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大陸「觀察者網」刊登了中共央視駐美記者的一篇文章,其開篇即稱20日,中共駐美大使秦剛接受美國多家主流媒體主編和資深記者聯合採訪。採訪由彭博創新經濟論壇舉辦,以「爐邊談話」形式用英文進行。談話前,雙方商定全部內容可供報導,也可用作背景吹風。然而,在中共駐美使館在其網頁刊登後五天,居然沒有一家美媒發出英文報導。筆者推測,這其中應該包括彭博社。
美媒如此詭異的操作,讓中共包括駐美使館很是不耐煩和不滿,於是,中共便推出一位記者代為出來抱怨,大意是美國人那麼喜歡拿中國說事,天天離開中國說不了話,現在好不容易逮到中(共)國大使了,問了好幾個小時,居然沒有發現一丁點有新聞性的內容,這不讓人奇怪嗎?
也是,「堂堂」中共大使居然不受美國媒體待見,可是不多見,自然讓中共臉上無光。於是,在抱怨的同時,應該是為了解決尷尬的局面,隸屬於中共央視、已在美國登記為中共代理人的中國環球電視網刊登了採訪的英文稿,出來抱怨的記者還表示要在美國社交媒體上反覆發、碎片發、滾動著發。而為了證實秦剛說的都是滿滿的「乾貨」,讓中國人看到中共外交官的「風采」,這位記者不僅發出質疑,還將採訪的中文全文刊出。
不知這名英文精通的記者在美國待了多長時間,至少可以看到美媒曝光的很多中共的罪惡吧。如果了解,就應該明白美媒不願刊登的理由。
綜觀採訪,美國媒體主編和資深記者一共提了大概十三個問題,涉及秦剛對美國政治看法、中共「戰狼外交」、中美關係、中俄關係、記者簽證、冬奧會、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態度改變、中美冷戰、如何看待美日印澳設立四邊機制或美英澳三國達成安全夥伴協議、新疆人權、台灣問題上如何管控危機、核軍控談判等。顯然,所問問題基本涵蓋了中美之間的熱點和最為關注的一些議題,美國媒體提問的也十分尖銳。而身為中共代言人的秦剛會怎麼回答,並不出乎世人的預料。
比如他說美國對待中國就像家長訓斥小孩一樣,「你錯了」、「你要這樣做」、「你不該那樣做」。針對「戰狼外交」,他詭辯說是中共外交官「面對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的不友善言行,必須站起來說不,講清事實」,這「不是主動出擊,而是做出回擊。更準確地說,中(共)國外交官不是戰狼,而是與狼共舞」。
比如他說「中共風華正茂,銳意創新、與時俱進,不斷為人民創造更好的生活,也將繼續為世界帶來和平、繁榮和機遇」,「從前蘇聯的解體中汲取教訓」,甚至還大言不慚地說中共「贏得了14億人民的衷心擁護」。
比如他否認新疆有「集中營」,認為這種說法是「徹頭徹尾的謊言」,「涉疆問題不是人權問題,不是所謂的宗教打壓,更不是『種族滅絕』」,但他承認中共「通過教育讓他們擺脫極端思想」。
比如就中美「競爭關係」,他說「需要遵守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而不是由一方定規矩讓另一方來遵守」,美國正在以「競爭」為由遏制中國發展,並抱怨中國企業被制裁。
比如在台灣問題上,他再次重申中共「絕不放棄非和平手段」,稱正是在美方慫恿下,「台獨」分裂勢力正一步步朝其目標邁進。如果中美都不想打仗,美方就要反對和遏制「台獨」。潛台詞就是不要支持台灣的民主政府。
秦剛所言並無新意,在病態的中共看來,不管自己如何在國內踐踏人權、戕害中國人,甚至犯下活摘器官的罪惡;不管有多少中國人退出中共、期盼著中共早日解體;不管自己如何滲透美國乃至全世界,攫取巨額利益;不管自己如何利用聯合國、世貿組織、世衛等國際組織的規則並收買其高官,為自己謀取最大的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利益;不管自己對台灣做了怎樣的威脅和欺凌;不管自己通過放任病毒蔓延全球,給美國、歐洲和世界造成巨大的麻煩……,總之,不管中共有什麼問題,美國和世界其它國家都不可以指責、批評中共,否則就是干涉內政,就是家長在訓斥小孩。
這樣的邏輯在任何正常的人眼中,都是不正常的,而如此不正常的邏輯,由或許懂或許不懂的秦剛說出,讓思維正常的美國媒體人又能說什麼呢?自然也不覺得有任何刊發的價值,反正都是中共一貫垃圾的說辭。
根據美國2018年出爐的《胡佛報告》,中共早已全面滲透和操弄美國政府、大學、傳媒、智庫、企業和僑界,美國政府中的不少官員、國會中的議員、企業家大佬等,都深度與中共勾兌,出賣美國的利益。如果說此前美國若干媒體出於利益等因素,還會刊發一些中共的言論,那麼,在當下近九成美國人視中國為「競爭對手」或「敵人」,而非「合作夥伴」,且多數美國人支持在對華政策上採取更堅定的立場,美國上下「反共」達成共識,美國政府接連推出針對中共制裁舉措的情況下;在美國和其盟友聯合「反共」,從政治經濟軍事等遏制中共的情況下;尤其在美國諸多主流媒體讀者日益流失的情況下,他們刊登一個滿嘴為中共辯護、滿嘴謊言、不願正視真正問題所在的外交官的採訪,為中共站台,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的,這也是秦剛的採訪稿遲遲不見諸於英文媒體的根本原因。
不過,為了挽回面子,秦剛和中共大可以花一筆錢買通某個媒體。因此本文出來後,如果有英文媒體刊登了採訪,背後一定有我們所不知道的故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