回國」,其實這潛藏一個問題——馬雲什麼時候出的國呢?好像沒哪家媒體報道過吧。早在2020年末,就有馬雲被邊控的傳聞(參見當時筆者的「馬雲——何處是歸程?」一文),馬雲怎麼能輕易出的陸國呢?既然馬雲2021年能出國漫遊,說明馬雲與當局是談妥了的。這就意味著一切都在當局的掌控之中。什麼時候「公開回國」就看當局需要了。

「二十大」換屆後,李強成為第二號人物,為打開局面、顯露出新氣象,據消息人士透露「從去年年底開始要求馬雲回國」,這是極可能的。但是呢,已在海外滯留一年多的馬雲可不一定想回來。3月26日,彭博社尚報道:馬雲數個月來選擇繼續留在國外,並稱自己已從阿里巴巴退下來,未來將專注於農業技術的研究。不料,27日馬雲就在國內現身。為什麼瞬間發生這麼大的轉折呢?根本原因,可能還在於當局的意志:我們需要你這個招牌,來顯示中國經商環境的友善。

第二,馬雲的掙扎:2018 – 2020·10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次年1月23日,工商總局公布報告稱阿里旗下電商平台淘寶網正品率僅為37.25%,而淘寶官方微博竟怒斥這是「吹黑哨」,後工商總局退讓,30日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會見馬雲。此時的馬雲春風得意。

但是,此時中國政局已在大變。2015年股災,被認為是「金融政變」,當局開始凌厲出手。習近平提出構建「親」「清」的新型政商關係,中國經濟大腕、金融大鱷陸續遭整治。例如,肖建華從香港抓回、吳小暉判刑、海航集團董事長王健突然死亡,等等。在這個背景下,2018年9月10日,馬雲宣布一年後退休。馬雲雖然「(被)交班」,但已預做周密安排,例如設立離岸信託以確保財產權,通過阿里集團內部特殊「合伙人制度」確保控制權。在當局眼裡,這是不是有玩弄之嫌呢?2019年馬雲卸任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時,《人民日報》系發文稱「沒有所謂的馬雲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雲」,警誡意味頗濃。

但是,馬雲「退而不休」,又在運作螞蟻集團上市(以史上最快速度獲得批准)。2020年7月20日,螞蟻集團宣佈,將在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同步發行上市;10月26日,螞蟻集團公告A股、H股的發行定價,兩地同步上市總融資額為2300億元人民幣,將成為全球史上最大的IPO。

但這個時候,馬雲也深刻感到了危機,卻不甘心,決心放手做最後一搏。2020年10月24日,馬雲在上海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公開批評中共政府日益嚴格的金融監管阻礙了科技發展。這直接導致了螞蟻集團在上市前夕突然被叫停,並從此掉入「整改」的泥淖。當初為什麼要做那番演講?這恐怕是馬雲內心最深處的祕密。

第三,中共對民營企業家的「整服」政策只會更強

馬雲回國算是新總理李強的一個成績。李強「從去年年底開始要求馬雲回國」,但同時也輔以一些手段。且看螞蟻集團、阿里巴巴的大動作。

其一,1月7日,螞蟻集團對外公告:集團股東上層結構進行調整,馬雲實際擁有的螞蟻集團投票權從53.46%的下降為6.2%,不再是螞蟻集團的實際控制人;而且,作為螞蟻集團主要股東的10名自然人(包括馬雲),沒有一致行動關係,彼此獨立行使所持有的螞蟻集團股份表決權,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間接股東單一或共同控制螞蟻集團的情形。這表明馬雲與螞蟻集團的相對剝離,馬雲更多的是個「精神」符號了。

其二,馬雲在杭州現身次日,3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24 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組織變革」—— 「1+6+N」。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將設立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分別成立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這是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去馬雲化」任務。

也就是說,昔日的馬雲已經成為歷史了。從馬雲這個樣本,我們可以判斷,中共對民營企業家的「整服」政策只會更強。

結語

馬雲今年59歲,有巨大的才能和抱負,在中國特殊的年代創造了一份商業傳奇。但是,在中共眼裡,這都是我對你的恩賜,你必須對我感恩戴德、絕對服從;如果你有任何異心,或者你在政治上站錯了隊,捏死你就如捏死一隻螞蟻。馬雲是人,有著正常人的理智和情感,尤其還有全球精英朋友圈,視野開闊,在本能上不可能認同變態的中共;另一方面,馬雲同様也有弱點,而且還是中共黨員,這可能就被中共拿捏住了。馬雲內心的掙扎一定是深刻、巨大和持久的。蘇東坡說「此心安處是吾鄉」,那麼馬雲應在何處安心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