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一場不由烏克蘭自主的戰爭

何清漣

Facebook

俄烏戰爭還在進行,來自前線的戰區消息不多且有不少謠言混雜其中。但有件事情可以確定:俄羅斯準備打的是一場有限戰爭,目標明確,要求烏克蘭保持中立地位,控制局勢之後很可能扶持一個親俄的烏克蘭政府替代現政府,2月25日烏克蘭總統提出以烏克蘭保持中立為條件的談判要求,符合俄羅斯要求;但美歐卻一再強調俄羅斯準備全面占領烏克蘭,對俄烏談判毫無興趣,除了不直接派軍隊之外,從多方面給烏克蘭支持,希望烏克蘭長期抗俄。烏克蘭總統也終於發現,儘管本國是戰爭兩造之一,但決定權完全不在自己手中。

俄羅斯一直在為恢復甦聯榮光做準備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人在短暫歡呼民主化之後,很快就為蘇聯榮耀不再而失落,普京早就想俄羅斯要重拾蘇聯時代的部分影響力以及蘇聯擁有或實際控制的土地。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這個進程加速推進。

這次俄烏戰爭的特點是:從發動戰爭的俄方來說,這是經過各方面測算並選準時機,並宣布階段性目標的一場有限戰爭;從防守一方來看,助陣者多達幾十國,輿論準備最長、表態次數最多,但實際準備做得最不充分的一次戰爭。

普京當政20多年,終於等來了他認為最好的時機:一、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都處在國勢下降通道之中。歐洲的頹勢長達十來年,2015年難民潮對歐洲的打擊與長遠影響,已經有英國作家和評論家道格拉斯·莫里(Douglas Murray)的《歐洲的離奇死亡——移民、身分和伊斯蘭教》一書為證。對美國的現狀,普京2021年10月21日出席了俄知名智庫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活動發表的講話——即媒體所稱的「瓦爾代講話」,該講話對西方「進步主義」和左翼思潮正在摧毀美國社會作了言簡意駭的批評。如果說,習近平的「東升西降」是種概括,普京「瓦爾代講話」顯示,他對西方的衰落之了解,相當具體入微。

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是普京籌劃已久的一次行動。這次軍事行動,除了他對烏克蘭軍力的了解之外,還基於一個判斷:北約與美國不會軍事介入俄烏戰爭。這除了近幾個月來歐盟各國及美國拜登政府的不斷表態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幫助他判斷:《紐約時報》2月25日報導說,據美國官員稱,三個多月來,拜登政府高官與中國高官舉行六次緊急會議,美國人在會上提供了顯示俄羅斯在烏克蘭周圍集結軍隊的情報,並懇求中國人告訴俄羅斯不要入侵——不太理解美國這種神操作,以情勢而論,就算中國將美國意願全部轉達給普京,也只會加強普京這一判斷:美國決不會軍事介入。

至於美國為何要委託俄羅斯的半盟友中國去做傳信人,恐怕動機比較複雜,但絕非愚蠢。

西方國家辜負了烏克蘭

烏克蘭方面當然深切感受到俄羅斯的軍事威脅,但是烏克蘭在西方是否介入這一點上,正好與普京的判斷相反。儘管德法兩國在烏克蘭加入北約一事上明確拒絕,烏克蘭還是充滿了希望。

從地緣政治考慮,烏克蘭是俄羅斯與歐洲的緩衝地帶,在正常情況下,處於這種狀態的國家會選擇中立姿態,運作得當,將成為平衡兩邊關係的政治籌碼。但因俄烏關係三百餘年間充滿了愛恨情仇,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加深了烏克蘭對俄羅斯+普京的恨意,因此他們努力靠攏歐盟,希望加入歐盟並成為北約成員國,求得歐盟的保護。從烏克蘭民眾的角度考慮,由於烏克蘭是東歐國家當中最貧窮的國家,加入歐盟之後,烏克蘭人可以獲得在歐盟各國自由流動就業的紅利。與烏克蘭人有接觸的人都知道,只要對他們談在俄歐之間應該採取中立,幾乎都會遇到情緒激昂的反對。烏克蘭政府是民選政府,外交政策當然得遵從民意,否則將會受到親俄指責而喪失政治威信。

不太清楚歐盟那些主要國家當初究竟向烏克蘭承諾了什麼,但烏克蘭的期待不會憑空產生。很多批評者認為,西方國家事實上已經放棄了烏克蘭,2月25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表視頻講話,表示他已經跟北約27個國家領導人通電話,但是這些領導人都很害怕,都不回答烏克蘭是否會加入北約的問題。2月25日,澤連斯基發布了一張他身著戎裝與烏克蘭軍人在一起的照片:「這也許是你們最後一次見到活著的我們,我們孤立無援,但我們不是懦夫。」對於歐美緩慢的制裁速度與各懷鬼胎,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發表強硬譴責聲明,「對於將俄羅斯逐出SWIFT感到有疑慮的人,手上都沾染了無辜烏克蘭人民的鮮血」,強烈要求歐盟各國「將俄羅斯逐出SWIFT」。(BAN RUSSIA FROM SWIFT)」。

利益相關者各自的盤算

這次戰爭牽涉到三方:烏克蘭、俄羅斯、歐盟與美國。

俄羅斯的目的非常明確地宣示:要求烏克蘭保持中立,並且不接受其他國家駐軍,意在阻止北約東擴(已經五次東擴)。其間利害,只要想想當年美國總統肯尼迪為了不讓蘇聯在古巴布署導彈而不惜一戰就可以理解:誰願意自家窗口被人用大炮對準?

