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4月09日訊】俄羅斯在烏克蘭布恰鎮(Bucha)屠殺平民的暴行,引來美國的新一輪制裁,其中還包括對普京兩個女兒進行制裁。不過,美國在歐盟購買俄羅斯油氣的交易上,給予了豁免,原因大家也都清楚,那就是能源是俄羅斯的命脈,但同時也是歐盟的軟肋。
然而,普京在3月底簽發的盧布結算令,卻讓歐洲各國不得不作出選擇,那就是,是要制裁還是要經濟?那麼,俄羅斯和歐盟之間,誰會讓步呢?如果雙方都堅持,又是誰會先倒下呢?盧布結算令,對全球經濟又會帶來什麼影響?而中共,是否也會複製一個人民幣結算令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歐盟有其它替代方法?
到底用不用盧布購買天然氣,歐洲各國已經出現不同的意見。包括法國、德國、波蘭、立陶宛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堅決反對用盧布結算。
但是,斯洛伐克的經濟部長,則在4月3日表示,將使用盧布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原因是不買不行,斯洛伐克有大約85%的天然氣都是來自俄羅斯,儘管斯洛伐克也希望能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但真正要落實,還需要不少年。不過,就在第二天,斯洛伐克的總理又表示,反對俄羅斯要求的「盧布結算」,將會和歐盟採取一致的行動。
目前,明確表示願意用盧布買俄羅斯天然氣的,就是匈牙利了。匈牙利,是拒絕對俄羅斯實施能源制裁的少數幾個歐盟成員國之一,當然,原因就在於目前掌權的執政聯盟,匈牙利的歐爾班政權,十多年來,一直在尋求與莫斯科方面建立密切的商業關係,就在4月3日的國會選舉中,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第四次獲得了連任。
我們看,俄羅斯的一招「盧布結算」,就讓歐盟有了不同聲音。畢竟,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是歐盟的一個軟肋,歐盟有將近26%的石油,以及近40%的天然氣,都是來自於俄羅斯。比如,法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度達到了25%,德國是49%,而波蘭、奧地利、匈牙利等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也在78%以上。芬蘭和拉脫維亞達到93%,還有一個100%的,那就是北馬其頓。
現實是,歐洲有著巨大的能源缺口,如果莫斯科真的關閉輸氣管道,就可能引發整個歐洲地區的供應短缺、能源成本高漲,估計很多工廠都會關門了。那麼歐洲,就沒有其它的能源替代方案了嗎?
也不是完全沒有,但可選項目前都有些差強人意。我們來簡單看一下。
首先是綠色能源。歐盟之前提過,要在2024年實現清潔能源轉型,也就是還有兩年的時間,先不管是否能夠轉型成功,但至少現在仍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那麼,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呢?此前,歐洲一直都是用輸氣管道獲得俄羅斯的天然氣,如果大量接收液化氣,歐洲就需要相應的設施,然而,緊急建設這些設施都是需要時間的。我們以德國為例,比如液化天然氣碼頭的環境測評,這一項工作就要耗時兩年。雖然美國表示了,將進一步提高向歐洲出口液化天然氣,在年內達到150億立方米,但是,歐洲天然氣的缺口是1,500億立方米,所以,供需之間的距離差的還是很遠。另外,還有一個價格上的痛點,那就是美國的液化天然氣,要比俄羅斯天然氣高出5至7倍。
所以,這樣看來,歐洲要想在短期內找到替代俄羅斯油氣的好辦法,確實難度很大,至少目前是被俄羅斯拿住了命門。
如今,歐洲多個國家,已經開始準備天然氣應急計劃,其中,德國和奧地利兩國已經開始啟動能源緊縮供應計劃中三個階段中的第一階段——「早期預警」,比如,德國已經呼籲,公司和家庭開始減少天然氣使用量。
而英國,雖然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只占到了進口總額的5%,並不會受到供應中斷的直接影響,但是,由於歐洲需求的增加,英國也難獨善其身,勢必會受到全球市場價格上漲的影響。
盧布結算令 貨幣戰開打?
