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快評】清零兩大「科學依據」暗藏陷阱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4月12日訊】朋友們好,今天是4月11號(星期一),歡迎來到《遠見快評》,我是唐靖遠。

今天焦點:中共專家「清零才科學」暗藏兩大陷阱;「統一大市場」出台,究竟是不是計劃經濟2.0?解讀華麗名詞背後玄機與3大背景。

上海封城,餓殍遍野,不但國內的微博,連海外的推特上都可以看到到處都是即將斷糧或被迫跟著國內電視學習「輕斷食」的呼聲,這是上個週末最受關注的重大事件,而且目前還在繼續發展之中。

從武漢封城開始到現在,中共已經反覆演練了2年多的封城清零模式,依然在上海演變成為一場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飢餓遊戲,而且針對的還是奧密克戎這麼一個重症率死亡率已經下降到和流感一個等級的病毒。這是全世界都很難理解的一種做法,全世界都目瞪口呆地看著中共在上海大動干戈如臨大敵,把2,600萬人硬生生推入困境甚至絕境。

可能大家都看到了,中共自己官方公布的數據讓上海人都傻眼,說整個上海迄今通報的陽性病例超過15萬,但重症病例只有一個,死亡病例為零。

我們且不說這個數據的真實性究竟有多大,反正這是官方自己發布的數據,也許官方這麼發布的目的,原本是要展示一下上海防疫的成績,看看我們多優秀,15萬比1,但它們卻沒想到,這個數據反而讓幾乎所有人都開始質疑官方的操作:這不明擺著就是一個大號流感性疾病嗎?為了一個重症比例這麼低的傳染病,值得這麼要死要活的折騰嗎?

清零兩大「科學依據」暗藏陷阱

在這樣的背景下,官方開始接連進行輿論引導,一定要從理論上證明:社會主義封城清零就是好。

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2天前新華社發表新華微評,稱「奧密克戎」絕非「大號流感」;然後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上海接受新華社專訪,稱動態清零是上海最佳方案;還有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先後接受澎湃新聞和《第一財經》等媒體專訪,對為什麼堅持動態清零給出了5點理由等等。這其中甚至還包括了一個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經濟日報》編輯佘惠敏也發文聲稱動態清零才是尊重科學,並大罵「共存論」才是侮辱科學等等。

這些官媒評論和專家意見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式的論調,主要就是重複兩個論點:一個是歐美國家為代表的共存模式是在疫情面前躺平,是對民眾生命健康不負責任的放任自流模式,而清零封城是積極有為的為民眾生命健康負責任的模式。

另一個就是強調死亡率和病死率不是一個概念,雖然奧密克戎的病死率大幅下降了,但死亡率依然很高,所以不能簡單等同於流感。

我們先說說第一個問題。中共官方使用了「躺平」這個概念來描述共存模式,這本身就有很強的誤導性。因為躺平這種說法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認知,就是什麼都不做,完全放任自流,政府只管躺平,哪管民眾洪水滔天。

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與病毒共存絕非什麼都不做,恰恰相反,與病毒共存的模式是建立在幾個重要的基礎之上的,其中包括了對病毒變異後病理特性改變的及時追蹤和認知;包括了對合理使用社區醫療資源避免擠兌醫院醫療資源的大量工作;包括了對疫苗接種的普及;包括了對治療方案的優化以及大眾化口服治療藥物的及時研發與普及等等。

尤其是在奧密克戎毒株成為當前大流行的最主要毒株之後,所有這些工作都指向一個目標,就是儘快形成群體免疫來最大限度壓低疫情爆發曲線,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

我們以前多次討論過這個話題,這種模式更像面對疫情洪水而來的疏導模式,儘量用可控的分洪來換取洪峰安全過境,可能會付出部分代價,但一旦建立了可靠的分洪渠道,即便未來還有多次洪峰,都可以保障大多數人的安全,絕不是什麼都不做。

而反觀中共的模式就是典型的封堵模式,面對洪水不斷加高堤壩,哪裡出現了管涌或小範圍潰壩,就派遣敢死隊不計代價徹底堵上,哪怕小規模可控範圍的分洪也不允許。

這種模式看起來似乎更有效,但卻遺漏了一個重大前提,就是疫情不止一波,病毒變異不止一次,等於是多次洪峰,而且從理論上說洪峰會長期反覆到來形成累加效應。在這種背景下,堤壩修得越高,大規模潰壩的風險也越高,不出事則已,一出事就一定是大事。

14億人都感染 絕對人數依然會很高?

