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將在俄烏衝突中付出沉重代價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2月18日訊】 俄羅斯大兵壓境烏克蘭,大有隨時可能入侵之勢。政治觀察人士指出,這一二戰以來歐洲罕見的危機令中國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一方面作為俄羅斯的戰略夥伴中國不得不對俄羅斯表示某種程度的支持,另一方面這場危機也使中國無可避免地面對一系列政治和經濟上的負面影響,其中包括令本已十分緊張的中國和西方國家關係進一步惡化,並拖累已經嚴重放緩的中國經濟。

《華爾街日報》星期三援引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報道說,中國最高層領導幾天來已經花了數日時間來權衡利弊,閉門激烈討論如何應對俄烏危機,在不損害中國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支持莫斯科。

雖然中國盡力將自己說成這場危機中的局外人,但中國與俄為伍、作為對抗西方的盟友,不可避免地加劇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批評,加深了本來就已經嚴重惡化的與美國、歐洲甚至亞洲國家的緊張關係。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最近指責中國對烏克蘭局勢「保持靜默」,美國國防部也指出,中國對俄羅斯不言而喻的支持「非常令人警惕」,令歐洲的安全局勢更加不穩定。國防部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本星期說,中俄最近的聯合聲明無疑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中國已決定在歐洲發生的事情上與俄羅斯站在一起。」

美國太平洋空軍(US Pacific Air Forces)司令肯尼思·維斯巴赫(Kenneth S. Wilsbach)星期三警告說,在國際社會專注烏克蘭緊張局勢之際,中國可能趁機在亞洲趁隙挑釁,看到歐洲生亂後恐將在印太蠢蠢欲動。他說。 「我建議我們都密切關注中國,看看他們企圖從歐洲危機中撈取到什麼機會。」

此外,日本也呼籲民主國家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否則中國會更加膽大妄為。外務大臣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對《華爾街日報》說,「如果烏克蘭邊境出現問題,這個結果可能會影響到亞洲其他國家的盤算,」

在中國國內也有專家對烏克蘭危機將給中國帶來什麼提出質疑,擔心中國會「中槍」。中國復旦大學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軍最近對《南華早報》說,中國必須明確什麼最符合其國家利益。他說在這場危機中「我們需要問我們會得到什麼,我們會失去多少?」

「中國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要多。」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助理教授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我看不出中國怎麼能在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支持俄羅斯的同時,而不會對美中關係造成相當大的損害。」

美國智庫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支持俄羅斯應付出代價。她本星期在《外交政策》雜誌撰文說,美國不能允許中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動武而不付出任何代價。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北京通過簽署能源、貿易和金融協議以及價值25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等向莫斯科提供了有限的支持,但是2022年不同於當年,中俄關係更加密切。習近平和普京在北京會晤時發表的聯合聲明與過去的謹慎措辭完全不同。中國支持莫斯科在歐洲安全秩序上的立場異常明確,「美國和歐洲不能允許中國支持俄羅斯侵略而不付出代價。」

分析人士指出,早在這次危機之前,很多歐洲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就已經嚴重惡化。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非常駐研究員達斯汀·沃克說,中歐和東歐的許多國家看到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意識形態上一脈相承。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現在問題是「歐洲國家是否會將中國對普京咄咄逼人的烏克蘭政策助紂為虐視為另一個跡象,表明中國實際上是歐盟本身所描述的制度性的對手,並重新思考其與中國的關係。」

美國戰略問題專家最近警告說,美國如因俄烏危機而增加向歐洲部署美軍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喬治梅森大學安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澤克認為,美國對此應有充分的認識。他說,雖然如果烏克蘭的局勢一旦出現重大突變,可能令美國分散對中國的注意力,這可能會對中國有利。但是他說:「我確實不認為我們會犯這種錯誤。」

分析人士指出,烏克蘭危機不但導致中國和西方國家關係惡化,甚至還很可能傷害到中俄關係,埋下俄羅斯對中國不滿的隱憂。如果中國遵從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那麼將被視為俄羅斯並不怎麼可靠的夥伴。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沃克說,中俄兩國最近長達5000多字的聲明雖然闡述了很多雙方共同的立場,中國也確實說了一些新的東西,第一次明確反對北約東擴,但對烏克蘭問題隻字未提。他說:「我認為這不得不提出一個問題,普京是否提出了一些他最終沒有從中國那裡得到的要求。」

衝突殃及中國經濟穩定

除了跟烏克蘭頗為友好的經貿關係外,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中國與歐盟的進出口總值達8281億美元,在中國經濟發展大幅放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尋求在今年下半年連任之際,維持與歐盟穩定的經貿關係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穩定來說至關重要。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以及西方國家隨之而來的制裁無疑將給正在脆弱復興之中的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也很可能會殃及到本來就已步履艱難的中國經濟。

華盛頓的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指出,最近兩年多來,北京和歐盟的關係呈螺旋式下降,擬議中的中歐盟投資協定被無限期擱置,在中國和立陶宛因台灣問題爆發糾紛後,歐盟迅速團結起來站在維爾紐斯一邊,在世界貿易組織中向中國提起訴訟。

辛格爾頓在《外交政策》撰文說,中國對歐盟和英國的出口加起來幾乎是對俄羅斯的10倍,中國國內已經有評論指出,歐洲商業夥伴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遠高於俄羅斯商品供應商。最近幾個月,習近平親自介入,試圖緩和與歐洲的關係,然而中國對歐洲日益增長的經濟依賴和與俄羅斯加強關係之間正在出現的衝突。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隨著中國經濟迅速降溫,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習近平將專注於維持經濟穩定,而這是普京在追求其烏克蘭利益時可能不願樂見的。」 他指出,習近平最不想看到的是,如果他對普京的支持過於公開,中國經濟將可能在普京入侵烏克蘭後面臨制裁。

辛格爾頓強調,對習近平來說,當前最重要的頭等大事,就是要維持穩定,確保在今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上順利連任。

拜登政府已經多次強調如果俄羅斯一旦對烏克蘭動武,美國將同盟國一起對俄羅斯實施範圍廣泛的嚴厲制裁,其中包括制裁同俄羅斯合作的中國公司。

《華爾街日報》本星期報道說,拜登政府針對俄羅斯的經濟懲罰計劃也將中國因素考慮在內,尤其是北京將在多大程度上幫助莫斯科。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在最近一次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如果我們看到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外國公司不遺餘力地逃避美國的出口管制、跟這些措施兜圈子,我們可以部署一系列工具。」

(轉美國之音/責任編輯:林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