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首腦峰會 圍堵中共 拜習會備受關注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1月20日訊】最近一週,東盟峰會與20國集團峰會接連召開,峰會期間的首腦場外會談備受關注。有評論認爲,美國與盟友在形成圍堵中共的新布局。雖然中共領導人也展開密集的外交活動,但看似風光的活動,卻無法掩蓋中共面臨的內外危機。

11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在金邊出席了美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峰會,強調美國對這一地區的經濟和安全承諾。這是自2017年以來,首次有美國總統出席東盟峰會。

拜登在會議上表示,美國與東盟之間的合作目標是打造一個「自由且開放,穩定且繁榮,堅固且安全的印太地區」。這樣的合作將有助於應對「從南中國海到緬甸」的一系列挑戰。

雙方隨後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美國與東盟的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展示在中共后院抗衡中共的决心。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所長蘇紫雲:「從更宏觀的觀點來看,美國對中共圍堵是先歐洲,接著是在東北亞鞏固日本、韓國,接著再到南太平洋,這次是把整個東盟都堵上去。所以是四面合圍了。」

東盟峰會後,拜登隨即前往印尼的巴厘島,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並先在14號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舉行兩人之間首次面對面的峰會。

這次會面正值美中關係降到數十年來的新低點,兩國及國際間經濟和安全局勢也日益緊張。雙方在經濟、區域安全、意識形態等各領域,都存在巨大分歧。

雙方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談。拜登會後召開記者會,稱雙方就各自的意願和優先事項進行了公開坦承的對話。

美國總統拜登:「他很清楚,我也很清楚:我們將捍衛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促進普世人權,維護國際秩序,與我們的盟友和合作夥伴步調一致。」

雙方沒有發表聯合聲明,而是各自發布會議通稿,但内容卻不大相同。

白宮聲明首先提到人權問題,其中涉及新疆、西藏和香港,及更廣泛的人權。

但在中共的官方通稿中,這些內容一字未提。

在台灣問題上,美方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變,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的改變現狀,並指出中共的侵略性行動,破壞了台海和平。

這些內容在中共通稿同樣沒有出現,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態度也依然強硬。

外界認為,中美兩位領導人坦誠談到了各自的優先事項和意圖,但實質性的協議共識並不多。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雙方即便是說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也秀出了自己的紅線,但是這些紅線其實彼此之間都是涉及到一些不可退讓的一些關鍵利益。它其實不是一個所謂你畫一條線,我畫一條線,然後大家彼此保持距離,而是說這個紅線根本就是交疊在一起,它是美中之間一個最敏感的一個部分。」

評論認為,中美所謂的紅線,其實是一個爆點。如何避免爆點被炸開才是後續觀察的重點。

拜習會之後,習近平在15號頻繁會晤了法國、荷蘭、南非、西班牙、阿根廷、塞內加爾、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領導人。

16號,在G20峰會的閉幕式上,習近平透過翻譯,當面指責和威脅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被現場的加拿大記者完整拍攝下來,讓中共的「戰狼」外交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專家認為,習近平的一系列外交活動,是想讓國際給他的第三屆任期賦予正當性。

蘇紫云:「這等於他需要國際上的認可,等於是間接的給他第三屆任期予以正當化。但是在這種正當化之下,他等於國際關係的拿捏還是火候不夠,所以才會有目前的這個狀況。」

蘇紫雲認爲,習近平想擺出大國姿態,但目前中共看起來相對的還是不夠成熟。比如,他跟韓國總統見面,提出大數據等等合作。可是大數據具有高度敏感性,中韓不太可能合作。

習近平展開密集外交活動的同時,中國各地推行極端防疫封控措施,造成各種次生災難和人道悲劇頻繁上演,各地抗議事件此伏彼起。

蘇紫云:「我想習近平他的困境可以這樣講,他現在是身兼各種總指揮的頭銜。抗疫總指揮,還有就是中央軍委會聯合作戰的總指揮,但是他這樣做法,我想就是應該是中共政權危機的總加速師才對。」

新唐人新聞週刊梁東、陳力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