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坤:舉國芯片 中共的萬億豪賭

Facebook

2021年12月29日,清華紫光集團破產重整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召開,持有其49%股權的健坤投資集團實際控制人趙偉國無奈投下贊成票,同意股權被清零。此前,他向北京市政府派出的工作者提出質疑,稱紫光多個芯片投資價值被低估,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場估值,紫光不是資不抵債,自己也不會被清零。

他舉例稱,紫光持股的長江存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長江存儲),是中國存儲芯片的支柱企業,在2021年6月底已達到7.9萬片/月。9月28日,做DRAM芯片的合肥長鑫增資擴股(月產能為4.5萬片),估值為產能的166倍。按照166倍的產能倍數計算,長江存儲的估值超過1300億元,他稱還有私募基金給出1600億元的估值。

趙偉國的抱怨不無道理,2020年下半年紫光出現資金危機,但這一年多來芯片公司估值大漲,一些小公司甚至三個月就翻一番,背後的邏輯就是遭受美國制裁後,中國一定要自建半導體體系,半導體投資是政府支持的,大項目將來一定能上市,引得資本蜂擁而至。

2021年末,研究半導體行業的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在演講中稱,至2025年中國的半導體投資規模將接近1萬億,政府主導的「大基金」占比就達到1/3,將起到帶動社會資本投資的作用。

「國家隊」登場  大基金狂投芯片

在魏少軍看來,2000~2014年間,中國在半導體行業的投資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事實上,中共在芯片上零零星星也砸了不少錢,最終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直到2014年,中共出台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並於同年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標誌著國家隊入場,這支基金在中國被稱為「大基金」,顯示其地位不同一般。

中共的目標是,將中國半導體行業在2030年前「速成」到世界先進水平。為此,除了給予資金和稅收優惠等大力支持,還鼓動中國企業大量引進半導體業界的優秀人才、技術和資金。

至今,大基金已經成立了兩期。2014年成立的第一期大基金註冊資本987.2億元,現在的法定代表人是現任工信部主任樓宇光。中共財政部是第一大股東,出資360億元占36.46%的股份,但最終受益股份為44.63%。

排在第二的是國家開發銀行旗下的國開金融有限公司,出資220億元;排第三的是中國菸草,出資110億元。熱衷半導體投資的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旗下公司)出資100億元,中移動出資50億元,武漢金控和上海國盛作為地方投資平台分別出資50億元。

這些出資人中,唯一一個有專業背景的是出資1億元的上海武岳峰浦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它的管理人之一是武平,武平曾在美國硅谷工作,並成功將展訊在美國上市,後回國創業,成立了私募基金武岳峰,這次武岳峰與上海國資一起參與紫光集團競標,但敗給了智路建廣聯合體。

第一期大基金成立至今已經投資了80個項目,至少有276億元投向了長江存儲;200多億投向上海華力微電子,這是一家和中芯國際一樣從事芯片生產的公司,12英寸芯片已經達到月產4萬片。

除了直接投資之外,大基金還成為FOF(fund of fund),即母基金,比如它將30億元投向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這家公司是上海市的集成電路投資平台,現在很多省市都成立了類似的政府基金,用以支持當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第一期大基金成立至今已有7年,正處於退出期,2021年它從十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減持股份,套現80億元。2019年10月成立的第二期大基金已經跟上,至今,已經投資了至微科技(從事芯片清洗)、華天科技(封測)、北方華創(芯片設備)、華潤微、佰維存儲、南大光電、中微公司等十餘家上市公司。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第二期大基金更側重於投資設備、材料這類中國短板的半導體公司。每當市場發現大基金投資了哪家公司,股票就會被熱捧,大基金成了市場上的風向標,也成了炒作題材,助推了資本市場的芯片泡沫。

第二期大基金投資最大的仍然為長江存儲。在紫光破產重整過程中,湖北省(長江存儲工廠所在地)希望把紫光的股份接過來,與大基金一起投資,結果如願以償。2021年12月9日,長江存儲二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大基金與湖北省將總計投資600億元。

第二期大基金註冊資金高達2041.5億元,財政部出資225億元,國開金融出資220億元,中國菸草出資150億元,此外,浙江、重慶、成都、武漢、上海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平台也加入其中,每家出資150億元。不過目前實繳的資本金還只有407億元。

魏少軍稱,2001~2020年,全球半導體投資一直居高不下,除了少數幾個年份之外,每年投資都在500億美元左右,近幾年基本處於1000億美元。中國則是在2014大基金成立之後才加碼的,近兩年都超過200億美元。

他認為,大基金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兩期加起來超過3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共能帶動6000多億的社會資本投入,總投資接近1萬億,能夠基本解決中國半導體的基本問題,但這1萬億人民幣也只有1500~1600億美元,並不算充裕。

地方政府加碼  負債投資

如上所述,各地政府也在成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像大基金一樣利用政府投資撬動社會資本,比如註冊資金285億元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就有上海國盛這樣的地方國企,以及上海汽車、上海國際集團、上海國際信託這類地方上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這些資金投向當地的重點扶持項目。

