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應該試圖邀請不少國家首腦在二十大後訪華,最終只有四人成行。真正的重頭戲是德國總理舒爾茨的訪問,他背負盟友的強大壓力,針對中共公開提出了俄烏戰爭、人權、中國市場壁壘和知識產權等問題。中共期待的「萬邦來朝」慘淡收場,最後還相當夾生,新任中共高層們大概都感到了在國際上被孤立的寒意。
黨媒宣傳難以拔高
11月5日,新華社發表文章,《第一觀察丨一週之內,習近平總書記密集會晤四位外國領導人》。
如此平鋪直敘的標題,不難看出中共宣傳機構的極度失望。中共的御用文人們很可能準備了不少高調的大詞,比如「引領世界」、「指出世界的發展方向」等,卻沒有用上,最終連「大國外交」、「元首外交」都沒提。
文章稱,二十大後四國領導人密集來訪,有「志同道合」,也有「求同存異」。
中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請來四個國家首腦,還不都是「志同道合」,最重要的一個僅僅是「求同存異」, 顯然不是來朝賀的。這樣的外交實力的確沒法吹噓。
中共新一屆政治局常委除了習近平,其他人還沒法正式出場,只能在歡迎越共總書記的晚宴上現身。另外三國首腦的會見中,其它政治局常委無法亮相,因為他們都沒有公開的政府職務,連介紹都會尷尬。好在越南共產黨總書記來訪,黨與黨之間總算有了共同點,新的政治局常委可以半公開地參加活動。
習近平分別會見了四國首腦,但黨媒隱去了通常的「大國外交」、「元首外交」等說法。大概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亞的份量不夠,都不算「大國」,再提「元首外交」反倒自貶身分。最後一個德國雖然夠份量,但不是來祝賀的,中共領導人還不得不放低身段,應該感覺很不自在。
中國歷史上的萬邦來朝,主要指的是周邊的大小國家。如今中共自稱「新時代」,但周邊國家似乎不買賬。東亞的日本、韓國沒有來;台灣局勢正緊;東南亞國家只有越南來了;南亞的巴基斯坦為了抗衡印度,自然要來;習近平剛去過中亞,與中亞五國和蒙古首腦已經會面,但他們隨後又都去了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還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談,他們近期也沒有訪華的必要。
俄羅斯總統普京應該會願意來,但中共現在不敢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中共邀請的政要份量也不夠,但總還有點數量;二十大後,中共連湊數都困難了。王毅雖然高升,但能力仍然沒有長進,黨媒也「難為無米之炊」。
四國首腦訪華的目的各不相同,中共也知道這四國都很難跟著中共反美,只能千方百計地拉住他們,否則更沒人來訪了。
越南發展機遇中的平衡術
第一位訪華的越共總書記阮富仲,中共宣傳的調門最高,捧為「同志加兄弟」,並讚揚中越「傳統友誼」。
中共似乎忘記了1979年的中越戰爭,當時鄧小平為了鞏固自己的軍權,也為了對美國示好,號稱懲罰越南,中共軍隊撤退時實施「三光政策」,導致越南人最痛恨的就是中共。1984年至1987年,雙方為爭奪老山和者陰山,又進行了近三年的拉鋸戰。72歲的張又俠留任中共軍委副主席,他曾參加過中越戰爭,不知越南共產黨內心作何感想。
越南最大的安全隱患就是中共,雙方在南海的爭議也至今沒有解決,越南公開邀請美國介入。如今,美軍與越軍冰釋前嫌,互動頻繁,令中共相當惱火。越共總書記在北京稱,不會允許外國在越南建立軍事基地,應該指的就是外界一直議論的金蘭灣,被傳為美軍可能的一個軍事基地。越共自知弱小,不敢得罪中共;但背後又需要美國來制衡中共,在中美之間玩蹺蹺板。
美國的供應鏈,包括通過台商的供應鏈,從中國大陸不斷轉移到越南,對越南可謂天上掉餡餅,更需要在中美之間拿捏平衡之術。越南應該也不會願意看到中共進攻台灣,那會把越南經濟發展的機會打沒了。越南表面上對中共示好,私下裡卻要把台商當作上賓。
中共恐怕恨的咬牙切齒,但也不得不假稱與越南是「同志加兄弟」,生怕越南真的倒向了美國。美軍若真在金蘭灣設立軍事基地,中共就如鯁在喉了。
巴基斯坦需要中共對抗印度
黨媒繼續宣稱中巴之間是「鐵桿」。中共需要巴基斯坦牽制印度,巴基斯坦更需要中共對抗印度。中共建政73年,與鄰居印度的關係始終不睦,成為中共的一大隱患。新華社稱,習近平兩個月內同巴基斯坦總理第二次會面,上次是在9月份中亞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
巴基斯坦當然知道中共此時需要捧場,不厭其煩地如約前來,當然還需要中共能撒更多的錢。
巴基斯坦與美國曾經關係緊密,川普之前的美國民主黨政府曾給予巴基斯坦330億美元的援助;但川普上任後,公開指責巴基斯坦包庇恐怖分子。美軍撤離阿富汗後,拜登政府與巴基斯坦的關係變得疏遠。但巴基斯坦應該不會得罪美國,恐怕仍然希望重新得到美國的援助。中共當然不希望巴基斯坦保持與美國的良好關係。
