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0月10日訊】諾貝爾多個獎項獲獎者名單近日陸續出爐,多所中國高校以及人民文學出版社均想方設法與諾獎得主攀上關係,趁機把自家宣傳為諾貝爾獎的「贏家」。這種蹭獎行為引起輿論反彈,遭到中國網友的嘲諷和海外學者的批評。
近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先後公布了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獲獎者名單。其中,奧地利科學家安東·塞林格(Anton Zeilinger)因「進行了糾纏光子的實驗,確立了對貝爾不等式的不成立,並開創了量子信息科學」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現年已81歲的卡爾·巴里·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因其在「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方面做出的貢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由於這兩位獲獎科學家曾經與中國高校有所互動,便成為了中國幾所大學趁機「蹭獎」的對象。
最近幾天裡,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上海同濟大學等高校,先後通過媒體報導或公開發表賀信的方式,轉彎抹角地與諾獎得主攀上關係,暗示自身也是諾貝爾獎的「贏家」。
中國的互聯網上,相關報導的標題都在凸顯今年諾獎得主與本國高校的關係。例如:《中國量子之父的導師 拿了諾貝爾獎》、《同濟大學名譽教育再獲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獎出爐 其中一人為中國科大的愛因斯坦講座教授》、《「量子物理」成大贏家!南大名譽教授獲2022諾貝爾物理學獎》等等。
據公開的資訊,南京大學之所以與諾獎攀上關係,是因為安東·塞林格曾於2016年11月3日訪問南京大學並作學術報告,而南大在當天下午授予了塞林格「南京大學名譽教授」的稱號。
塞林格還曾經擔任西安交通大學的名譽教授,因此西安交通大學官網也發表了一份賀信,恭賀「西安交大榮譽教授安東·塞林格榮獲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則在官微上宣傳塞林格是該校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在奧地利留學時期的博士生導師,並因塞林格曾經幫助中國科大與包括奧地利在內的多個國家的量子科研進行國際合作,而宣稱中國科大量子團隊在這個領域「有重要貢獻」。
同濟大學的官方微博則發文,慶祝該校名譽教授夏普萊斯繼200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後,今年再度成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此外,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Annie Ernaux),人民文學出版社以曾經出版過這位作家的作品為由,竟然趁機宣傳「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獲獎」。
結果在相關消息下有不少中國網民留言嘲笑,「這標題搞的! 還以為是中國作家。」還有網民留言反諷道,「只要出版了他們的書就是咱們中國的,中國包攬了所有諾貝爾獎!真正的贏麻了!」
針對中國高校和出版社的上述行為,國民間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因為中國缺乏學術自由,共產黨的統治把在學術上能夠有一定建樹的人都給箝制了,所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士相當稀少,以至於有點機會就趕緊「硬往上湊熱鬧」。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也表示,要進入諾貝爾獎的頂尖殿堂,需要具有突破性與創造性。但創造性往往是基於批判性,而這種思維模式在中共構建的那種「整齊劃一、聽黨控制」的社會框架下難以造就的。當今的中國,在教育體系、社會體系、研究體系等各方面,與美、日等獲得大量諾貝爾獎的國家相比都存在重大差異。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吳建忠則發文指出,「中國式的攀親帶故在諾貝爾獎貼金,凸顯中國科技力不足。」
文章寫到,有許多中國人看了那些意在自我貼金的新聞標題後,都以為是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了,但仔細一看,「尷尬了,都是外國人,就是和這些大學有點瓜葛,白白浪費了小激動」。
文章表示,「攀親帶故的事跡,能不說就別說,畢竟往自己臉上貼金,貼上去的金,早晚會掉下來。」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則比較:胡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