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3月30日訊】觀眾朋友們好,我是橫河,歡迎大家來到《橫河觀點》頻道,3月29日,星期二。
今天焦點:俄烏結束一輪談判,俄減軍事行動,烏提中立換安全,排除中共?上海張文宏被替換?精準防控讓位封城,政治戰勝科學。
俄烏第五輪談判結束,雙方均有讓步,俄縮減兩城市軍事行動,烏建議永久中立換取安全保障,保障國為何沒有中共?上海精準防控突然變成封城,同時專家張文宏被黨官鄔驚雷代替,上海模式為何落敗?
俄烏第五輪談判 雙方各有讓步 有些什麼進展
俄烏在伊斯坦布爾的談判結束,要點:莫斯科表示俄方將大幅縮減在基輔和切爾尼戈夫(Chernihiv)周邊的進攻性軍事活動,以加強在未來俄烏會談中的信任,但不是停火。基輔提出的建議包括,永久中立(包括放棄軍事結盟)換取安全保障,並建議在15年內通過雙方談判解決克里米亞爭端。另外就是提到了兩國首腦會面。
基輔提出的提供安全保障的國家是:美國、英國,土耳其、法國和德國。注意到這裡沒有中共。當然從地緣政治角度,中共和烏克蘭距離很遠,本來也不見得能提供什麼安全保障,沒有好像是理所當然,不過,2013年,中共是給烏克蘭提供過安全保障的,而這次烏克蘭也確實表達過希望中共能在其中起到調停作用。因此,這個結果只能說明烏克蘭這次對中共的表現失望了。本來,中共對交戰雙方都有相當好的關係,處理得好可以兩面討好,但處理不好會兩面得罪,中共目前很可能就是處於兩面都得罪的境地。
從談判結果看,雙方都有讓步,俄方減少進攻,一般情況下,如果進攻方戰事順利,不會主動停止,聯繫前幾天宣布,第一階段任務已經完成,現在重點轉到烏東。我怎麼就覺得是回到開戰前了呢。全面進攻的前奏就是承認烏東兩個共和國獨立並進駐維和,所謂維和就是在烏東的這兩個地區直接參戰了。從這點看,俄國戰場並不順利。
從烏克蘭方面看,建議永久中立也是做出了讓步,畢竟加入歐盟和北約是寫入憲法的,俄國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所以估計加入歐盟可能性很大,但不會加入北約了。早期談判雙方要求差距太大,至少這次是開始有所靠攏了,雖然只是提議,離停火和更長期的協議還差得很遠。我是希望看到雙方停火的,畢竟戰爭打起來,老百姓太苦了。遺憾的是,最後的停火和雙方的條件要一致,還是要有戰場的局勢來決定。
而且最困難的部分還沒有觸及到,一個是克里米亞,這還相對容易一些,畢竟克里米亞是蘇聯時期赫魯曉夫送給烏克蘭的,現在也是完全由俄國控制,烏克蘭拿回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我估計這次建議15年內雙方談判解決就是承認現實。但烏東「盧甘斯克」和「頓內茨克」兩個共和國就困難得多。這裡不涉及到歸屬問題,僅僅是從現實考慮可行性。
上海專家張文宏被黨官鄔驚雷取代?
