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太陽是防癌還是致癌?這種防曬霜較安全

文/Martha Rosenberg 李路明編譯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5月26日訊】隨著夏天的臨近,防曬霜的問題擺在面前。

人們也許想知道,防曬霜應該多久使用一次?此外,還有其它疑問。比如,防曬產品中,是否含有氧苯酮和阿伏苯宗等會被人體吸收的內分泌干擾物?防曬霜有危險嗎?使用防曬霜會降低體內維生素D的水平嗎?什麼是「最安全」的防曬霜?

工業革命前,當人們還在田裡勞作時,曬黑的皮膚是種恥辱,它給人打上工人或農民的標籤。

而後,在 1920 年代,當大多數勞動力轉移至工廠,室內工作環境讓人的皮膚變得蒼白。香水大亨可可香奈兒開始掀起曬黑的潮流,深色肌膚被視為特權、休閒和美麗等令人羨慕的標誌。

即使皮膚科醫生表示,所有輻射都可導致癌症、皮膚過早老化和皺紋,日光浴和曬黑產品的流行似乎也不受影響。白種人對曬黑的追求已持續了至少60年。日光浴如此受歡迎,為滿足人們常年曬黑的需求,北方地區甚至還出現了日光浴床和日光浴亭產品。這些「人造陽光」機器很受青年人的歡迎,而其製造的光線強度是地中海地區陽光的15倍。

美國曬黑潮的轉折點出現在1997年。當時海灘電視節目《海灘救護隊》的化妝師透露,演員們使用了帶有顏色的免曬乳液,並沒有真正的曬黑。很快,美黑產品、防曬霜和有色防曬霜開始出現在貨架上。然而這些產品往往由之前銷售「深度曬黑」產品的同一家公司生產。

日曬究竟是致癌還是防癌?

關於陽光的好處和風險的一些科學發現,實在令人困惑。例如,儘管許多人接受的陽光照射比「防曬革命」之前少,但皮膚癌的發病率卻在上升。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是臭氧層的變薄和日照強度的增加造成的。還有其他人說,這是人們的室內生活方式導致。

然而,根據一些研究,陽光照射不足也存在風險:例如乳腺癌、結腸直腸癌、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代謝綜合症、多發性硬化症、阿茨海默症、自閉症、哮喘、1型糖尿病和近視發病率的增加。《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雜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0 年發表的一項綜述研究指出,陽光照射不足可能導致美國每年34萬人的死亡,以及歐洲每年 48萬人的死亡。

雖然一些皮膚科醫生斷言,本就沒有安全的日曬,曬黑實際上是皮膚的「損傷」,但其他醫學專家還是對「健康的日曬」和「危險的日曬」進行了區分。

美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2018年在《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綜述研究,他們提出:「嚴重的曬傷與黑色素瘤風險的增加有關,但非灼傷性陽光照射與黑色素瘤的風險降低有關。」並提出:「非灼傷性紫外線照射對健康有益,並且應該適度推薦。」

防曬霜安全嗎?

即使人們得到了越來越強烈的警告說陽光危險,對本應保護他們的產品的健康擔憂也浮出水面。雖然氧苯酮、阿伏苯宗、高水楊酸鹽、辛諾酸鹽、辛鹽酸鹽和奧克立林等成分(被稱為「化學」防曬成分)已經通過研究以獲得FDA的批准,但該機構在 2019 年宣布,有必要進一步研究這些成分的安全性。因為有報道說,人體對這些成分的吸收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高。此外,一些專家擔心,隨著人們對防曬霜的使用行為從偶爾使用變為持續使用,這個風險會增加。

皮膚科醫生亨瑞·利姆(Henry Lim)指出:「我們一直要求人們全年每天使用防曬霜,並在長時間暴露於陽光期間每隔幾個小時塗抹一次。」

FDA之所以發布公告,是因為2019年《美國醫學協會雜誌》 (JAMA) 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一天內使用推薦量的四種不同防曬劑,會使血液中阿伏苯宗、依莰舒、奧克立林和氧苯酮的水平上升。更糟糕的是,研究人員在羊水、尿液、血液和母乳中發現了一種可能幹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氧苯酮。

