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2021印太軍事格局調整十大事件

Facebook

2021年,印太地區風起雲湧,軍事格局進行深刻調整。其主線則是中共持續的軍事擴張,對印太地區和世界構成了嚴重威脅,美國則領導盟國進行反制。中美兩極端對抗態勢越發清晰,相關國家已經或將要做出戰略選擇,騎牆的空間越來越小。本文概述2021年度印太軍事格局調整中的十大事件。

一、中共大幅提升對台軍事威脅 台海被稱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2021年中共對台軍事壓力劇增。例如,軍機擾台,據12月22日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赴立法院專案報告, 1月迄今已逾940架次(2020年僅超過380架次),且進入其防空區域的單日軍機數量多次刷新紀錄,從4月12日的25架次(包括戰鬥機和有核武器運載能力的轟炸機),到10月1日的38架次、10月2日的39架次、10月4日的56架次。對此,《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帳號「俠客島」發文,公開宣稱這「是警告也是預演」。 邱國正稱:「現在兩岸情勢是我從軍40年以來最嚴峻的時刻。」

12月4日,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表示,中共最近在台灣附近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類似於「預演」。 台海陰雲密布。

台灣當局則以加強軍事力量應對。8月26日,台灣宣布明年度國防預算為新台幣3726億元(約133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此外,另編列了新台幣401億元(約14.4億美元)的特別預算採購66架F-16V新式戰機;台行政院通過「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特別條例」草案,將從明年起到2026年分5年編列2400億元預算,採購8個項目(均為台灣自己製造)。

同時,美國加強對台軍事支持,並在美日峰會、美韓峰會、G7峰會、北約峰會、美歐峰會等等公報中,都分別首次提出台海問題,關注台海的和平與穩定。中共發動台海戰爭的戰略壓力空前增加。這表明,台海問題已成為印太戰略格局演變的風向標了。

二、澳英美組新軍事聯盟AUKUS   助澳建核潛艇艦隊

9月15日,澳大利亞、英、美三國宣布簽署一項歷史性的安全協議AUKUS(三國名字縮寫組成),首要目標是由英、美兩國協助澳大利亞建造一支核動力潛艇艦隊,以及共享網絡能力、人工智能、量子和其它海底技術等等。這是自第二戰以來三個國家所達成的最重量級的防衛夥伴機制。這是美國50年來首次分享其核潛艇技術(1958年僅與英國共享過),澳洲因此將成為全球第七個擁有核動力潛艇的國家。

AUKUS一公布,震動世界。普遍認為這是印太戰略格局演變的關鍵一步。中共戰略壓力劇增。中共專家分析:第一,這個聯盟凸顯了新冷戰的大背景;第二,這個聯盟是盟中盟,即是五眼聯盟的濃縮版,也是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升級版(英國雖不是四邊機製成員,但卻是來自大西洋的重要馳援國);第三,這個聯盟具有很強的軍事目的性;第四,這個聯盟具有很強的功能性和高科技合作內涵。

為落實AUKUS,11月22日,澳大利亞國防部長與英、美外交官簽署和公開了第一份協議,允許三國之間交流「海軍核推進信息」。

此外,11月19日,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在一美國智庫網絡活動上宣稱, AUKUS是一個「開放的框架」,「亞洲和歐洲的國家遲早也會加入進來」。

三、美國國防部發布「全球態勢評估」報告  加緊圍堵中共

11月29日,經過近10個月的準備,美國防部發布《2021年全球態勢評估報告》(Global Posture Review)非保密內容,稱為國防戰略的一個關鍵轉折點。美媒援引美國防部高級官員的話稱,報告的目標之一是「重建戰備標準」。

報告顯示,印太地區是美軍部署的優先地區,為的是應對中共「步步緊逼的挑戰」。美軍亞太地區加強部署。具體舉措包括:為軍事夥伴關係活動尋求更大區域准入能力;加強在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澳大利亞輪換部署軍機;在韓國永久駐紮一個攻擊直升機中隊和一支炮兵部隊。

此外,12月6日和12月15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分別表決通過《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批准了 7780 億美元的軍費支出(較拜登政府請求的多出 250 億美元),比去年增加約 5%。在涉及中國方面,法案提出的措施包括為「太平洋威懾倡議」提供 71 億美元(拜登政府僅要求50億美元),以及美國國會發表「支持台灣防禦」的聲明。

