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5月21日訊】即將迎來端午節,下面我們透過鏡頭,來到台灣屏東的東港,看看這裡的民眾怎麼包自家口味的粽子。
油蔥酥、滷肉、香菇、鹹蛋黃和花生,這是一般肉粽的基本配料,靠海的屏東東港,因為發展遠洋漁業,海味的干貝和特有口味的南魷(奧蘭鳶魷),就成了東港和小琉球一帶獨特的粽子味。
東港社區媽媽鄧秀桃 :「這個南魷的部分,第一個因為是乾的所以要先泡水,泡完水之後我們還是要炒過,油爆香然後加一點醬油讓它提個味。」
東港社區媽媽許玉蓮 :「煮起來的肉它還有香味,那個醬汁我把它留起來, 那個跟米和在一起這樣比較香,還有這個米也要用鹽巴、味素這樣才有味道。」
除了粽子的餡料各有不同,怎麼包才不會手痠起水泡?如何拿捏煮熟了沒?社區媽媽不藏私。
東港社區媽媽許玉蓮 :「那個力道要放在這個粽子裡面,這樣你右手才不會起水泡,這樣包多了就會起水泡這個右手,我的力量就放在這個粽子裡面,用粽子把它那個繩子把它固定。」
東港社區民眾鄭枝益:「水最好讓它煮開了之後,肉粽再放下,放下去之後等到水再次滾起來,大滾之後關中火讓它繼續煮,連續兩個半鐘頭,這樣肉粽確保每一個米心都都會熟透。」
年輕一輩會包粽子的人越來越少,東港媽媽們希望,包粽子的習俗能繼續傳承,讓每年的端午都能吃到自家好味道。
東港社區媽媽鄧秀桃 :「傳統嘛,大家都知道屈原的故事,就源自於中國 5000年的文化這樣流傳下來,工業社會嘛,很多人都是第一個有一部分的人 沒有時間,一部分的人是自己不會包,剛好有時間那自己也會包,又喜歡吃這一個自己調的料,所以說每年都自己包。」
每年的黃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除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更是夏季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在疫情持續之際,走回傳統習俗,顯得格外有意義。
新唐人亞太電視李涓榕台灣屏東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