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理李克強5月25日緊急召開全國2,844個區縣以上各級官員會議,會議強調「穩住經濟大盤」,與會人數約10萬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屬罕見。海內外甚至有觀察家將此次會議與中共1962年七千人大會相提並論,暗示李克強強勢回歸,習下李上的權力分配新圖案正在定型顯影。那麼,李克強召開10萬人大會究竟釋放了什麼樣的信號,本文有四點理解。
一、習李不合,徹底公開化
隨著習近平清零政策在全國的強勢推行,中國經濟呈大幅下滑趨勢,習李二人在疫情防控政策及經濟問題上意見明顯分歧。
23日,李克強在國常會上坦誠中國經濟下行風險擴張,並部署了穩經濟的33項措施。25日下午,李克強在10萬人會議上不提動態清零政策,公開承認中國經濟存在滑出合理區間的危險。
而25日上午的《人民日報》頭版大幅報道習近平的經濟觀《「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加光明」》,文中熱烈歌頌在習核心的領導下,中國在應對烏克蘭危機和動態清零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正在引領中國走向復興。
5月18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會70周年大會暨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中提到疫情使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但不提中國經濟下行。同日,習近平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致辭中提到「要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盡力恢復世界經濟。」也根本不提中共經濟下滑壓力,並且還承諾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的國際援助,支持發展中國家抗疫。
《華爾街日報》報道,李克強5月19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與一群美國、歐洲和亞洲跨國公司的高級代表們座談時,沒有為習近平的清零戰略進行辯護,更多是聚焦中國自身的問題。報道還稱,李一走進釣魚台的會議室,就摘下了口罩。結束會議時,陪同工作人員不得不提醒他戴上口罩。
習李不同調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在如此大規模的各級政府負責人會議上,李克強全面通報了中國經濟的極度窘境,各類腰斬的經濟數據和中央財政的捉襟見肘,「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實際上是將習李的不同調從上到下完全徹底公開化。《經濟觀察報》報道一個區級政府通知的參會者超過50人,包括區政府、區政府辦全體負責人,區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部分區委工作機關和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各鄉鎮場辦主要負責人。
習李矛盾徹底公開化是在為爭權造勢嗎?意味著李克強權勢的重大升級嗎?
二、習仍大權在握習規李不得不隨
外界將此次超規模大會解讀為李克強權力陡升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主要基於三點,一是人數眾多,堪比七千人大會;二是4個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和國務委員魏鳳和、王勇、肖捷、趙克志等與會;三是李完全不提動態清零。
但這三點不能說明李克強權勢回歸。李並未像史上七千人大會一樣向習發難,七千人大會非常明確的是對毛澤東發動的大躍進以及後來的大饑荒進行反思和檢討,毛不得不做自我批評,劉鄧等人會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大會政治爭權意味濃厚,這也是導致毛後來發動文革復權的一個重大政治因素。
而李克強的10萬人大會,並沒有聲討清零政策和習近平的錯誤,反而是不得不在清零框架下發布執行搶救經濟政策的命令,是著力於部署經濟復甦的動員會,避免經濟硬著陸。而且習近平本人也並未參會,反映出的確有路線之爭,但由此判斷李已經獲得壓倒性優勢,還為時尚早,在軍方,國防部長魏鳳和並不是實權派人物,他作為國務院系統的高級官員出席會議,也並不是不正常,畢竟國防軍費開支是由財政一般公共預算列支的。
財通社引述中投公司研究院院長陳超分析認為,越大型的會,越是傳達、督促落實的,不是宣布新政策的。彭博社引述分析人士認為,5月23日的國常會回應了市場對增量政策的期待。因此10萬人大會的主要目的是凝聚共識、確保政令暢通,加快23日國常會六方面33項政策的落實。
從文宣報道上,聲勢浩大的10萬人大會卻被黨媒低調處理。5月25日夜,《經濟日報》突發暗批李克強10萬人大會講話。5月26日的《人民日報》頭版的下半部,是1,200多字的有關大會報道,整個頭版上半部全是關於習近平的。李克強一個半小時的講話全文目前在國內媒體上根本就搜不到。
5月27日下午,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政府網等黨媒頭條一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報道中再次強調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從人事卡位上,5月16日,福建幫公安部副部長林銳出任政法委副祕書長,政法委祕書長陳一新為習親信,林銳為王小洪的親信。王小洪另一舊部亓延軍5月25日由北京市公安局長升任公安部副部長。如此,公安部和政法委習派勢力持續增長。
新華社5月26日消息稱,中共廣東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當日選舉李希為省委書記。5月22日,中共廣東省黨代會開幕,李希大力捧習,稱習近平是「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李希被外界認為是習家軍要員,也是外界衡量習近平權勢消長在人事卡位方面的一個指標。