四、中印邊境軍事對峙

2020年發生中印邊境幾十年未有的致死衝突後,雙方曾達成在有爭議邊境湖區撤軍協議,2021年2月撤軍完畢。但隨後不久,雙方又陸續向邊境增兵,摩擦不斷。10月10日,中印第13輪軍長級會談陷入僵局。

11月11日,印度國防參謀長拉瓦特(Bipin Rawat)在一場媒體主辦的論壇中被問及中(共)國是否為印度頭號敵人時回應:「這是無庸置疑的。來自北方邊境的威脅遠大於其他。」同日,印度政府向該國最高法院表示,印軍需在中印邊境擴建更寬的公路,以滿足將印軍目前最先進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和其他軍事裝備,運輸到指定地點的需求。印度陸軍2007年開始裝備陸基型布拉莫斯導彈,經過20年的持續改進後具一定精確打擊能力,現服役有兩個型號,並先後組建了3個導彈團。

11月28日,印度亞洲新聞通訊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針對中共在中印邊境拉達克地區附近大舉興建基礎設施並向前線增派導彈和火箭炮部隊,印度已將許多原本針對巴基斯坦的擁有豐富高寒山區作戰經驗的裝甲部隊轉移到中印邊境的高海拔地區,並展開大規模空運演習。

中共則強化對印軍事威懾。中共軍方通過國防部網(81.cn)在12月14日稱,11月下旬,中共西藏軍區某合成旅在所轄區域內,舉行一場防核防化的「實戰化演練」。

五、「四方安全對話」提升至首腦級

設立於2007年「四方安全對話」(Quad),是一個非正式的機制,四國高級官員利用這個平台討論區域安全問題,並舉行聯合海軍演習;不過,在隨後的8年裡,基本上處於停頓狀態。但是,鑒於中共日益膨脹的軍事影響和在印太地區越來越具侵略性的行為,四國領導人2017年在馬尼拉參加東盟峰會期間,磋商決定恢復「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並升級至外長級。

拜登政府則將「四方安全對話」提升為首腦級。3月12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舉行領導人視頻峰會;9月24日,四國領導人又在白宮面對面會晤。四國同意每年都舉辦首腦會談,明年將由日本舉辦。

雖然,3月12日視頻峰會後,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表示,四方不是軍事聯盟,不是新的北約,而是四個民主國家就經濟、技術、氣候、安全等問題進行合作的機會。但是,Quad畢竟也包含著軍事內容。例如,2020年11月,澳洲在闊別13年後再次參加四國聯合軍演;又如,2021年4月5日至7日,四國首次與法國在孟加拉灣舉行拉貝魯茲」聯合軍演(印度正式加盟)。更重大的進展,則是四國中的雙邊軍事合作。可以預計,只要中共繼續軍事擴張,Quad的軍事內涵也會日益豐富。

六、五國菲律賓海聯合軍演  日本主導  德國首次參加

11月21日至30日,「ANNUALEX2021」年度聯合軍演在菲律賓海舉行,參演方包括日本海上自衛隊(JMSDF)、美國海軍、澳洲海軍(RAN)、加拿大海軍(RCN)及德國海軍(GMN)。

據美國太平洋艦隊新聞稿,五國海軍34艦在菲律賓海針對多個項目進行合作,包括通信戰術、反潛作戰、空戰行動、海上補給、跨艦甲板飛行行動,及海上攔截演習,以增強海上力量。一般認為,五國軍演目標主要是封鎖中共潛艇跨越第一島鏈。長期以來,從南海到第一島鏈的水域,美日一直不斷進行反潛演練。

從1990年代開始,日本海上自衛隊每年都主辦及領導ANNUALEX軍演,並邀請世界各國海軍參加。前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日本戰略研究論壇高級研究員紐瑟姆(Grant Newsham)表示:中共在印太地區造成的威脅,已經改變了以往ANNUALEX軍演的性質。其一,目前這種演習態勢若是放在過去,並不符合日本《憲法》的原有概念,現今日本大眾並不反對這種被視為「集體自衛」的聯合軍演;其二,日本在幾年前還會因為怕激怒中國而排斥在南海與美國海軍聯合演習,但現在已經根本不怕了。

值得關注的是,德國海軍20年來首次參與印太地區海上演習。稍前,11月5日,德國布蘭登堡級巡防艦「巴伐利亞號」(FGS Bayern F-217)就已抵達東京,成為德國近20年來首次在日本靠港的軍艦。有評論指,這「說明國際戰略環境發生非常微妙的變化,二次大戰的戰敗國與戰勝國聯合起來,對抗世界新的威脅——中共;也就是說中共的威脅已遠遠大過二戰留給世人的慘痛教訓。」

