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4月23日訊】一年前,中國網約車市場的老大還是滴滴,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滴滴已經跌出了排名前十的行列。4月16日,滴滴出行剛剛宣布,會在5月23日召開一個特別股東大會,對從紐約證交所自願退市進行投票。而在這之前的兩天,滴滴總裁柳青的父親柳傳志,所掌控的聯想集團也剛剛遭到中共監管機構的整肅,所以,這也引發了柳氏家族被清洗的猜測。
事實上,柳家控制了整個中國網約車的市場,深挖其背景會發現,這背後隱藏著諸多重量級的紅色權貴家族,以及外資巨頭,關係錯綜複雜,這也為滴滴和聯想如今的遭遇蒙上了更多的神祕色彩。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柳家背後這些不一般的故事。也許,這有助於解開滴滴為何被追打以及聯想為何被整肅的內情。
滴滴被逼「自願」退市
4月16日,滴滴公布的2021年財報顯示,第四財季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2.7%,淨虧損相當於2,700萬美元。
同一天,滴滴還表示,騰訊總裁兼執行董事劉熾平,已經辭去了在滴滴董事會的職務,騰訊的副法律總顧問梁鳳霞成為新董事。這之前,阿里巴巴董事局的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也已經在去年12月辭去了滴滴的董事。
大家知道,從去年開始,滴滴就一直是壞消息不斷,在去年6月時,滴滴先斬後奏在美國上市,之後就面臨著諸多挑戰,先是中共監管部門開始了對滴滴的立案調查,給出的理由是,滴滴涉嫌非法收集用戶隱私,然後幾天的時間裡,滴滴旗下的26款APP就全部被下架,滴滴獲取新用戶的渠道被切斷。
然後到了去年的11月底,中共國家網信辦,再以擔心敏感數據被洩漏的理由,要求滴滴從紐約證交所除牌,同時要求制定出改進計劃送政府批准。
要是沒有這些事兒,相信滴滴應該也沒什麼理由,剛在美國上市就又要退市。不過,針對滴滴的退市公告,中共證監會也迅速回應說,這是企業根據市場和自身情況作出的自主決策,和其它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無關,也和目前正在進行的中美審計監管合作磋商沒關係。
在去年12月3日的時候,滴滴曾宣布,啓動在紐交所的退市工作,並啓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不過,滴滴在今年3月時,已經暫停了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據消息人士的說法,原因是,滴滴沒有滿足政府處理敏感數據的整改要求。
也不知道中共的監管機構,給滴滴到底提了什麼樣的要求,讓滴滴這麼難辦,總之,在一個個壞消息的打擊下,滴滴的股價持續下跌,截至4月21日,滴滴的股價是1.88美元,而上市時是14美元,跌了將近九成,滴滴的市值,已經蒸發了大約580億美元。
另外,在被嚴管期間,滴滴還失去了中國網約車市場上的霸主地位。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2月,在中國網約車市場上,滴滴的排名,已經跌到了10名開外,市場分額丟失大半。
那麼,巨額的虧損,是否會讓退市後的滴滴陷入絕境呢?滴滴14日時表示,在紐約股票交易所退市之後,公司可能會繼續進行場外交易。
自願退市不是私有化
退市後還可以進行場外交易嗎?是這樣,退市不等於破產,也不是私有化。
按照美國證券法的規定,美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可以決議批准自願退市,隨後,要書面通知交易所並且在10天內向美國證交會(SEC)提交表格,股票註冊會在90天後取消。
在自願退市的情況下,上市公司不用像私有化交易一樣受到諸多限制,一般也不用通過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規定。所以,相比私有化退市,自願退市在流程上簡單很多,需要的時間也會短一些。
不過,自願退市後,上市公司股東所持有的股分,雖然可以繼續進行場外交易(over-the-counter, OTC),但此時的流動性及股價,將顯著低於在紐交所等交易所交易時的情形。
另外,雖然自願退市,不用受制於美國證交會(SEC)或者是交易所的批准,但是,美國證交會有權推遲退市的生效時間,來衡量退市是否符合美國證券法的規定,也有權為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而決定對退市施加額外的條件。
目前,在納斯達克和紐約證交所上市的中資企業,不到250家,但在美國場外交易市場上的中國企業,卻多達511家,其中包括已經被納斯達克摘牌的中國咖啡連鎖運營商瑞幸咖啡。這之前,瑞幸咖啡因為財務造假,已經在2020年5月被強制退市,6個月之後申請破產重組,隨後就在場外市場進行交易,瑞幸退市時的交易價是1美元多,現在升到了9.12美元,雖然和上市高峰時的50美元相比,還是差很多,但也總算是另謀出路了。
美國的場外交易市場,擁有全球最大的規模,年度交易總金額高達6千多億美元,目前共有1萬7千多家公司,在下設的三個不同的板塊進行交易。
如此看來,對退市的中國公司來說,退而求次,尋求場外市場交易倒也是個辦法,而且這些公司也不會被要求提供財務賬目,看起來就是你情我願的自由交易,但也因此,對美國的投資者來說,風險就會更大。一些觀點認為,在場外交易的公司,確實有合法公司,但大多是投機者,而不是嚴肅的投資機構。
不過,美國現在正在不斷加強對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的監管,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美國要確定這些公司不受政府控制,而美國的場外交易市場,可以以此為根據,對違反要求的中企進行除名。
2020年12月,美國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法案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需要向美國證交會提交文件,證明公司不受外國政府擁有或掌控。之後,在2021年1月,美國主要場外交易平台運營商,場外交易市場集團(OTC Markets Group)就宣布,根據這個新的規定,禁止12隻中國證券在該平台上進行交易。
那麼,《外國公司問責法》不是說「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不能受外國政府控制嗎,怎麼退市的也要被監管呢,因為「問責法」中是這麼寫的,讓中國公司不能在交易所或是場外櫃檯交易。
聯想被整肅 柳家失寵?