中共試圖扶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但巴基斯坦和其它周邊國家一樣,至今沒有承認塔利班的合法性。所謂的「鐵桿」只是一種互相需要的說辭。
坦桑尼亞更需要中共的錢。新華社稱,2013年習近平成為國家主席後,到訪的首個非洲國家就是坦桑尼亞,並稱坦桑尼亞總統哈桑在中共二十大後訪華,顯示中非關係在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實際上,美國和英國也是坦桑尼亞的主要援助國。
中共需要非洲在聯合國的票,如今孤立之際,更需要非洲的票在聯合國撐住局面。新華社稱,當年中國在自己還很貧困的時候,勒緊褲帶幫助非洲兄弟修建了坦贊鐵路。
黨媒一語道破真相,三年大饑荒的年代,中共不顧中國老百姓餓殍滿地,一直持續援助第三世界國家,號稱為第三世界的頭。
中共領導人面對德國總理只能「求同存異」
新華社稱,德國總理朔爾茨是疫情後來訪的首位歐洲國家領導人,但僅引用習近平的話說,希望「追求最大公約數」;「既不自我設限,也不好高騖遠」;「求同存異」。
分化美國和歐洲是中共一直以來的策略,但過去三年卻迅速失靈,此次德國總理來訪應該被中共視為救命稻草。新華社引用習近平的話說,「一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一個是歐盟重要國家」;中德關係「有助於推動中歐兩大力量」應對動盪變革中的世界。
11月3日,朔爾茨啟程訪華當日,德國政府網站首頁展示了大標題聲明,《我們不想與中國脫鉤,但不能過度依賴》。
聲明表示:德國將尋求符合共同利益的合作,但我們也不會忽視爭議。三年來,世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切照舊」不是一種選擇,我才去北京旅行。剛剛結束的共產黨代表大會是明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誓佔據了比以往代表大會的結論更廣闊的空間,我們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也必須改變。其「雙循環」經濟戰略旨在加強國內市場並減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我們將消除片面依賴;近幾個月來,我們在國際層面與日本、韓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密切合作夥伴開展了深入的協調工作。
聲明還關注台灣的緊張局勢,稱任何對現狀的改變都必須通過和平方式實現。
德國政府的先期聲明應該令中共領導人很不爽,但又不能再輕易失掉這次難得的機會,也只好「求同存異」。德國的聲明還說,舒爾茨以德國聯邦總理的身分前往北京,不代表整個歐洲發言;我們必須通過接受競爭並認真對待這種系統性競爭。
中共仍然試圖宣揚中歐關係,但也知道今非昔比。11月4日,舒爾茨訪華當日,他在個人推特上接連發出三條信息,包括敦促習近平施壓普京和維護人權,還有中國市場准入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以實現自由貿易。中共黨媒當然迴避了這些內容,但把舒爾茨所說的在中國實現自由貿易,偷換概念變成了支持中共的全球化說法。
全球化本是中國經濟追趕發達國家的良機,但在中共治下又搞砸了。發達國家在轉移供應鏈,中共自己也主動提出「內循環」和「自力更生」,不斷「清零」封閉自毀長城,還極力打壓私營企業。
德國總理此次訪華引發外界的不斷討論,德國明知中共鐵心要搞「內循環」,還指望能在中國市場進行自由貿易,還指望中共能保護知識產權。中共連本國的私營企業都不給自由,會給外國企業嗎?美國對中共技術封鎖之際,德國企業卻主動送上門去,德國恐怕還要再經歷一次教訓。
結語
中共很希望營造二十大後「萬邦來朝」的氣氛,怎奈以疫謀霸、戰狼外交得罪了太多人,好不容易湊了四個國家首腦訪華,卻難以宣傳外交勝利,反倒凸顯了被孤立的狀態。
李克強與舒爾茨的工作會談應該最重要,但恐怕沒有多大意義,再過4個月李克強就正式退休了;旁邊作陪的何立峰不知現在能有多大發言權。
11月4日,中共華而不實的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胡春華仍然以中共副總理的身分主持,李強也迫不及待地回到上海,但只能以政治局常委的身分宣布博覽會開幕。中共高層交替的尷尬還在繼續,對外的具體承諾或說法是否會更改都是未知數。
二十大後中共安排的政治外交秀草草收場,與「民族復興」的口號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共的無知、貪婪、邪惡正在斷送中華民族的聲望。中共領導人可能覺得對內已經大權在握,但在國際上的反響卻更加負面,大多數國家在冷眼旁觀。中共被孤立的狀態實難改變。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