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1月08日訊】2021年以來,中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房地產不斷暴雷,房企債務違約層出不窮,各地方政府的財政也是搖搖欲墜。最近傳出中國東北的黑龍江鶴崗市,由於債務危機,成為中共建政以來第一個「財政重整」的城市。
鶴崗,這座曾因「白菜房價」火遍全中國的黑龍江小城,最近因當地政府發出的一則通知,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去年12月23號,鶴崗市政府在官網正式發通知宣布,因為鶴崗市實施財政重整計劃,財務狀況發生重大變化,決定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的計劃。
這個通知很快就被刪掉了,但裡面出現的關鍵詞「財政重整」,卻引起了外界的關注。什麼是「財政重組」?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所謂的重組,因為這些地方政府像鶴崗這些,它就是資不抵債,就是要破產,現在中央政府不願看到地方政府破產,他們也不把它叫做破產,只是用了很漂亮的名字,叫「財政重整」,重整就是跟正常國家的破產重整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它不這樣叫,欺騙老百姓而言。」
「財政重整」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中。
當中提到,市縣政府年度一般債務付息支出超過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的,或者專項債務付息支出超過當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0%的,債務管理領導小組或是債務應急領導小組,就必須啟動財政重整計劃。
簡而言之,就是地方財政「極度困難」,需要提前處置防止「破產」。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什麼叫破產了?不能支付到期債務了,鶴崗肯定是存在這個情況。中央已經沒有更多的錢來幹這個事了,目前整體經濟又不行,鶴崗轉型又失敗。所以這些因素加在一起,鶴崗用什麼才能重整呢?這是必然的事情。」
我們來看看黑龍江省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號,鶴崗市的常住人口有89萬多人,10年中人口下降了15.81%。
鶴崗每年的公共財政收入只有20多億人民幣,支出卻突破百億,幾乎都是靠著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在過活。
王赫:「我們知道這鶴崗這個問題,它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它2011年已經被就被列入國家確定的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國家每年會給它撥一筆財政性轉移支付資金給它,來支持它轉型,但是轉了這麼多年是為什麼轉型不成功呢?這也是涉及到整個中國經濟的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體制性問題。」
截至2020年底,鶴崗市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已經高達131.1億元。
也就是說,鶴崗一年的財政收入不到支出的1/6,而5/6的錢基本上都得跟中央政府要。
如今,中國整體經濟下滑,中共政府也不願再出錢,所以現在就對地方的財政進行重整。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表示,這些年中共地方政府由於貪污、巧立名目花錢等因素,導致財政不足的問題一直都很嚴重。
王赫:「大家都是能拖一天是一天,都不想做第一個人,你做第一個肯定是要追究責任的吧。但是只要有第一個人出來做了,那後面馬上示範效應就出來了,一大批的城市都要看著,你這樣對鶴崗怎麼樣,那就要對我怎麼樣,你要跟給鶴崗有錢,那麼也要跟我有錢。」
鶴崗與雞西、雙鴨山、七台河並稱為「黑龍江四大煤城」,是中國東北重要的老工業基地。
近年來,隨著當地煤炭資源逐漸枯竭,煤炭產業由盛轉衰,人口不斷流出,這座以煤炭資源為經濟支柱的傳統煤城,似乎已陷入發展困境。
2011年,鶴崗被中共發改委列為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編輯/孟心琪 採訪/常春 後製/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