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倒右手 中共地方政府開皮包公司買自家土地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1月22日訊】中國房地產業日益趨冷。外媒披露,中共多地政府使用造假方式試圖維持房地產「熱度」,包括臨時開設新公司,大量購買自家出售的土地。

近兩年來,中國大型私營房地產開發商面臨財務危機,紛紛停止購入政府土地,使得大量土地流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售收入銳減。地方政府開始玩起「自己買自己土地」的游戲。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不少地方政府通過自己支持的公司、政府融資平台或是有國資背景的開發商,來收購政府出售的土地,以填補私營開發商留下的缺口。並且,近期地方政府的土地出售記錄顯示,有些地方參與競標國有土地的買家,多是交易前不久剛剛成立的公司。

以河南省鄭州市為例,在近期出讓的73塊住宅用地中,有54塊是由市、區政府或其下所屬部門控制的當地公司購買。其中多家公司是在宣布土地拍賣後的幾天或幾週內成立的,而且一些公司共享相同的註冊地址,法定代理人也相同。這些公司均以底標標得土地,沒有任何溢價。

遼寧省瀋陽市的情況也非常相似。今年瀋陽拍賣的23塊住宅用地中,有14塊被11家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或當地國企買下。多家企業是在出價前一週成立。

江蘇省蘇州市今年出售的93塊住宅用地中,超過四分之三是由當地國企中標買走。其中有7筆交易,中標的國企是在當地政府宣布出售土地後成立。

報導引述高盛分析指出,迄今為止,今年中國22個主要城市的土地競拍,有大約6成的土地是有政府背景的企業中標,其中大部分是以底標出售。

報導說,這顯示大量來自地方政府內部或者從銀行借來的資金,已經進入國企並用於購買土地,接著被地方政府列為財政「收入」。

報導亦指,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如果沒有人買地,將對整體房地產市場的信心產生巨大影響,因此這種「自己出售自己買」的操作可能還會持續。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員黃天磊分析指出,中共地方政府通過這樣的方式維持「市場的活絡」,但這種行為只不過是「把錢從左邊口袋挪到右邊口袋」,而且在借貸的過程中將會產生更多成本,是「愚蠢的舉動」。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也認為,由國企出面收購有助於保持土地價格穩定,但可能對整體經濟產生破壞性的連鎖反應。

(責任編輯:景中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