歐洲各國希望自己與俄羅斯之間有道屏障,減輕壓力,烏克蘭主動放棄中立,歐盟求之不得。歐盟判定:俄羅斯在烏克蘭得手之後,必將危及到波羅的海三國的安全 。因為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構成北約東部敏感戰略側翼。北約在該地區的軍事參與,正是其與俄羅斯爭論的主要焦點之一,普京反對北約東擴到與其接壤的國家,要求北約重新考慮其在該地區的部署。從目前情況來看,讓普京久陷烏克蘭的人民戰爭汪洋大海,既可引起世界各國對俄羅斯的憤怒,更可削弱俄羅斯國力,因此,在俄烏決定談判後,網傳拜登政府欲將澤連斯基從基輔接走,雖然無法確定消息真假,但有一條消息可做為判斷的佐證: 2月26早上4點多澤連斯基在推特發布推文,與他兩天前要求與俄羅斯談判的態度完全不同,聲稱烏克蘭必須成為歐盟的一部分(Ukraine must become part of the #EU.)——這表明,他與歐盟又有新的談判。

歐美想將烏克蘭變成普京的墳場

本次戰爭還有一個特別奇特的因素:信息戰。特點是:俄羅斯國防部會及時發布戰況信息,但烏克蘭國防部除了發布簡單幾條信息後就保持沉默,這幾條信息當中,那條開戰當天被廣為傳播的烏軍擊落俄飛機的信息的畫面,被路透社證實為來自一個遊戲的畫面。現在據說不讓烏克蘭市民發布視頻,只有BBC駐烏克蘭記者在離開戰區有一段距離的地方發布信息,供人粗略了解。

就在澤連斯基通過視頻講話要求與俄羅斯就烏克蘭中立地位進行談判、人們紛紛譴責美國與歐盟連制裁決定都無法迅速做出之時,發生了三件事情:

2月24日,美國宣布,將向歐洲波羅的海三國部署7000名美軍。拜登還還表示,作為北約應對措施的一部分,他已授權向德國派遣「額外的美國部隊」,其中包括幾週前待命的一些部隊。2月25日,北約宣布,北約反應部隊(NATO Response Force)有史以來第一次被激活。據北約盟軍最高指揮官托德‧沃爾特斯(Tod Wolters)將軍宣稱,啟動由盟國陸、空、海和特種作戰部隊組成的多國部隊,可以迅速部署以支持北約成員國——人們認為這是虛張聲勢,為何不及時派遣部隊介入戰爭以解烏克蘭之危?哪怕就是派空軍轟炸,也能打擊俄羅斯。

2月25日,白宮要求國會批准 64 億美元的援助,以解決俄羅斯入侵後的烏克蘭危機,其中包括 29 億美元的安全和人道主義援助以及向國防部提供的 35 億美元——這是希望開啟全面戰爭的節奏。如果俄烏談判成功,烏承諾中立,俄撤軍,美國只需要提供10億美元就夠了。

2月26日,德國授權荷蘭向烏克蘭運送400 枚RPG,以協助打擊俄羅斯軍隊。

以上三條消息,表明歐美政府希望烏克蘭挺住,堅持一段時期,越久越好。

現在做個提綱挈領的概述:

普京直接打擊目標是烏克蘭,針對的是北約東擴,目的是逼迫烏克蘭中立,在合適的時機再扶持一個親俄政府——二戰時期東歐各國的共產黨政府就是蘇聯用槍炮送進去的,說不定「烏克蘭新政府」班子已經準備好了。因此,普京必須要速戰速決,他的顧問說了,原計劃是兩週拿下烏克蘭,否則國內反對力量會趁機鬧事,普京處境會變得不妙。

歐盟與美國當然也看到這一點。這幾天媒體大量分析就是從這個角度切入,都希望普京陷入烏克蘭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泥足深陷,最後俄羅斯內部將普京拉下馬,沒有普京的俄羅斯,最多就是一隻拔掉牙齒的老虎。但如果讓俄烏現在就談判,烏克蘭被迫選擇中立,接下來就是波羅的海三國與波蘭這一北約側翼與俄直接對陣,這是北約特別不願意看到的情景。歐盟雖然不想直接派軍隊,但也得用各種方式包括為烏克蘭送軍事裝備與資助,讓烏克蘭挺住,至於烏克蘭的代價就不在其考慮之列了——宣布準備接收烏克蘭難民,讓他們有路可逃,就不至於將怨恨引向自身。

目前,如何選擇,就看澤連斯基政府了。

一,與俄羅斯談判,確立中立原則,結束戰爭;

二,讓烏克蘭成為埋葬普京政治生涯的戰場,付出巨大犧牲,歐盟、北約的獎勵是吸納烏克蘭做為成員國,從此成為對付俄羅斯的歐洲之盾。

如果是平時,可以公投;現在沒法公投,只能依靠澤連斯基做出判斷了。估計事到如今,他對西方國家的謀略也了然於心。但是,他如何做出選擇,與他個人今後被哪一方控制很有關係。控制者能夠代替他表達意願。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