合肥是二線城市中因投資半導體、電動車這些新技術而衝進所謂「新一線」的城市。與長江存儲生產128層3D NAND閃存芯片不同,合肥主推DRAM存儲芯片。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地方國資已經在合肥長鑫的DRAM上芯片上砸了至少200億。

合肥給該公司規劃的三期項目占地就達1582畝,其中一期就要投資80億美元。現在合肥長鑫的月產量達到4.5萬片,市場估值超過700億元。2021年9月28日最新一輪融資中,中國地產公司老大碧桂園旗下的創投公司還投資9億元。

不過,市場普遍認為,合肥長鑫的專利可能還存在問題。之前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就因為專利被指控,現在已經停產。

2016年5月,福建晉華委託台灣聯電開發DRAM相關技術,技術成果由雙方共同所有。2017年,美國半導體公司美光科技指控公司3名前雇員,將竊取的美光DRAM商業祕密帶到聯電,同時還指控福建晉華和台灣聯電,稱聯電將竊取的商業機密交給了福建晉華。

而2018年1月,福建晉華反控美光在中國銷售產品涉嫌侵權。同年7月,福州市中級法院裁定美光敗訴,並要求美光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宣傳相關產品。明明是受害者,最後卻反倒敗訴,被氣壞的美光批評訴訟結果是「虛偽的報復行為」,並質疑中共官方暗中搞小動作,千方百計想阻止美光和中國晶片業者競爭。

美國當時的司法部長塞森(Jeff Sessions)表示,「真的是夠了!中國對美國進行的經濟間諜活動愈來愈多,而且是迅速增加中,司法部門會積極處理這類非法活動。」

2018年11月,美光正式起訴福建晉華、聯電以及三名台灣籍涉案人員,共謀竊取、傳輸、以及持有美光的營業祕密和經濟間諜罪。最終,台灣聯電在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與檢方達成了認罪協議,承認盜竊美國商業機密,為福建晉華提供「實質性協助」,並同意支付6,000萬美元的罰款。

雖然至今,福建晉華都不肯承認有盜竊行為,但是在美國制裁之下,其生產處於停擺之中。有分析說,這個案例,因為台灣聯電認了罪,所以福建晉華否認也於事無補,如果沒有聯電,中共企業可以一直咬死不認。

合肥長鑫創始人兼董事長朱一眀對外解釋稱,合肥長鑫使用的是德國已經破產的DRAM公司奇夢達的技術,以及倒閉並被美光收購的日本DRAM公司爾必達的前員工提供的技術。但市場人士認為,如今稱霸存儲芯片的就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難免會發現專利問題。

對於地方政府來講,一旦芯片投資失敗將是毀滅性打擊,因為地方政府的錢也是借來的。2019年末,合肥的這家產業投資公司向銀行貸款230億元,發債66.8億元,而合肥長鑫三期投資累計上千億,短期內又看不到利潤。對於財力不強的合肥來講,這也是一場豪賭,現在只是剛看到曙光——產品剛開始量產,剛開始有機構願意跟投。

芯片泡沫  資本豪賭

「兩年前,在中國沒有什麼基金會去投芯片,現在也幾乎沒有美元基金投芯片,都是人民幣基金在看。」一位美元基金投資人稱,「中國在半導體行業沒有優勢,國外芯片存儲又快又穩定,誰去投國產的呢?人民幣基金投砸了,肉爛在鍋裡。」

但是,隨著中共決心閉門造車,要在中國自建一套技術體系,巨大的市場憑空誕生,而且大基金真金白銀砸錢了,芯片概念股在股市受到熱捧,推動了一連串造富神話。

清華大學畢業的寧波人虞仁榮就被稱為「中國芯片首富」。他的上市公司韋爾股份2017年上市時市值只有42億元,2019年他以150億收購了從事圖像傳感器的美國豪威科技,蛇吞像將其注入上市公司後,股價暴漲,市值最高超過2500億元,他的身價最高達到800億元。2021年,他稱要給寧波老家興建理工大學捐資200億,果真如此的話,也將創下中國富豪的捐贈紀錄。

張學政是聞泰科技的老闆,當年他也競標過豪威科技,但未能搶到手,後轉向收購生產半導體分立器件的安世半導體。2019年他以331億元收購安世半導體注入上市公司後,聞泰科技市值暴漲。但是,隨著聞泰科技股東減持以及安世半導體業績不及預期,聞泰科技市值又縮水幾百億。

而2019年把安世股份以331億賣給聞泰科技的正是以600億現金買下紫光集團的智路建廣。2017年智路建廣以181億元從海外買下安世股份,兩年後賣給聞泰科技,狂賺150億元。

智路建廣的一個商業模式,就是收購有技術的海外半導體公司,把技術帶回中國,把這些公司帶入中國市場,增加銷售規模,再賣給中國上市公司,高價套現。因為A股市場半導體公司的市盈率高達50倍,遠高於海外的20倍,所以智路建廣有足夠的套利空間。