綜上可以看出,習近平失權失勢的傳聞,虛多於實,大概率是江曾反習派二十大信息戰的一部分。
三、經濟崩盤,中共危在旦夕
李克強10萬人大會講話傳遞的第三個信號是,中共經濟已經處於崩盤的邊緣,並對中共的政權構成實質性威脅。
李克強在講話開篇明確談到經濟下滑已經衝擊財政收入。因為要扣除留底退稅,「4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全口徑下降5.9%,尤其是地方財政收入下降更快,下降6.6%。特別是長三角地區,這些地方都是對中央收入淨貢獻的,最大幅度的降幅到32%。」同時李克強還稱,「前幾個月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降29.8%。」
李克強強調為了給經濟實體紓困,今年要「減退稅25,000億,再加上3,000億社保費,還有其他的共3萬億財政支出。」
本身由於清零政策,財政收入下降,支出卻在增大。中共央行降准降息的空間已經很有限了。財政赤字只能靠發行政府債來沖銷,靠政府信用來拖延經濟崩盤時間。
李克強在講話中談到,「目前中國市場主體約1.5億,但4月企業註銷數量增長了23.1%。同時指出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已經達到6.1%,特別是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高達6.7%,尤其是16歲到24歲青年調查失業率,就說大學生為18.2%。」李克強還特別提到了今年100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和2.9億農民工,都對穩就業構成巨大壓力。
中共今年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三大壓力,其中預期轉弱信號十分明顯。李克強說,「4月份當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8200多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上年同比少增,這個不是好事。」
企業和居民寧願把錢存起來,說明市場低迷到無法讓人有信心。銀行信貸不出去,還要付存款利息,再加上房產疲軟導致的金融潛在爆雷,金融系統性風險在加劇。
此外李克強還談到了糧食危機、能源安全、穩外貿以及在疫情防控下如何保證供應鏈問題。李克強強調,「中國作為這麼一個大的經濟體,一旦運行滑出合理區間,要想再拉回來,不付出巨大代價和更長時間是很難做到的。」「這就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5月27日,中共統計局發布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5萬億人民幣,年增3.5%。但4月單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衰退8.5%,製造業利潤年減22%。從曲線圖上來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從2021年的1-4月的106.1%一直降到今年1-4的3.5%。
其中2022年1-4月,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利潤總額6,030.6億元,同比負增長16.2%。中共經濟獨秀一支的外貿也正在枯萎。中國歐盟商會5月初發布調查顯示,多達23%的歐洲企業正在考慮將業務遷出中國,這是十年來的最高比例。
李克強的6項33條措施管用嗎?台灣韜略策進學會祕書長吳建忠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分析,李克強去年就提出六穩六保,必須服膺中國動態清零政策方針,反覆動態清零下,日常經濟沒法運行,民眾繳不起房貸、車貸,連三餐都要勒緊褲帶。各地方政府不敢隨意打開封控,外部有通膨,成本降不下,有大學生居然去報考城管、協警人員,代表對未來前景不看好、中國經濟非常不妙。
四、高層分裂,地方官員各懷心思
高層打架,下面的官員能勤政為民?中共官場從上到下信奉的都是黑厚學,保烏紗帽、發國難財的什麼樣的都有。
彭博社5月26日援引8名中共省級官員透露,李克強10萬人的講話並沒有改變他們的觀點,控制疫情仍是優先事項。甚至有官員直接說:「聽他(李克強)的沒有用。」而另有知情人告訴彭博社,許多城市的高級官員缺席此次重型會議,原因是他們不能離開抗疫崗位。
5月27日晚,天津要求居民全員核酸並「保持原地相對靜止」,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有句著名的馬屁名言「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封控成為李鴻忠向中央表忠的砝碼了。日前,天津大學學生集體抗議,喊出「打倒形式主義、打倒官僚主義」的口號。
封控讓經濟遭到極大損失,但卻是中共官員們發國難財的好機會。日前,網傳韓正的舊部上海市委副書記諸葛宇傑的小舅子常豔青經營了數家保供公司,其中一家名叫朝晟食品的有限公司僅成立了6天,就馬上成為保供企業,註冊資本僅有100萬。曾有上海地方官員表示,真不想讓疫情停下來。因為日進斗金,哪裡再找這樣的發財機會。
面對中共高層路線分裂,也有選邊的。李克強10萬人講話話音剛落,鄭州市宣布發放消費券2.4億元刺激經濟。活動時間是6月1日-8月31日,涵蓋餐飲消費券、線上消費券、汽車消費券、文旅消費券等多種類型,方式還是先到先得,搶。
鄭州從2020年至今幾乎每年都要發消費券來刺激消費。發消費券的確能起到消費支出的乘數效應,那為什麼不對低收入家庭直接發現金呢?或許中共官員和消費券對應供貨商家是否有利益輸送的勾連?消費券的錢從哪出?如果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是否要擠占其他剛性支出,形成赤字後,是否又要發一般政府債填補?總是靠發消費券來刺激經濟是良性循環嗎?
總之,執行當前中共的清零政策是二十大前最大的政治,李克強的經濟救火只能是死馬當活馬醫,其結果終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