對氧苯酮和其它防曬劑可干擾內分泌的懷疑並不新鮮。 2015年《荷爾蒙》(Hormones)雜誌上刊登了希臘科學家的發現:一些防曬成分可以在動物體內產生雌激素/抗雌激素以及雄激素/抗雄激素的活性。「許多成分會影響實驗動物的發情周期、精子發生、性行為、生育能力和其它生殖參數」,研究人員寫道,「這些物質在水生環境中的存在,可能會帶來一種新的環境危害。」

研究人員的擔心是對的。 美國國家海洋局2021年在其官網上發布警告,稱化學防曬劑會嚴重「威脅珊瑚和其它海洋生物」。它們在珊瑚蟲體內積聚,使幼珊瑚蟲變形和死亡。化學防曬劑還可導致幼貽貝和海膽出現缺陷。甚至是海豚這種與人類有許多生理相似性的哺乳動物也受到威脅,因為化學防曬劑會在它們體內中積聚並轉移給幼崽。

「物理防曬霜」是最安全的

有人見過這個情景:救生員在鼻子上塗一片白色的氧化鋅以防止曬傷。幾十年後,氧化鋅仍然是我們最好的防曬選擇之一。環境和健康方面的消息人士一致認為,與之前列出的「化學防曬霜」相比,含有氧化鋅和二氧化鈦等礦物防曬成分的防曬霜更安全。佐治亞州私人非營利性醫療保健提供商 Piedmont 表示,物理防曬霜會散射和反射太陽光,而化學防曬霜會吸收太陽光並將其轉化為熱量,再從人體釋放出來。

不過,Beachapedia網站給出了告誡:應該使用微米級的氧化鋅和二氧化鈦顆粒,而不是納米級顆粒。它指出:「微米級(0.1-10.0 微米(um) 或 100-10,000 納米(nm)的氧化鋅和二氧化鈦能夠更好地留在皮膚上,不會進入海洋。這些微小的顆粒也無法滲入皮膚或進入人體的血腦屏障。」

納米粒子穿透皮膚並穿過血腦屏障的可能性,是研究人員和監管機構持續關注的焦點。

不過,有機構對此有不同意見。環境工作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指出,防曬霜製造商使用納米粒子來改善產品的質地和防曬效果,「大量研究表明,沒有證據證明氧化鋅或二氧化鈦納米粒子可以大量穿過皮膚」 。

儘管如此,想要追求純物理防曬(例如含有氧化鋅的防曬霜)的人仍需小心。一些宣傳是「透明鋅」的防曬產品,會添加化學防曬劑來呈現清亮的外觀。其它只有氧化鋅的產品可以保證質感「清透」,但會留下白色糊狀物。請做好調查,好產品還是有的。

防曬霜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症嗎?

除了暴露在陽光下的風險和化學防曬霜可能干擾內分泌之外,還有一個有關日曬的因素要考慮:持續使用防曬霜會導致維生素D缺乏症嗎?後者可能是和陽光照射不足相關疾病的原因。

畢竟維生素 D 是我們的皮膚在吸收陽光時產生的必需激素。根據皮膚癌基金會(The Skin Cancer Foundation)的說法,這種關鍵的營養素「刺激骨骼生長」,「對免疫系統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並預防骨質疏鬆症等疾病。

該基金會提倡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來彌補因使用防曬霜而導致的維生素D損失。

該機構建議:「如果你不喜歡魚肝油(儘管它富含維生素 D),也不想糾結和計算如何通過食物來攝取所需的維生素D,只需將這種補充劑混合在食物中。」

在年過四十的人中,如果他們從二三十歲就進行日光浴,很少有人能逃脫日曬帶來的傷害。這些包括皮膚損傷,例如痣、脂溢性角化症、日光化性角化症、扁平疣、雀斑、皮膚疣,當然還有皺紋。那些沒有採取負責任的預防措施的人,遭受的損失更嚴重。我們需要陽光,但陽光確實會帶來風險,尤其是對於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度過的白皙皮膚的人。

作者簡介:瑪莎‧羅森伯格(Martha Rosenberg) 是被國際公認的記者和作家,她的作品被《梅奧診所學報》 (Mayo Clinic Proceedings)、科學生物學公共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Biology) 和《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引用。 羅森伯格曝光FDA的報道《垃圾食品的天生缺陷》使她成為了一名傑出的調查記者。 她在美國各地的大學教書,現居住在芝加哥。

原文: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Sunscreen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