其次,專家們反覆提到的病死率和死亡率問題,說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死亡率是統計某年度因某種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在社會全體人群中的占比。而病死率統計因某種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在該病所有患者中的占比。

對應到中共病毒(武漢病毒、新冠病毒)疫情上,這二者的分子都一樣,都是感染病毒的嚴重者死亡的人數,但分母不同,前者的分母是全國14億人,而後者的分母只是感染陽性者。中共專家們也承認奧密克戎的病死率大幅下降了,有研究證實其病死率普遍從德爾塔時期的5%左右下降到了不足1%,部分國家甚至低於流感。

但這些專家們都堅持一個說法,就是說這個比例雖然大幅下降了,但由於奧密克戎的傳播力強,所以如果放開了讓14億人都感染,其死亡的絕對人數依然會很高,甚至超過感染德爾塔的死亡人數,所以不但不能放鬆管控,反而還要加強。

這套說辭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他們在這裡玩弄了一個偷換概念的花招。我們都知道,奧密克戎流行成為世界性占據主導地位的毒株,不過也才3、4個月,事實上我們無法統計全年整個國際社會的死亡率究竟是多少,所以專家們實際上都是把某個國家的局部短期的死亡率甚至病死率直接套用到14億人的基數上,來推算出了一個看上去很高的死亡數據,然後告訴大眾說,你看,這很可怕吧,所以我們必須堅持清零。

這裡面就存在兩大問題:第一,中共專家是套用局部數據來假設出了一個數據,然後以此作為清零的理論依據。這種邏輯就像我們理論上可以假設全中國都可能發生輕微地震,儘管每個地區可能死亡數據都很低,但全國加起來這個數據可能就很高,所以我們必須現在就強制性要求所有人長期住地震棚來保命——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很荒唐可笑?

按照這種邏輯,不要說中共病毒,其它任何傳染性較強的病毒都可能存在這個問題,比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登革熱或出血熱,其病死率都高於奧密克戎。如果我們都假設14億人都感染,其絕對死亡數據同樣會很大,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應當發現一例就全體封城來清零?來徹底切斷其傳播途徑?這顯然是荒謬的。

第二,中共專家故意避開了群體免疫效應的問題。什麼意思呢?一種病毒爆發流行之初,其感染和重症死亡數據肯定是相對較高的,但一旦大面積的人群都通過疫苗或輕症感染獲得免疫之後,免疫屏障就形成了,在這樣的背景下,疫情中後期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會進行性大幅下降,這是必然的。

中共專家們對這一點根本就不提,只強調洪峰過境淹了多少地方,卻對疏導分洪洩洪之後保存了多少地方,保存了多少生命隻字不提,而且對分洪機制建立後,對以後到來的洪峰會產生多大削弱、消解的作用也隻字不提。

因封城清零而得不到救治死了都不算死?

而且,專家們避而不提的,甚至可能以後也不會提到的是,僅中國疾控中心的周脈耕團隊研究超3億人數據就證實,在大流行的某時間段內,非感染中共病毒致死的人數與同期疫情未流行期間死亡人數對比發現,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整體增加21%,其中糖尿病死亡率增加高達83%,自殺死亡率增加了66%。

這還只是研究統計了慢性病,如果是各種急性病呢?比如腦卒中(中風)、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壓危像、消化道大出血、產婦大出血或嚴重哮喘發作等等,這些急症在短期內得不到搶救,在極短時間內就會出現生命危險,一旦得不到及時救治,病死率會高到什麼程度?我想那是不難想像的。對這些專家來說就一個概念,凡不是感染中共病毒而病死的人,無論什麼病因為封城清零而得不到救治死了都不算死。

更何況,中共真的那麼關心老百姓生命嗎?湖北武漢那波疫情真實死亡人數至少數萬到數十萬,中共一樣掩蓋過去還自我標榜為全球防疫優等生。如果需要,它們照樣可以對奧密克戎疫情數據造假。所以,堅持清零的背後,與專家們所謂的生命代價其實沒有半毛錢關係。

中共推出統一大市場 滬深北三大股市暴跌

好的,接下來我們要來討論一下昨天才出來的一條重磅大新聞,這就是中共正式公布了「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

這個消息一公布,今天的滬深北三大股市一起暴跌,我想這個反應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眾對中共推出這個看上去極為高大上的東西的理解程度有多深。到目前為止,各路人馬對這份意見早就議論紛紛,各種解讀都有,非常的熱鬧。

什麼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呢,按照官方的定義是以下這麼一段話:「是指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一個市場的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的設施高標準聯通,要素和資源市場,以及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同時,市場的監管要公平統一,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進一步規範的大市場。」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些聽上去很高大上、很專業的詞彙有點雲山霧罩,搞不懂究竟想要說什麼。這就對了,根據我們對中共了解的歷史經驗,一旦中共使用一些一般人搞不懂的新詞在雲山霧罩一般下什麼大棋的時候,很大概率就是它們又要幹什麼壞事了。就像它們用靈活就業來指代失業,用負增長來指代虧損一樣。

這份意見出台後,根據官方媒體發表的後續解讀,說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目的是,通過制定統一的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那麼怎麼做到呢?官方的說法也很簡單,要用「立破並舉」的手段,所謂立,就是統一制定若干的規定,全方位無死角涵蓋整個商品市場流通的全過程。而所謂的破,就是要廢除以前各種不正當競爭或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顯性、隱性壁壘。

