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2月12日訊】高血壓被稱為「隱形殺手」,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只是偶爾感到頭痛,後頸部發緊。但血壓升得很高時,卻可能出現嚴重的反應,如視力模糊、劇烈頭痛、神智不清、癲癇、肢體無力或麻木、噁心嘔吐、大量出汗、胸痛、呼吸困難、心律不整、血尿、少尿或無尿。
當血壓突然飆高,中醫有一個方法可迅速降血壓,效果比打針還快。
四個常見原因 可使血壓突然升高
許多因素都可能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同慶堂中醫醫院院長陳三龍表示,身體是個有機體,牽一髮動全身,當出現內在、外在等因素的變化,血壓就會受到影響。
情緒是常見的內在影響因素之一,暴怒、激動、哀傷憂勞、鬱鬱寡歡等都會刺激血壓值上漲。
一些疾病,如突發的急性病也會使五臟六腑的新陳代謝變亂,而造成血壓上升,常見如高燒就會造成循環代謝失調。腎臟病造成的鈉滯留、全身血流有淤阻、頸動脈受壓迫會引起腦幹循環障礙,甚至使腦幹出血,變成中風。
另一因素是藥物傷害,例如止痛藥、類固醇、治痛風的秋水仙素,以及一些治療酸痛的藥物都會損傷腎臟,也容易使血壓升高。
外在環境寒、暑、冷、熱的驟變,可使心血管張縮異常,更是血壓變高的常見因素。例如高血壓患者在冬天容易因環循不好、血管收縮而中風。
一針人就醒 中醫放血降壓效果快
中醫按摩手肘曲池穴、腳底湧泉穴的方法,都可以幫助降血壓。可是,當血壓飆得很高,開始令人頭昏腦脹時,針灸或按壓穴道的效果就比較慢。陳三龍點出:「此時,放血比打針能更快降血壓,甚至可以讓昏迷的病人很快清醒。」
他解釋,靜脈的作用是輸送利用過的血液回到心臟,這樣的血屬於髒血,而如果靜脈淤塞,甚至塞得嚴重,會引發很多疾病。就像下水道排汙的小溝渠受到堵塞,水會更黑、更臭,倘若拿掉水溝的阻塞物,水就能變清。放血也是一樣的原理,放出髒血後,可以立刻舒緩病症。
醫師為患者放血降血壓時,有一些常用的部位和穴道:
● 委中穴、腳背或腳趾
中醫講「上病取之於下」,患者頭昏腦脹時,可先在位於膝窩的委中穴、腳背或腳趾,找到淤血點或靜脈深青處,放血舒壓。
委中穴是「髒血」最大的聚集處,若發現淤血的話,需先在此穴放血。針刺後,病情嚴重的人可能馬上流出100~200cc的血,一般人流血10~20cc就算多了。
● 風府穴和風池穴
風府穴位於後腦髮際線正中央直上一指節的凹陷處;風池穴位於兩耳後、靠近髮際線的凹陷處。除了血壓升高時可在這3個位置放血,中暑造成後腦痛、頭昏脹、想吐等情況也可用這方法急救。陳三龍表示,此部位放血時僅是皮下出血,血量極少,卻能馬上改善想吐的感覺,在中暑救人時很快。
● 耳背、耳尖或耳垂處
血壓很高時,耳背、耳尖或耳垂這些部位可能會浮現暗色的青筋,顏色和周圍皮膚明顯不一樣,這是一種病相,正常人不會有。此時在青筋處放血,可立刻改善血壓高、頭痛、頭昏腦脹的症狀。
● 十宣穴
十宣穴位於雙手十指尖端,接近指甲的地方,左右共十穴。降血壓時用針點一下,擠出一點血即可。
其它可放血的穴位還有:手部的尺澤穴和曲澤穴,以及背部的大椎穴等等。除了放血治療,若再搭配針灸太衝穴、湧泉穴、腹溜穴、大白穴,以及頭皮針,降壓功效可加倍。
一些民眾聽聞放血可能會感到害怕,但放血確實有它厲害之處。行醫三十多年的陳三龍說,很多病人在放血治療後,病情很快好轉。他曾有名患者到大醫院住院半個月,一直檢查不出病因,後來找他看診,他發現此人在風池穴和風府穴有淤塞,從這兩穴位放血、針灸後,患者一下子感到舒服了。
另一位患者腦瘤開刀後,因感冒發燒引發頭痛,疼到頭部像要爆炸,打針、吃西藥20多天不見好轉。來到他的門診時,他發現患者耳背有條非常黑的青筋,一放血立刻流出許多黑如墨汁的血,隨後,患者的頭痛馬上消失且未再覆發。
若要放血治療,還應請專業的中醫師來操作。但陳三龍認為,在緊急時刻,民眾也可以用放血的方法自行急救。先用酒精棉球消毒,再以注射器的針輕輕刺一下,放出一點血來。他曾有患者血壓高到昏倒,家人拿注射器的針幫助放血,結果患者很快就醒過來。
高血壓日常保養:喝熱開水、避免溫度驟變
最好的自保方法,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血壓升高。多做深呼吸,有助身心放輕鬆。還要常喝熱開水以促進心血管擴張,讓末稍循環通暢。盡量少吃冰,若想吃點冰品消暑,建議以小口的方式慢慢進食。
同時,避免待在太熱或太冷的房間。特別夏天天氣炎熱,很多人在室外曬得汗流浹背,隨後進入百貨公司、超市,在商店門口經空調冷風一吹,脖子處就很容易受寒。建議高血壓患者可準備圍脖、帽子保護好自己。
如果高血壓者還伴有血濁、血脂過高、血管硬化等症狀,平時要忌油炸物,飲食清淡。並以黑木耳加薑熬煮後服用或吃紅麴劑,都有助改善。
最後,適度的運動永遠是保持健康的好方法。通過快走、慢跑、爬小山等有氧運動,可流汗排毒、增強心臟功能,也是穩定血壓的竅門。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