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3月02日訊】俄羅斯瘋狂轟炸烏克蘭,導致無辜平民受傷。中共官方日前聲稱已撤離數百名中國留學生,但有知情的中國留學生在社交媒體揭中共種種撤僑謊言。
中國留學生揭中共撤僑謊言
中共駐烏克蘭大使館2月28日晚聲稱,已經「組織」首批400名中國留學生從烏克蘭的敖德薩撤離,當天還將有200多名中國留學生從烏克蘭首都基輔撤離。但中共官方通報的撤僑數字,立即引發中國華僑質疑。
據大紀元報導,3月1日,在烏克蘭華人自行組建的微信群中,一名仍在試圖逃離烏克蘭的華人質疑:「看通知才知道官方說撤僑400人,其實就(只有)83人,因為裡邊有我認識的3、4個人。」
另一人疑惑地問道:「政府是把我們自發組織的撤離人數也算進去了嗎?」
還有多人斥責中共官方發布撤僑假消息,國內的人誤以為他們已經返回中國了,「這也太假了啊!」
中共駐烏克蘭大使館新聞參贊丁建偉2月28日表示,3月1日還將有近千名中國公民撤離烏克蘭,其中「包括留學生以及自主撤離的華僑」。他此言證實了官方把華僑自行撤離的人數也算作官方成績。
根據中共駐烏大使館公布的信息,共有超過6,000名華僑登記需要撤離。但一名華僑在微信群直言:「大使館目前只是在登記狀態,並沒有任何的撤僑包機,所以在網上所有你們看到的已經回國的飛機或者即將回國的飛機都是謠言。」
另一位留學生說,有同學接到使館通知到基輔紅樓前集合,但這裡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不理解,為什麼撤僑不是全部通知,只是個別人能接到通知。」「現在感覺是太失望了。群裡有人說要理解祖國,可我不能理解,我不想變成(傷亡)數字。」
中共官方聲稱,由於烏克蘭局勢惡化,包機撤離難度很大。有中國留學生在微信群指責中共官方不作為,指印度把留學生都撤離到鄰國,然後再包機送回國。「泰國的都撤走了,印度的1.6萬人也撤走了,烏克蘭還有6000多(中國)留學生呢,感覺有點無助。」
中共當局持親俄立場,戰爭爆發前,各國都在緊急撤僑,但中共一直沒有動靜。直到戰爭開打兩天後,中共大使館才宣布撤僑計劃,但隨即又改口稱現在不安全,無法撤離。
與此同時,中共煽動網民攻擊烏克蘭人的言論引發烏克蘭反華情緒,使滯留得華人陷入危險之中。有人甚至遭到槍擊。
中國女學生向大使館哭訴:「我要崩潰了!」
日前,一名滯留在烏克蘭的中國女學生給中共駐烏大使館打電話求助的錄音在 網上曝光,引發關注。
在約9分鐘的電話錄音中,女學生哭著說「我要崩潰了!」
她質問大使館人員,「我不知道大使館對我的幫助在哪裡?」打了無數次電話,好不容易打通了還被罵了一頓。
「為什麼我們國家的政策是自行撤離······我們學生包車包不到,我們怎麼去邊境,而且我們大部分是女生,路上的安全誰來負責」,女學生直言,「微博上輿論這麼熱,說相信國家······那些天天在微博上說國家與我們同在的人在哪裡?」
她表示,「大使館是我們唯一的希望,可你們現在沒有給我們任何安全保障。」她大聲哭訴,到目前為止沒有得到任何幫助。
中國留學生微博求救:大使館沒有來救我們!
另一名中國留學生在微博發文,哀求大使館幫助:「請求大使館幫助困在哈爾科夫的學生們,大家沒有自撤的能力,打不到車,而火車站附近也在半小時前遭到炮擊。」
該學生還在微信群發求救信息:「救救我們,再說一遍,大使館沒有來救我們,現在讓我們自救,不管我們了,哈爾科夫無數學生華人該怎麼辦?」
同時,他指責中國媒體和網絡限制中國留學生的求救信息。
這名中國留學生的求救帖文遭到小粉紅圍攻,稱他在「鬧事」。他回應說,哈爾科夫留學生真的非常危險,如果不到萬不得已,自己也不會上來求助。「我沒鬧······我24號就開始寫帖子了,我中間崩潰過兩次,我都沒有鬧,我甚至都寫好遺書了,我都沒上來鬧!」
另一名中國留學生也發帖斥責中共大使館不作為:「我們需要大使館負責的撤僑,而不是只是給個建議讓自行撤退!!!」」「一直不說,因為覺得大使館會有對我們的撤離動作,可是到現在,國內人依舊被國內刷到的視頻矇騙,我們甚至在微博抖音的平台說句話的權利都沒有!!!」
華僑:逃離烏克蘭費用高昂,有錢都坐不上車
一位在敖德薩的華人對大紀元表示:「我們現在都比較慌亂,大家都在想辦法逃離。有些人還在等大使館安排;很多人在臨時組建的微信群商量著如何跑路。」
有華人在微信群中通報,逃離烏克蘭的花費越來越貴,「昨天走1,000美元一個座位,我就沒走,就繼續待在基輔地下室,防空洞,準備好一個月的糧食」。
「昨天跑路已經1萬人民幣(1,584美元),現在有錢都坐不上車,火車站人山人海。」
一位名叫「沐風」的華人對大紀元說:「在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和基輔的防空洞裡都有中國人,情況很危險,現在處於炮擊和轟炸中。」
推特上傳出一段視頻,一名逃離烏克蘭的中國男子哭訴,剛剛遭到俄軍的攻擊,七八架坦克裝甲車對他們一頓掃射,一名中國人中槍入院。
俄羅斯入侵首日,中共大使館曾呼籲中國華僑粘貼中共五星旗,但隨後又改口稱,不要展示國籍身分。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