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設定了幾十年來最低的GDP增長目標:5.5%。
第一季度結束時的經濟指標表明,由於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和最近COVID-19疫情病例激增﹐導致上海和深圳等主要商業中心極端封城,中國甚至不能實現這一溫和的增長。
今年2月,中國城鎮失業率為5.5%,高於去年12月的5.1%。就業前景惡化的趨勢已經很明顯;現在,隨著戰爭和封城,失業人數預計會增加。
今年前兩個月,私營企業的利潤下降了1.7%,而國有企業的利潤增長了16.7%。正是私營企業的發展使中國最初擺脫了貧困﹐現在,私營企業受到政府政策的打擊最大。
經濟放緩正在改變人口的地理分布。在2020年嚴格的COVID防疫限制措施結束後,許多農民工未返回大城市,這一趨勢將導致未來工業產量下降。隨著人們遷往二、三線城市以削減生活成本,一線城市的人口正在下降或停滯。
據《南華早報》報導,去年北京的人口減少了4000人,而二線城市成都的人口增加了24.5萬人。去年4月,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預測,北京的人口將在2022年再次下降。
投資者從中國撤出資金的數量創下歷史新高。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股市一度出現每天高達近5億美元的資金外流。外國投資者因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對北京與莫斯科的密切關系而懮心,中俄關系可能導致拜登政府對中國實施「二級制裁」。
分析人士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將大幅波動。今年2月,外國投資者將他們持有的中國政府債券減持至前所未有的水平,減持了55億美元的中國主權債務。除了對中國經濟未來的不確定性外,此次拋售還因市場猜測俄羅斯將變現其人民幣資產以規避制裁。
去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已經導致中國的股指下跌﹐今年以來,這些指數一直受到重創。
上證綜合指數自去年12月16日3677點以來﹐一直呈穩步下降趨勢。在3月11日至3月15日期間,指數再次下跌246點,跌至3064點。
恒生指數(HIS)年初報23,397點,但在3月15日暴跌至18,415點。恒生科技指數從去年12月最後一天的5670點,跌至3月15日的3472點。
滬深300指數(CSI300)在12月31日達到4940點,但在3月15日跌至3983點。
經濟放緩——再加上俄烏戰爭、政府打壓和持續封城造成的普遍不確定性——增加了中國投資者的避險情緒。1月份,新成立的私人投資基金能夠吸引的資金數額比上個月減少了44%。
包括股票和債券在內的基金投資減少了49%,私募股權投資減少了25%,風險投資減少了17%。
共同基金遭受重創,1月份的新增投資較前月減少61%,比上年同期減少76%。
金融公司取消了部分新基金的發行,而其它基金的認購期也被延長。此外,由於上海封城,至少有16宗公開募股(IPO)被推遲。
投資基金的這種下降趨勢表明,人們可能不再擁有一年前的可投資現金。人們似乎對普遍黯淡的經濟前景感到恐懼,並把錢攥在手裡,而不是用於投資﹐也可能意味著人們對金融系統失去信心。無論哪種情況,結果都是企業很難找到通過擴張、或創辦新企業來創造就業機會所需的資金。
與2021年相比,第一季度,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的銷售額下降了40%,而新房銷量下降了20%至30%。
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預計,中國經濟將繼續放緩,而房地產行業將進一步下滑。因此,野村認為中國今年可能只會實現4.3%的增長。戰爭和持續的封城﹐尤其是上海﹐將阻止中國在今年餘下的時間裡保持第一季度的增長勢頭。
彭博社估計,僅上海的封城就可能使GDP增長減少4個百分點。據估計,因COVID封城﹐使中國每個月損失460億美元。與此同時,疫情爆發風險最高的地區占GDP的33%﹐這些地區的封鎖將對中國的增長造成難以置信的損害。上海將向受封城影響的公司提供22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包括退款,這給公共債務增加了額外的壓力。
中國的石油消費量下降,這是經濟和工業活動正在放緩的明顯跡象。據彭博社報導,行業專家已將中國3月份的石油需求預測每天減少70萬桶,4月份每天減少60萬桶,5月和6月每天減少10萬桶。
衡量工業產出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2月份的50.2降至3月份的49.5。由於工業部門在2021年約占中國GDP的33%,這一部門受到的打擊將影響到整個經濟。
被認為是衡量服務業產出的非製造業PMI在過去兩個月中從51.6降至48.4。這些數字很重要,因為自2020年2月以來,這兩個數字沒有同時下降,當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受到了嚴格的COVID管控。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正以疫情以來最快的速度萎縮。
法國知名的企業和投資管理公司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SA)估計,封城使中國第一季度的增長率下降了1.8個百分點,使其今年的增長前景降至4%。野村控股預計中國央行將降息50個基點以刺激增長。麥格理資本有限公司(Macquarie Capital Ltd.,簡稱麥格理資本)預測中國的GDP增長為5%,其假設是封城可能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而降息將作為補償。
習近平和世界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謀求第三個任期之際,經濟可能是他戰袍上的一個潛在漏洞。他的政權所依據的社會契約是,中共為公民提供高度的經濟繁榮,以換取人民將社會控制權交給共產黨。
另一個可能喪失合法性的因素來自於中國政府鼓吹中共能控制疫情的說法。上個月,中國經歷了兩年來最高的COVID病例數,吉林、深圳和上海的數千萬人被隔離在家。
3月28日上海封城﹐預計將限制這個中國金融中心2,600萬人的行動和生活。問題在於,中共和人民是否相信,習近平在經濟和大流行病中的表現使他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領導人」。
隨著深圳的工廠關閉,上海的金融業受到COVID的限制,對美國和世界的影響將是更多的供應鏈中斷。越來越少的外國公司將在中國投資,更多的公司將撤出中國。為了吸引外國投資者,中國政府正在放寬投資限制,縮短外國人不能投資的行業名單。
在限制解除之前,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需求將繼續受到抑制。這使俄羅斯利用增加對中國的能源銷售來支持其經濟的希望變得渺茫。
同時,隨著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以及習的第三個任期即將到來,習不太可能冒著招致美國「二次制裁」的風險來幫助俄羅斯。他也有可能推遲入侵台灣,以避免與美國開戰給中國帶來的制裁和經濟損失。
作者簡介:
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在亞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安東尼奧是一名經濟學教授和中國經濟分析師,為各種國際媒體撰稿。他的一些中國著作包括《超越『一帶一路』:中國的全球經濟擴張》(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和《中國經濟簡明教程》(A Short Cours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原文:China’s First Quarter Economy: Less Confidence, Less Liquidity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Antonio Graceffo撰文/原泉編譯)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