那麼,如果沒了俄羅斯的天然氣,歐洲的日子不好過,俄羅斯就會好過嗎?我們開頭提到了,能源是歐洲的軟肋,但也能要了俄羅斯的命。因為俄羅斯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能源是它出口的主要支柱。在2019年,能源類商品的出口額,占到了俄羅斯出口貿易額的62.1%,即使2020年,這個比例降到了49.6%,但依然是占比最高的出口品類。而石油和天然氣兩者的收入,占到了俄羅斯國民總收入的36.7%。
事實上,早在拜登宣布最新一波制裁之前,俄羅斯石油在市場上,就已經出現了被「邊緣化」的現象。根據摩根大通的估計,大約有70%的俄羅斯海運石油,仍然在努力尋找買家。
那麼這種情況下,普京宣布了「盧布結算令」,這不是要自殺嗎?其實,普京的「盧布結算令」還有其它目的。我們先來看看,俄羅斯是如何要求各國使用盧布買能源的。
克里姆林宮要求,買家需要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bank)開設盧布帳戶,並將外匯轉入該行一個特殊帳戶——「K」帳戶,而這個天然氣工業銀行,將會代表天然氣買家去購買盧布,然後將盧布轉入另一個特殊的「K」帳戶。
這裡有個細節,就是英國,已經把天然氣工業銀行,列入到了禁止實體名單中,但是,歐盟並沒有將該銀行放在被制裁的俄羅斯銀行中,原因,就是為了可以繼續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
一些分析認為,普京其實是想用能源來綁定盧布,從而提振俄羅斯貨幣,甚至想將盧布國際化。此前,對於西方各國的制裁,俄國應對的措施之一,就是將盧布和黃金進行掛鈎,這個操作已經讓盧布快速回升。
而「盧布結算令」,並不僅僅是拒絕接受歐元或美元支付,而是要以盧布計價並結算。試想一下,俄羅斯天然氣每年預估有3,200億美元的交易值,以往都是以歐元、美元交易,如果真的都用盧布結算,就意味著歐元將被迫大量轉兌成盧布,這不僅抵消了制裁的力度,還會幫助盧布變強,讓歐元持續貶值。同時,美元也會在此影響下走弱。
所以,普京的「盧布結算令」一出,金融市場也立即嗅到了錢的味道,盧布兌美元有了快速回升。在俄烏開戰之後,盧布一度跌到了1:137,近乎腰斬;但在4月1日「盧布結算令」實施後,截至到7日,盧布的匯率已經升到1:79.7,基本恢復到去年年底的價位了,看來,普京的這一招還真是見效快。
另外,還有報導提到,俄羅斯正在考慮擴大「盧布結算令」的適用範圍,也就是,不只是天然氣了,像是石油、化肥、穀物,還有煤炭、金屬等等,要想從俄羅斯這兒買,就都得用盧布結算。普京的盤算打得很好,就是想用能源作開端,逼迫那些急需能源、糧食和貴金屬的國家,大量兌換盧布,進一步推高盧布的價格。
這裡邊,如果印度和中國也加入到使用盧布的陣營,可能會進一步增強盧布的地位。事實上,我們之前說過,印度已經開始趁低價大量進口俄羅斯石油了。
不過,在俄羅斯對布恰的平民大屠殺曝光後,印度的政策或許也會改變,5日時,一直宣稱對俄烏戰爭中立的印度,終於也表態支持對布恰大屠殺進行獨立調查。畢竟,在平民慘被屠殺的罪行面前,一個還是堅持什麼棄權和中立的政府,就很難獲得國際社會的信任了。不過,中共總是顯得有點個色,在布恰大屠殺事件上,中共一直在表示質疑。其實,倒也不難理解,因為中共政府本來就是個另類。
此外,儘管天然氣出口,是普京對抗西方全面制裁的有力手段,但它的回旋餘地,卻很有限,原因就是,除了歐洲之外,俄羅斯也沒有其它可以代替的市場,因為目前鋪設的大部分天然氣管道,都是運往歐洲的。
一名歐洲天然氣交易商就表示,如果普京切斷天然氣供應,可能只會持續相對較短的一段時間。因為俄羅斯需要錢,但是,讓所有天然氣的路線改道,又不可能。
所以,我們看到,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輸氣管道都還在正常運作。克里姆林宮發言人稱,俄羅斯不會從4月1日起,就關閉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因為4月1日之後交貨的天然氣款項,將在4月下旬和5月支付。
現在,歐盟和俄羅斯都在鬥智鬥勇,試探對方的底線。如果普京真的關閉了天然氣「水龍頭」,歐盟一方,也可能會加大「賭注」回擊,祭出對俄羅斯進行能源禁運的制裁。
德國的反思
無論如何,這次俄烏危機都讓歐盟不得不重新審視對俄羅斯的依賴,而歐盟中經濟最發達的德國,這次受傷最大。據路透社引述經濟學家的估算,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可能讓德國損失高達3%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德國《商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提到,普京發動的烏克蘭戰爭,為全球化進程踩下了剎車,但真正能決定全球化命運的,卻是中國,因為,儘管俄羅斯有著舉足輕重的原材料地位,但是經濟體量畢竟太小,而中國,要對世界經濟影響更大。
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的報告,自1990年代以來,德國企業在中國的子公司和生產基地數量不斷增加。其中在化學、機械工程,還有汽車製造業上,德國企業的對華投資,在對外總投資中的占比,已經從2%提升到了14%。
德國的《法蘭克福彙報》也刊文表示,德國企業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依靠俄羅斯能源和中國市場才獲得出色的業績,但現實形勢則告訴德國企業,必須要降低不健康的依賴性。
文章說,比依賴俄羅斯能源更嚴重的問題,是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對西方而言,中國既是重要的供貨商,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市場。跟對待俄羅斯一樣,西方長期忽視了對中國依賴的危險,大家都醉心在全球最大市場上賺取夢幻般的利潤。
文章還提到,剛剛結束的歐中峰會釋放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就是在對華關係問題上,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做生意了。面對中共在俄烏戰爭中的曖昧立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表示說:這事關信任、事關可靠度、事關長期投資的決策。
而2020年突如襲來的瘟疫,讓世界也看明白了,依賴中共政府所帶來的巨大弊端,由此帶給世界的巨大損失,也不能再被忽視了。
事實上,中共確實是在虎視眈眈地看著美歐的行動。自普京發出「盧布結算令」後,中國大陸的媒體上就充斥著幸災樂禍的言論,如果歐盟此時妥協了,接下來,就很可能還會被「人民幣結算令」威脅,畢竟在能源上,OPEC增產,還有美國、加拿大增產,都可以緩解歐洲的能源危機,雖然過程需要一段時間的陣痛,但是,要是中共再效仿俄羅斯來這麼一把的話,歐洲要想替換掉整個產業鏈和製造業,那時要吃的苦頭,可不僅僅是缺少能源這麼簡單了。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陳思雨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李松筠
訂閱財商天下:shorturl.at/hoGKM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