這樣看來,滴滴是否能在美國場外交易市場交易,還是一個未知數。
大家看到,在滴滴出事後,總裁柳青的家族,也在接連傳出不好的消息,柳青的父親,是聯想的老總柳傳志,而14日的時候,聯想因為財報披露不及時等問題,被大陸證監會要求整改,這之後剛兩天,滴滴出行就宣布了退市的消息。
去年6月,滴滴在美國上市之後,隨後中共監管機構就開始整肅滴滴,3個月後的9月底,聯想集團也想在科創板上市,但是,在提交的申請獲得受理後,才一個星期就又申請撤回了,雖然聯想給出了撤回申請的解釋,但因為滴滴和聯想的兩大負責人的父女關係,所以,這些事件,也引發外界猜測,可能當局正在清洗柳氏這個「紅色家族」。
資料顯示,聯想控股的最大股東,是中科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占股30.56%;其次是基金管理公司聯持志同,占股20.37%;柳傳志個人占股18%。柳傳志是聯想的掌門人,雖然退了休,但是影響力不減當年。
事實上,柳家控制了整個中國的網約車行業。2021年,網路上曾經流傳一篇文章,稱滴滴不姓程,而是姓柳。這裡的「程」是指滴滴出行的創始人程維,「柳」當然就是聯合創始人柳青了。
2014年,柳青空降滴滴,出任首席運營官,第二年升任執行總裁。同一年,滴滴最大競爭對手Uber中國,也空降了一個最高負責人,名叫柳甄。2016年,柳青主導滴滴,柳甄主導Uber中國,完成了世界出行史上最大的合併案。變身後的滴滴,徹底壟斷了市場,市占率達到93.1%。
那麼柳青和柳甄,又是什麼關係呢?柳青,是柳傳志的親女兒。柳甄,則是柳傳志的親姪女。而柳傳志手下的聯想,還控股了中國另外兩家大型租車公司,神州專車和神州租車。
那麼,1944年出生的柳傳志是什麼背景呢?柳傳志是江蘇鎮江人,1966年畢業於中共軍事電信工程學院,就是現在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柳傳志是在江澤民掌權時期發跡並且將企業坐大的,後來,柳傳志擔任了神祕的頂級富豪組織「泰山會」的會長,以及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主席,也因此建立了所謂的中國「IT教父」的地位。
泰山會,曾經被視為是和美國祕密精英社團類似的神祕商會,由四通集團公司的董事長段永基擔任理事長,成員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華誼兄弟傳媒公司創始人王中軍等等,據說有16位中國知名企業的大佬。泰山會的會員企業,組合形成了一條強大的產業鏈,鏈條上的每個企業都占據了所在行業的絕對影響力。
據媒體報導,泰山會有著非常多的規矩。從成立之初泰山會的會員就達成一致,聚談時不錄音、不記錄、不邀請當地領導、不對外宣傳;商會內的會員出現危機時,要求共同扶持等等。不過,2021年初,泰山會已經解散。
而滴滴的背後,可能就有這些大佬的支持。大陸官媒曾經報導說,滴滴自成立以來,已經獲得了數輪融資,總融資額將近200億美元,背後的豪華投資陣容,包括紅杉資本、高瓴、高盛中國、經緯創投、阿里、騰訊,以及軟銀、蘋果等眾多的資本巨頭。
這之外,滴滴還有著豪華的國資股東。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2015年以來,一共有將近20家國資背景的投資人投資滴滴,包括招行、建行、交行,中金甲子、保利資本、國機汽車、中郵資本等等。
在滴滴大戰Uber中國,而且最終贏得市場壟斷地位的關鍵時期,滴滴得到了中共控制的這些銀行、保險、券商和產業資本的鼎力相助。可以說,每一家巨頭的背後,都站著一個或幾個紅色權貴家族。
換句話說,滴滴出行,基本上就是中共諸多重量級太子黨家族,聯合了國際資本巨頭扶持起來的一個巨大平台,而柳青,只是台前的人物。更重要的是,這些太子黨無論歸屬江派,還是團派,似乎都和習近平不在一條船上。而且這個聚集了眾多大佬的「泰山會」,對習也是個很大的威脅,或許,這也是柳傳志被打擊的原因之一。
我們看,習近平最近提出的「統一大市場」,並不是單純地想恢復計劃經濟,而是要對市場進行全國統一的大監管,這個大市場介於毛專制和鄧開放之間,習近平不會消滅小企業,但是,私人企業也不能坐大,只能讓國企做大做強,因此接下來,這些像滴滴、阿里巴巴等大科技企業,應該很難有再發展的空間了,而中國網絡科技公司的鼎盛時代也已經過去了。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陳思雨
顧問:李庭千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李松筠
訂閱財商天下:https://bit.ly/2XuEbjP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