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升1度 可以長壽、美容!名醫4方法暖身

文 / 蔡雅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1月14日訊】人在冬天身體溫度會下降,從表面看就是人的活力變差,日久易產生疾病。實際上醫學界已經發現體溫和人的壽命、容貌、胖瘦等都有關聯,日本自然療法名醫川島朗表示:長壽、美容、減重的祕訣就是讓體溫上升1度。

除了寒冷天氣的影響,現代人以車代步,久坐不動,加上生活壓力等,導致體溫比從前下降。以日本人為例,和50年前相比,日本人的體溫平均下降了0.7度。然而「百病由寒生」,人體溫度降低,基礎代謝也會下降,可能導致肥胖、免疫力差,癌症等疾病也找上門來。

為何體溫低對身體不好?

早前,日本自然養生博士石原結實在《暖身治病》(體を溫めて病気を治す)一書中也指出,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下降30%以上,同時,新陳代謝也會下降,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驅寒治療領域的領先專家川島朗則從血液循的角度詮釋了這種影響。他認為,身體變冷就等於血液溫度下降,當血液溫度下降時,血液循環會出現細微變化,甚至會淤塞在某處形成血淤。而血液的2個主要作用是運輸氧氣和營養、排送老化物質,長期持續下去,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這些不利影響至少包括:

1. 缺乏活力

體溫下降造成血液循環不暢的話,身體所需要的物質運送不到位,而廢物又不能很好的排送出去, 日久會使人缺乏活力。

比如如果氧氣無法通過血液好好運輸,身體製造所需能量的效率會降低。另一方面,殺死感冒病毒和癌症的免疫細胞和其產生的抗體,也主要通過血液來傳送,血液循環差,人也會疲於應付疾病威脅。

2. 膚色差

血液循環不好的另一個後果是,本應排出身體的「廢物」會堆積起來。而隨著廢物的堆積,血管可能變得越來越細,這使得血液更難攜帶養分和有效清理垃圾,將導致皮膚長斑、黑眼圈、膚色變差,痤瘡患者的癒合可能會更差。

3. 憂鬱

體寒者平時容易感到不開心,甚至產生憂鬱,這與大腦血清素的分泌有關。

血清素被稱為「幸福荷爾蒙」,可以讓人心情放鬆、穩定睡眠和抑制壓力,但95%的血清素在腸道中產生。而腸道中產生的血清素無法直接到達大腦,需要血液將一種叫色氨酸的胺基酸運輸到大腦,大腦才能自行產生血清素。當血液循環差、無法很好地運送色氨酸時,大腦血清素分泌會減少,人也就會變得憂鬱。

體寒者平時容易感到不開心。(Shutterstock)

4. 降低免疫力、影響壽命

血液還負責攜帶溫暖身體的熱量,人體血液循環不好的地方就會感到冷。因此,當身體溫度下降,血液循環變差,人體的升溫能力就會減弱,將陷入體寒惡性循環。

而且體溫越低會越冷,體內起化學作用的催化劑的活性也會下降,為身體製造養分、抑制壞物質、清除體內垃圾、修復受損細胞等功能就會變弱。日久導致免疫力下降,罹癌機率增加,從而影響人的壽命。

如何讓體溫升1度?四個有趣方法你想不到

體溫低讓人缺乏活力、氣色差、變憂鬱、陷入惡性循環。反之,當溫度提高後,人會變得更健康、心情愉悅。 那麼,應該怎樣暖身、改善血液循環?

「整個身體的熱量 10% 由飲食產生。20% 到 30%來自運動、剩下的 70% 是不運動時的基礎代謝產生的。」川島說。

讓體溫上升1度,可以從運動、飲食、 增強基礎代謝做起,四個有趣的方法可以讓身體升溫。

1. 跳一跳

要提高體溫,首先要提高基礎代謝。 「肌肉產生的熱量最多,因此建議通過鍛鍊來驅寒。」 川島說。

一個讓體溫上升的簡單運動就是原地彈跳。這一動作不僅帶動下半身的肌肉進行運動,還會讓小腿血液循環增快,像幫浦(泵)一樣進行工作,提高體溫。建議每天早餐前做10次。

同時,川島提醒上班族日常要避免久坐,由於久坐而缺乏運動會降低新陳代謝,站立和坐著的能量消耗率相差 20%。

2. 喝勾芡的湯

一般認為冬天吃火鍋可以讓身體溫度在短時間內升高,尤其喝上幾口熱氣騰騰的火鍋湯。但川島表示,將高湯用馬鈴薯澱粉勾芡,比單單喝湯本身保溫性還要高,勾芡以後可以將熱量直接帶進腸胃,使身體長時間得到暖熱。

將高湯用馬鈴薯澱粉勾芡,比單單喝湯本身保溫性還要高。(Shutterstock)

3. 穿羽絨服

天冷穿羽絨服可以讓體溫升高,但應該遵循正確的穿法。

羽絨憑藉體溫的溫度加熱,使羽毛膨脹起來,形成一個暖氣層。如果羽絨服內穿很厚的衣服,保溫層很薄,無法形成保溫暖氣層。所以,羽絨服內的衣服穿得越薄越保暖。(推薦閱讀:穿得越少越保暖!羽絨衣這穿法顛覆你的觀念)

4. 溫暖你的胃

冬天讓身體保暖,一個有效的辦法是讓血液循環活躍的部位暖和起來。

川島朗說,這樣的部位首先是腹部的器官——胃;其次是動脈經過的地方,比如動脈活躍的頸部;再次是大腿等肌肉多的地方。

川島朗表示,他自己就喜歡用熱水袋給腹部加熱讓胃變暖和。胃部是代謝和免疫的中心,胃部受涼會招來許多疾病,保持胃部溫暖,這是維持健康的不變法則。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