智路建廣稱,2015年以來中國在海外的半導體收購有28個(交易金額1億美元以上),其中16個有他們參與。目前智路管理了30支基金,管理規模達500億元。

智路資本由李濱個人通過三家公司控制,是私人公司;建廣資產則是由李濱通過建平(天津)公司持有49%股權,另外51%股權由中建投資本持有,最上層股東是中央匯金投資,所以建廣是國資控股的基金。

「國有資金與個人成立合資公司,交由個人管理,這種情況非常少見。而且建廣之後為什麼還要成立智路?兩個公司做的事情差不多,或許,因為智路是私人公司,在海外收購半導體公司更容易?」

不過,隨著海外嚴防中資公司進行半導體收購,智路建廣最近在海外收購也遭遇挫折。

華為國內撒網  扶持備胎

2021年歲末,華為宣布2021年銷售收入6340億元,比2020年的8914億元下降28.9%。近年來,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在半導體領域投資非常活躍,至今已經投資了幾十家公司,投資額從幾十萬到幾千萬的都有,通常占小股,不派人進董事會。

一位專注半導體行業投資的人士稱:「華為其實不是哈勃在選公司,是華為的業務部門在挑選公司,他們挑選的都是供應鏈上的企業,但是我們不能跟著哈勃投資,因為華為對供應商壓價很厲害,我認識的一家華為供應商,這些年銷量上去了,利潤卻下來了。」

「不過,現在華為有些不一樣了,一是投資供應商,技術上還要扶持供應商,教他們,幫他們把產品做出來,作為備胎。我知道一家小公司才20人,華為就派了十多人去幫他們做技術。」上述人士稱。

事實上,也並非所有的小公司都願意讓華為入股,一是害怕沾上華為後會受到海外製裁,二是因為華為太強勢,華為控股的投資很可能要更換原來的管理團隊。

「華為想收購我們,我們並不希望華為一家進來,所以也在找其他投資人,和華為一起投資,能制衡華為。」一家半導體公司的人士稱,「華為也不會用哈勃公開投我們,要讓外界看不出來。」

據媒體報導,2021年6月初,華為旗下哈勃投資入股了製造高能雷射儀器的科益虹源光電技術公司,占股4.76%。科益虹源是由中國科學院光電院、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北京亦莊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中科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共同投資,中國唯一具備高端準分子激光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的公司,能製造高能雷射儀器,而高能雷射技術是光刻機主要技術之一,因此媒體盛傳這是華為著手布局光刻機的重要步驟。

對此,台灣《工商時報》的報導說,打造光刻機並非易事,涉及的關鍵技術與系統整合極多,每一樣都是現今全球的頂尖技術與專利,不是幾家廠商或幾十家廠商就能搞出來的。華為若想在10~20年內,以一國之力做到集全球頂尖人才之力且花20年到30年才做出來的EUV光刻機,希望十分渺茫。

萬億投資  閉門造車

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單一市場。2020年全球半導體的銷售總額為4331億元,中國市場的規模是1515億元,在全球占比達35%,也就是說,中國消費了全球35%的芯片,其中12.7%是自產,23%依賴進口,主要是進口存儲器和微處理器。現在中共正大力投資長江存儲、合肥長鑫,以求得存儲芯片國產化。

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其中設計是3778億元,封測是2509億元,製造是2561億元,其中設計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製造仍是短板,中芯國際人事動盪、內耗很大,其管理能力和經營水平一直被業內所詬病,芯片設計公司稱「苦中芯國際久矣」。

總部設在美國的行業研調機構IC Insights認為,大陸要想達到台積電的技術水平,至少需要在未來的5年內花費1,500億美元,還未必能成功。不僅僅是大陸,即使有政府支持,歐盟和美國5年內每年至少要花費300億美元才有成功機會趕上台積電的水準。但是中國大陸即便有資金也未必會成功,因為大陸受到美國貿易制裁,禁止一些關鍵的製程設備出口到中國。

中國閉門造車很可能會像當年的蘇聯,越追趕與美國的差距反而越大,因為它缺少市場機制、創新機制以及資本市場的支持,只是自己在低水平重複建設,股市跟著炒作,把泡沫越吹越大。

更何況,半導體技術日新月異,美日韓的投資力度也很大。據媒體報導,美國計劃在5年內投資1100億美元,推行「無盡邊界」法案。歐盟推出了《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聲明》,對此的投資預算達1450億歐元,要在兩三年內發揮作用。韓國也發布了「K半導體」計劃,投資額達4500億美元。僅韓國三星就宣布未來三年投資240兆韓元(2050億美元),確保在3納米先進制程上不輸給台積電。

中共的豪賭很可能像蘇聯一樣失敗,留下一堆落後產能。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原文鏈接:舉國芯片 中共的萬億豪賭

(轉自希望之聲/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