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中共欲控制「雲」 掌握敏感數據

(大紀元專欄作家John Mac Ghlionn撰文/劉文鑒編譯)

Facebook

中國共產黨(CCP,中共)不喜歡加密貨幣,尤其是比特幣(Bitcoin)。毫不奇怪,北京的精英們也不熱衷於NFT(非同質化代幣)。這說得通。兩者都是高度投機性資產。但是,當談到支撐比特幣和NFT的背後技術——區塊鏈(Blockchain)時,中共似乎非常感興趣。在這篇文章中,你會明白為什麼。

2019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熱情洋溢地談到區塊鏈。他呼籲全國各地的商界人士和技術奇才「抓住(這項革命性技術帶來的)機遇」。習近平認為,區塊鏈的出現標誌著「核心技術獨立創新的重要突破」。

他強調,作為一項核心技術,區塊鏈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加快。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詳細概述了區塊鏈的工作原理。雖然有四種類型的區塊鏈結構,但我們只需要關注其中兩種:公共區塊鏈和私有區塊鏈。前者本質上無需許可,完全是分散式的,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與之相比,後者則由獲得批准的網絡管理員管理,參與者必須在加入該網絡之前得到批准。

得知中共非常支持私有區塊鏈應該不足為奇,但問題是,為什麼?

為什麼中共對區塊鏈技術如此投入?

很簡單,數據。

誰控制了數據 誰就控制了未來

據其網站稱,兩年前,中共啟動了區塊鏈服務網絡(BSN),一個「在全球範圍內部署和運行區塊鏈應用程序的通用基礎設施」。是的,在全球範圍內。

區塊鏈服務網絡的主要成員包括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中國銀聯以及「區塊鏈服務網絡背後的技術架構師」紅棗科技有限公司。

紅棗科技總經理何亦凡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區塊鏈技術具有「改變整個互聯網和幾乎整個IT系統架構」的潛力。

另一位區塊鏈大師保羅‧特里奥洛(Paul Triolo)對何亦凡的觀點予以了補充。「區塊鏈技術」, 特里奥洛說,「對中(共)國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政府官員認為通過它進入科技行業的門檻低,並希望中國公司在使用區塊鏈應用程序來解決現實世界問題方面突破極限。」

藝術家對區塊鏈技術的詮釋。貸款平台SALT Lending希望創建第一個基於該技術的借貸市場。(Shutterstock)

隨著美國和歐盟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追蹤碳排放,中國也計劃使用該技術,但理由截然不同。中共想要控制儘可能多的數據,不僅是在中國,而且是在國際上。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共計劃利用區塊鏈服務網絡來實現這個相當令人擔憂的目標。

正如CNBC文章所說的,區塊鏈服務網絡專注於與大型國際公司合作,「尤其是那些運營『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公司」。例如,想想像亞馬遜和微軟這樣的兩家大型「雲」運營商。

有些讀者可能會問,什麼是「雲」?其確切用途是什麼?

在虛擬世界中,「雲」就是一切。微軟將「雲計算」定義為「通過互聯網(『雲』)進行的計算服務,包括服務器、存儲、數據庫、聯網、軟件、分析和智能服務的交付,以提供更快的創新、靈活資源和規模經濟。」

如今,中國(共)意圖用區塊鏈服務網絡來控制這些服務。

按照前面提到的何亦凡的說法,十年後,「所有『雲』都將擁有一個標準的區塊鏈環境來處理所有與區塊鏈相關的應用程序。」區塊鏈服務網絡旨在成為「雲」中所有區塊鏈相關活動的「一站式商店」。

任何熟悉「雲計算」的人知道,理論上,你擁有你所產生和上載的數據,但是,「雲」服務提供商才真正是那個控制、完全控制你的數據的人。

現在世界上大約90%的企業都在使用基於「雲」的系統,其中許多公司,如亞馬遜和微軟,都擁有大量關於你,客戶的數據。每一天都有2.5艾(EB)字節的數據產生。讓這個令人相當費解的數字變得更容易理解一點,谷歌(Google),這個首選搜索引擎的儲存空間大約在10艾字節。

區塊鏈服務網絡(簡單地說是中共觸角的延伸)想要在數據密集型蛋糕中分得一塊,這有什麼奇怪的嗎?簡而言之,沒有。一點也沒有。中(共)國本質上是一個數碼圓形監獄,一個建立在數據收集和永無止境的監視之上的國家。

總而言之,重要的是要強調區塊鏈技術和「雲」能夠長期作為一種力量來使用。然而,就像壞人手中的麵包刀可以成為致命武器一樣,壞人手中至高無上的技術也可以武器化。

大量的敏感數據掌握在北京當局手中是十分令人恐懼的。藉助區塊鏈服務網絡,中共想要控制數據——我的數據、你的數據、每個人的數據的存儲。這個夢想會成為現實嗎?不要賭它實現不了,中共政權已經謀劃和規劃了許多年。

作者簡介

約翰·麥克·格利昂(John Mac Ghlionn)是一名研究員和散文作家,其文章已經發表在《紐約郵報》、《悉尼晨鋒報》、《新聞週刊》、《國家評論》及《美國旁觀者》等等之上,其研究領域包括心理學和社會關係,他對社會功能障礙和媒體操縱有濃厚的興趣。

原文:China Wants to Control the Cloud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