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1月27日訊】中共各地方政府為防堵COVID-19疫情,不顧民眾死活祭出各種封控「奇招」,導致民生災難頻發。有公眾號發文回顧了中國防疫亂象和官員幹部的胡作非為。文章並進一步指出,民眾大規模失業和民生凋敝的後果,比疫情本身更加可怕。
中國微信公眾號「未知」 11月24日發表了一篇討論中國清零防疫下的民生災難,以及必將由此產生的嚴重後果。
文章開篇就提到,自己通過與熱力公司的朋友及辦公樓物業管理人員溝通得知,其所在區域今年收到的暖氣費,分別只有去年的大約一半或三分之一,而且物業空置率最近不斷提高。文章坦言,經過三年的疫情封控,老百姓從最初的自覺配合和支持,逐漸演變為與社區和物業管理之間越來越對立,各地都出現了物業和社區在疫情封控期間暴發激烈衝突的情況。
文章認為,上述情況的轉變,根源主要在於兩個方面:1.權力濫用、出行難,看病難、上班難;2.很多老百姓沒錢了,堅持不下去了。
文中盤點了社會上最常見的一些防疫亂象:僅出現一例或者幾例陽性,就全城封控、靜默,全城架起鐵皮或者黃土封路;基層動輒封小區、貼封條,但「省裡沒有文件,市里沒有通知,區裡連個公告都沒有」。面對社會輿論上的指責,門崗人員喊冤,說這是物業交代的,如果不執行,工作就丟了;物業也喊冤,說這是社區交代的,如果不執行,工作就丟了;社區卻說:這是上面交代的。當被問到是否有文件或法律依據時,社區人員卻回答「我有權拒絕你的問題」。
蠻橫封控下,各種亂象頻繁發生:孕婦孕檢出不了小區,老人、孩子生病去不了醫院,化療病人不能化療,甚至出現醫生被封控上不了班;只要發現新冠患者,「那速度比火箭還快」;其他病人叫個救護車,「不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根本就進不去醫院」;更可笑的是,很多辦公樓沒有任何疫情也封了,只因為物業說辦事處怕有陽。
更可恨的是:新疆一社區書記因不滿居民在小區外購買低價大蔥,公然威脅說「我讓你陰你就陰,讓你陽你就陽」;青海省西寧市一物業公司在小區內沒有陽性病例的情況下,擅自封鎖小區,禁止居民自由出行,目的竟然是勾結不法商販販賣高價蔬菜。
文章指出,社區和物業公司原本都應該是為小區居民服務的基層組織,卻在疫情期間搖身一變成為了小區的管理者、主宰者,對待業主頤指氣使,甚至儼然把自己當成了警察,利用疫情的封控對居民各種打擊報復與刁難,打著防疫的幌子勾結不法商販大發黑心之財,有的物業公司保安和社區工作人員甚至辱罵、毆打小區居民。民眾質疑:社區是哪一級政府?是誰賦予了他們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權力?又是誰賦予了他們封堵居民家門的權力?
文章接著講述了防疫政策下,經濟衰退、民生艱難的現狀:2022年雙十一購物節,全網交易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3%,根本原因就是消費者沒錢了,購買力下降了;長時間的封控導致大量的企業倒閉、破產、關停。尤其旅遊、酒店、教培、餐飲、小商店、超市等,「一批又一批的倒下,老闆破產,員工失業」。老百姓沒有了收入,但房貸、車貸依然要按時還,日常消費依然要花錢。
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在中國將近43.4%的家庭有房貸,很多年輕人都是「寅吃卯糧」,這樣下去唯有破產一條路。
文章寫道,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收入降低、失業、長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消費緊縮、還不上房貸導致房屋被法拍、對社會失望;對於企業來說,時不時的疫情防控意味著不定時停止生產,無法交付訂單,客戶流失,面臨的就是倒閉和破產;而對於國家來說,就是稅收減少、經濟增速放緩、GDP下降。
文章進一步指出,全世界225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只有中國還在封控和靜默。而現在病毒雖然有超強的傳播力,其死亡率卻很低。而疫情反反覆覆,各城市大規模做核酸檢測、建方艙、轉運隔離病人等等,耗費的資金非常龐大;同時封控使得經濟下滑稅收損失巨大。
人們總是擔心,一旦放開封控措施就會出現大量的感染者,會發生醫療擠兌甚至醫療系統的崩潰,並進而導致死亡案例增加,那為什麼不能把用於核酸檢測搞封控的錢,都用來多建些地區醫院,完善醫療系統呢?
文章還指出,如今的新冠已演化至高傳染性、低致命性的版本,高傳染性使得現有防禦手段顯得捉襟見肘,低致命性則令極端的防禦手段得不償失。但是由於媒體不斷對新冠病疫情的後果進行高調宣傳「甚至妖魔化」,對病毒和疾病本身的科學報導越來越少,搞到全民 「談陽色變」,認定一旦放開 「會死很多人」。在專家發言越來越少,領導發言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全世界只有中國還在為封堵病毒而「苦苦掙扎」。
文章還指出,「疫情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資本加持下相信有很多人不希望疫情結束,也在想方設法阻止疫情的結束」。文章質疑,「把下雨的權力交給買傘的人,你說什麼時候雨能停?」
文章強調,不要說再堅持堅持,堅持多久?新冠疫情已經持續了三年的時間。你來告訴我,那些沒有鐵飯碗的人,拿什麼去堅持?封控政策長期堅持下去,結果就是大量的人失業、大量的家庭、企業破產、倒閉、大量的人還不上車貸、房貸,最後可能是大量的人吃不起飯。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各種問題和風險就會暴露甚至激化。
最後文章的作者呼籲:不管是動態清零也好,適度靜默也罷,「一定要把生活通道打開,一定要把生命通道打開,一定要把仁心通道打開」。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