上海疫情,奇怪的人事變動。4天前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還是由張文宏介紹情況,張文宏的相關頭銜是「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他本人是感染科主任,算是專業對口。那次新聞發布會張說的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上海防控策略使傳播指數級的上升被打斷,我們採取的不是封城策略,我們不斷在做滾動篩查」。
不過28日,同樣是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情況的換了一個人,是衛健委主任鄔驚雷,不過這次多了個頭銜:「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醫療救治組組長」。和張文宏頭銜比較,少了專家組幾個字,但顯然是同一個位置,查了一下,上海市這個頭銜是28日第一次出現,以前沒有。
這說明,張文宏的位置確實被鄔驚雷取代了。
鄔驚雷曾經的專業是兒科心血管和重症監護,但從2004年擔任復旦醫院管理處處長開始就成為行政官員了,曾任上海市衛生局黨委副書記和紀委書記,市衛健委主任。顯然,這是一個政治任命,用黨的領導取代專家。這說明,上海的防疫模式很可能將從獨特的「精準防控」轉變為更接近全國的封城的動態清零。
上海精準防控突然變成封城
此前上海防疫確實有獨特性,主要在防控方面不採取一刀切的大面積封城,而是小範圍的控制,效果一直都還可以,上海人也以其獨特的防疫而自豪。不過到了奧密克戎變種傳播開來之後,上海的病例同樣以指數級上升,最終不得不採取封城的措施,這次突擊封城從宣布到執行只有幾個小時,把上海人打了個措手不及。
而且封城也是很奇怪的,4月1日前四天封浦東,後四天封浦西,這似乎沒有很多道理可講,因為封浦東浦西的金融、經濟等並不是重複而更多是相關,或互補,分批封並不能減少對經濟的衝擊,只有兩個可能的好處,1)名聲好聽些,上海這個世界大都市並沒有全面封城,2)上海核酸檢測能力不足,只能分兩批做。
封城前的幾小時,上海發生了搶購潮,人擠人,就和很多地方做核酸檢測一樣。這就使人懷疑封城的目的,如果是為了減少傳播,那搶購就是個傳播最好的機會。這是不是上海官員消極抵制的方式呢?要知道,上週上海官員還對是否採取更激烈的封城措施舉棋不定,甚至有專家表示封城不可行,不知那位專家是不是張文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不同意封城而被替換了。
其實上海這波疫情並不嚴重,28日發布的消息是,27日全天新增50例本土確診病例和3,450例無症狀感染者,而50例確診病例全部是輕症。最新是29日新增本土病例4,477例。如果是共存方案,根本就無需採取任何措施,更不可想像將上海這個二千萬人口的城市封城。
精準防控不可持續 背後的政治角力
那麼,如果上海繼續採用精準防控,有沒有可能很快看到拐點並成功控制住呢?這裡有這樣幾個問題:
1)精準防控並不是基本政策,而是具體措施,基本政策還是動態清零,這只是在動態清零這個大前提下無可奈何的小動作而已,只要動態清零不可行,任何具體措遲早要出問題。而我一直認為,動態清零是不可行的,因為這是把打壓民眾的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的維穩方式應用到病毒,但這種傳播力強但病症有輕有重還有無症狀傳播的病毒是無法消滅的。
2)由於長期執行動態清零,加上中國國產疫苗的效率很值得懷疑,中國現在的群體免疫情況並不清楚,很可能很不樂觀,上海從來就沒有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地自己實行一套共存政策。上海的群體免疫情況和全國是一樣的。
3)來自中央的壓力,習近平17日有個指示,堅持動態清零,同時用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這是無法實現的目標,最小代價最大效果永遠是對的,但是不可執行的。只要堅持動態清零,代價就會非常大,當然中共和民眾對代價的定義不同。
對中共來說,人的損失,包括因防疫措施不能就醫而死亡的、精神壓力的、生活困難的、自殺的,都不算代價,或算最小代價。但對這些被封的民眾來說,這個代價就太大了。
而且即使從中共角度,代價雖小,也不能達到最大效果,什麼是最大效果?不影響經濟?上海這個僅有的還能提供國家財政的都封城了,還有什麼效果可言?或者說效果是能證明制度優越?
4)其實奧密克戎出現後,應該是個很好的機會放棄動態清零而採用和病毒共存的政策,因為病情輕,傳播快,就當是天然疫苗好了,我看比疫苗的副作用還小,看看上海27日的數據就知道了,3,500例,1/70有症狀還是輕症。從科學上這是最好的了。而且由於上海的特殊性,還可以做個試點。結果不是讓上海試點共存,卻反過來讓上海學全國封城去了,失去了一個好機會。這是政治戰勝科學的典型例子。
從上海的防疫政策變化可以看出,當前在中共高層的政治角力還是很激烈的,疫情和烏克蘭局勢一樣,都會對中共二十大的人事布局甚至習近平連任有影響。我們可以繼續觀察這兩個大事件的發展以及中共在其中的表現。
如果喜歡我的節目,請別忘記訂閱、點讚和轉發。好,感謝大家收看,也感謝觀眾朋友對我節目的支持。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訂閱優樂客【橫河觀點】會員:https://www.youlucky.biz/henghe
《橫河觀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