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5日,美國國務院網站突然更新了美台關係現狀的相關描述,刪除了2018年版本中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支持台獨」等字句,將「六項保證」納入一中政策。事後,美台都試圖淡化這個問題,稱美國的相關政策沒變,但中方則異常憤怒,譴責美國在玩掏空「一中原則」的小動作。
事實上,美國國務院的動作不是「小動作」,而可能是極具影響力的大動作。問題是,美國為何此時推出這個大動作?本文擬從以下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1)美中台關係面對的國際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2)美國相應的對台政策和對策必須隨之改變;3)2018年版本中的描述存在漏洞,這個漏洞對美國不利。
首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中台面臨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支持台獨」歷來是美中台關係中最敏感的議題。對這些敏感議題,美國一向推行「戰略模糊」政策。對外界的相關問題,如若中國大陸武力攻打台灣,美國會不會派兵支援台灣,美國從不明確表態。過去幾十年間,美國認為這種曖昧與模糊有助於在台海之間維持一種平衡,既讓北京不敢輕易動武,也讓台灣不敢輕言獨立。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這種曖昧與模糊面臨著破功的可能。
拜登剛上台時,華府內部曾有很強的聲音認為美國應放棄對台戰略模糊,但這種聲音並沒有成為主流,一直到俄烏戰爭爆發。俄烏戰爭變成一個美國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美中台關係的重大因素。美國的考慮可能有:普京以北約東擴為由,悍然入侵主權國家烏克蘭;中國和俄羅斯建立「不是聯盟勝似聯盟」的關係,無論如何不肯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北京精心算計中國在武統台灣方面,能從俄烏戰爭中獲得的經驗和啟示。中國大陸武統台灣的可能性,因此而驟然升高。
鑒於此,美國相應的對台政策和對策,必須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發展及終結而發生重大改變。美國政府內部要求放棄對台「戰略模糊」,改採「戰略清晰」的呼聲,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重新高漲起來。拜登政府的「亞洲沙皇」坎貝爾(Kurt Campbell)去年10月曾主張,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應當維持「戰略模糊」政策不變。但今年5月12日在美國-東盟峰會前夕表示,美國絕不允許下一個「烏克蘭危機」在亞太上演。美國官方最近數月對台灣的訪問和採取的各種友台措施,也頗能說明問題。
更重要的是,2018年版本中對美台關係的描述存在漏洞,美國必須補上這個漏洞,否則會損害美國利益。對此,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認為,國務院之所以會調整關於美中台關係的描述,是因為之前的闡述方式令人混淆,他說,事實上,從1959年6月以來,沒有一個美國政府說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無論我們承認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漏洞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成了美國政府必須要處理的大事兒。
有趣的是,彌補這個漏洞的契機,由中國外交官汪文斌提供。4月26日,布林肯訪問烏克蘭後在國會作證時說,「在台灣問題上,我們決心確保台灣擁有一切必要方法保護自己免受任何潛在的侵略,包括中國採取單方面行動破壞數十年來存在的現狀」。汪文斌回應道,既然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又何來大陸「侵略」台灣一說?美方多次表示不支持台獨,那為何持續對台售武,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5月5日,美國國務院即修正了2018年的說法。二者之間的關聯,是顯而易見的。
美國現在修補這個漏洞,對美國而言,是一件好事。美國可能意識到,中方會借這個漏洞,名正言順地出兵攻打台灣。烏克蘭至今不倒,是因為烏克蘭這個主權國家得到了歐美國家的全力支持,除了直接出兵。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主權屬於中國,美歐等國則防護台灣無名。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自由亞洲/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