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2023中美貿易或將下行

Facebook

據中共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前11個月,中美貿易額達到6,976.94億美元,同比增長2.4%;其中,對美出口5,359.95億美元,增長3.4%;自美進口1,616.99億美元,減少0.5%。如果剔除物價上漲因素,上述數據將更暗淡。

這與2021年相比,可謂大轉折。當年中美進出口總額創歷史新高,達7,556.5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28.7%;其中,對美出口5,761.1億美元,增長27.5%;自美進口1,795.3億美元,增長32.7%;貿易順差3,965.8億美元,擴大25.1%。

2022年增速與2020年相比,也大不如。2020年,疫情突起,武漢封城,全球一度停滯,中美還開打新冷戰,但當年中美貨物貿易總值4.0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8.8%;其中,對美出口3.1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8.4%,自美進口9318.7億元人民幣,增長10.1%。

如果把時間再拉長點,就更能看清楚2022年中美貿易的變化軌跡。根據中共官方數據,2018年至2021年四年間,中美之間的貿易規模分別為:6,335.19億美元、5,415.60億美元、5,869.79億美元和7,556.5億美元。可以看出,2018年開打貿易戰後,2019年中美貿易額大受影響(下降919.59億美元),但2020年以來的疫情給中美關係帶來複雜的影響,2020年中美貿易小幅反彈,2021年飆升,創下了新的歷史紀錄。

可是,2022年,中美貿易已維持不住高位運行,開始下滑了。據中共海關公布的數據,11月中國對美出口年比下降25.4%,至408億美元,從美國的進口下降7.3%,至165億美元。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因此而出現大幅度收縮,降幅34.1%,至243億美元。

與此相印證的是,11月,中國製造訂單下降40%,亞洲運往美國西海岸的貨物,海運費率同比下降90%(從過去的「一艙難求」逆轉為「船搶貨」),海運合同市場的價格,在11月份也創下了創紀錄的月度跌幅。

為什麼2022年中美貿易會發生轉折呢?至少有如下三大因素。

第一,美國消費承壓。2022年,美國通貨膨脹率處歷史高位(接近10%)。美國全年平均消費物價指數增長率約為8.1%,為40年來最高水平。為抑制通膨,從3月開始,美聯儲連續7次提高利率,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水平從0〜0.25%的區間提高到了4.25%〜4.50%的區間。美國經濟上半年萎縮,第三季度有所增長(2.6%)。這些都大大限制了美國的消費能力。

第二,中共「動態清零」的巨大殺傷力。以上海封城為代表的極端防疫政策,不僅動搖了中國經濟大盤,而且嚴重衝擊了全球供應鏈,迫使廠商將大量訂單從大陸轉移到越南、印度、東南亞國家,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河南富士康員工大逃亡」就是一個標誌性事件。而更醜惡的是,由於「動態清零」的徹底失敗,12月中共突然180度大轉彎,躺平,任疫情海嘯,欲讓80%〜90%的中國人都染疫,這造成了經濟、社會的大動盪。

第三,拜登政府的「選擇性脫鉤」。試舉三例。其一,加強芯片業的出口管制,推進芯片產業鏈的全球重組,將中共排除在外,卡住中共的脖子。其二,雖然一度放風要減免部分對華產品的加徵關稅,但鑒於中共當局的強硬,最後不了了之,只是延續了幾百種產品的關稅豁免。其三,在拉美搞「近岸外包」;在印太搞「友岸外包」,正式推出「印太經濟繁榮框架」,目前共有14國參與,中共只能望而興嘆。

前瞻2023年,美國經濟可能衰退,消費應會收縮;拜登政府也會繼續推行「選擇性脫鉤」,尤其是科技領域的「小院高牆」政策。而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中國的疫情走勢。如果疫情失控,重症率、死亡率居高不下,則經濟、社會、政治都將處於動盪狀態,中美貿易將跌入深谷;即使疫情受控,在二季度消退,其對經濟和外貿也會造成相當衝擊。

綜上所述,本文研判,2023中美貿易將處於下行通道。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