所以,從表面看,這個舉動的目的在於想建立一個一統江湖式的、消除各種地方貿易保護主義和地方貿易壁壘,並能夠高效暢通運作的全國大市場。乍一看上去似乎很正能量,但要我看,其實質上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搭台的是全國統一的市場經濟,真正唱戲的仍然是共產主義計劃經濟。

統一大市場就是計劃經濟2.0

為什麼這麼說?大致上有以下幾點理由:

1. 從歷史經驗看,習近平19大全面掌權後推出的幾乎每一個新政策都是在打右燈向左轉,都是在倒退。比如他提出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實質上是廢掉了鄧小平路線阻止了進一步改革;他提倡全過程民主,實際上就是全過程反民主走向全過程極權;他拍板的科學防疫,實際上是最不講科學的政治防疫等等。所以簡單類推以下,要搞全國統一大市場,實際上就是讓市場經濟在中國沒有市場。

2.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你搞個簡單類推就得出這個結論太草率了吧?我們這麼說吧,就單純從市場而言,市場最初是怎麼產生的?當然是民眾有商品交換的需求而產生。我需要大米而你需要豬肉他需要牛奶,大家都尋求交換就形成了市場,而這種交換行為的背後就是差異化,這是推動市場繁榮的最根本源動力。

到了現代,這種差異不但可以是物質形式,甚至可以呈現為非物質的信息形式,就是信息的差異也可成為交易的動力並成為賺取利潤的工具。

中共建設統一大市場的本質,說到底就是一點,要用行政權力強制性削弱、甚至是消除這種差異化。所以無論其名詞多麼好聽,什麼共同富裕,什麼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其本質上都是黨管一切,個體的差異必須服從黨的需要去被統一,那麼就等於消除了市場最本質的東西,遲早走入統一生產、統一供給、統一配送、統一流通、統一消費的全過程計劃的模式,這就是計劃經濟。

3. 在這份「意見」第一大部分「總體要求」下面的「工作原則」中,當局實際上已經說得很清楚:要建立有效統一大市場,就必須做有為政府,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監管效能,然後來引領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

大家看到了吧,一句話就是政府全都要管。其中提到的幾個「統一」,我們簡單翻譯一下,就可以看到中共究竟想幹什麼:

「意見」說要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其實意思就是市場規則黨說了算;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其實意思就是生產要素的流向或投資什麼地方要黨說了算;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意思就是大眾買什麼、消費什麼要聽從黨的安排;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說白了就是管理收費這些標準黨說了算;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意思就是黨既當運動員,也要當裁判員,必須二合一。

至於「意見」提到要進一步規範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聽上去無比正確,但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叫不當競爭或市場干預,這個定義是黨說了算,誰敢和國企競爭那可能就是不當競爭,誰敢反對黨的干預那可以就叫不當市場干預,黨就要修理你。

4. 不少人可能都注意到了,這份「意見」是3月25號制定,4月10號推出的。為什麼現在拿出來,這背後有3個重要背景。

首先是疫情背景:由於各地疫情復燃,中共病毒將長期存在,封城清零將成為常態,經濟活動被大規模干擾甚至中斷也將成為常態,所以中共不得不以強力人工干預的方式來平衡人為造成經濟活動中斷的損失。封城期間的經濟形態已經就是完全的配給制,一種類似戰時機制的半軍管模式,所以有軍隊武警的介入是很正常的。

其次,俄烏戰爭迫使中共與西方敵對明朗化,經濟漸進性脫鉤風險大幅增加,加上中共意識形態決定了不可能放棄與美國爭奪領導權,未來全面敵對甚至爆發軍事衝突風險大增,包括中共對台灣的入侵勢必引發西方全面制裁,所以中共現在採取預防性強化控制全國市場,目的是通過挖掘自身潛力,逐漸走向自給自足、自力更生模式。

再者是大數據背景:大數據分析與管控技術的發展,包括數字人民幣將全面推廣,讓中共認為自己已經有條件可以完全掌控每一個私人的財富,也可以掌控消費端的需求,同時控制生產端按需生產,二者可以在宏觀上大致匹配,所以當局可能認為實施計劃經濟的條件比起毛澤東時代已經大大成熟了。

我們過去說過,所謂數字人民幣將會擁有超級糧票的功能,每個人的財富都可以很容易被政府統一規劃,比如多少錢只能用於買食物,多少錢只能用於交通等等,每個人都如同被精細管理操縱的囚徒一樣生活,敢有任何反抗,你在社會中就會立即寸步難行。健康碼和個人信用制度的結合,已經向我們展示了這樣的前景,很多人已經品嘗過被畫地為牢的滋味了。

總之,一句話,所謂統一大市場,實質就是數字極權統治下的計劃經濟升級版,或者說2.0版。這條路將通向什麼樣的斷崖,我就不羅嗦了,我想幾乎所有了解毛時代生活的人,都會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答案。

好的,今天我們就聊到這裡了,謝謝各位的觀看和收聽,我們下次再見。

《遠見快評》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