軍演結束當天,美國第七艦隊司令托馬斯表示:「我們在嚇阻一些國家的侵略,這些國家顯示出了前所未見的強勁實力。而我們的行動,通過像ANNUALEX這樣的演習,可以向這些國家展現實力,告訴它們不要輕舉妄動。」

七、英國向印太傾斜

2016年開啟「脫歐」進程後,英國政府隨即提出了「全球英國」 (Global Britain) 的戰略構想。而經濟增長迅速、市場前景廣闊、地緣政治態勢複雜的印太,則成為「全球英國」構想關注的重點地區。2021年英國「印太戰略」取得重大進展。

其一,3月16日公布《競爭時代中的全球英國:國安、防務、發展和外交政策綜合評估》,號稱自冷戰結束30年後「對英國外交和防務政策最大最全的一次評估」。該「評估」確定了英國戰略重心「向印太傾斜」的方針。

其二,與美國、澳大利亞締結了歷史性的新防務與安全合作協定(AUKUS),使英國實質性的參與到印太戰略格局的重構之中。

其三,「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正式啟程前往印太巡航:7月底進入了南海有爭議海域,8月份在南海進行了F-35戰機在航母上的起降演習,又與馬來西亞海軍舉行聯合軍演,最後穿越台灣和菲律賓之間的呂宋海峽前往日本,與日本海上防衛隊在沖繩島以南海域,舉行了首次日英聯合軍演;9月,停靠位於東京西南部的橫須賀美國海軍基地;10月返航時,參加英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西蘭和新加坡的「五國防衛安排」50周年演習。

此外,7月20日,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稱,英國今年還將派出兩艘軍艦,在這一地區長期部署;還說,英國今後幾年還打算在印太地區部署「濱海快速反應部隊」,隸屬於英國海軍陸戰隊,負責執行撤僑、反恐等任務。

其四,英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謀求在經濟上融入「印太」。

英國取得這些進展也是有基礎的。由於歷史原因,英國實質參與了「印太」地區諸多安全合作機制,如「五眼聯盟」、 「五國聯防」(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近年來,英國在印太軍事領域比較活躍。例如, 2017年,英國先後與日本達成防務物流協定,與菲律賓達成防務合作諒解備忘錄,與越南達成防務相關合作諒解備忘錄;2018年,英國與新加坡達成防務合作諒解備忘錄;2019年,英國與印度達成防務設備備忘錄;2020年,英國在遭受疫情衝擊財政緊縮的背景下,仍追加165億英鎊的投資用於支持英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行動,並稱要在中國南海一帶建新軍事基地。

八、法國推進在印太的軍事合作布局

法國四分之三的專屬經濟區(世界第二大面積)位於印太地區,超過160萬法國公民生活在這些海外領土上。法國在印太地區部署有7000多名士兵,僅次於美國。9月,法國外交部發布2021年版《法國印太戰略》,馬克龍總統在前言中指出,「作為一個全面的印度-太平洋國家,法國也希望成為一支穩定的力量,促進自由和法治的價值觀」。 法國印太戰略以四個主要支柱為基礎:首先是在安全和國防領域(確保印太地區開放包容),第二個是經濟,第三個涉及在法治和拒絕脅迫的基礎上促進有效的多邊主義,第四個是我們對共同利益的承諾(「主要是印度-太平洋空間將決定我們是否有能力滿足我們嚴格的氣候和生物多樣性要求」)。

2021年法國在印太的軍事合作布局有重大進展。其一,12月17日,美法海軍簽署《戰略互操作性框架》文件。據法國海軍方面介紹,該協議是自兩年前開始商議的結果,為兩國海軍在未來二十年加強合作鋪平了道路,特別是強化雙方的共同操作和行動能力。

其二,加強與印度關係。12月17日,法國國防部長Florence Parly到訪新德里參加第三屆法印年度防務對話,稱印度是法國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戰略夥伴,法國致力於向印度提供最好的國防技術,並願雙方在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和太空安全等領域加深合作。莫迪承諾,印度要進一步深化印度和法國的戰略夥伴關係。

其三,法日擬談安保合作協定。5月,法軍首次與日本自衛隊和美軍在日本境內舉行地面部隊的聯合演訓;為了阻止中共擴張,法國政府和英國一樣,希望和日本建立安保合作。據日本《產經新聞》12月6日報導,為方便法軍與自衛隊展開聯合訓練,法國政府已就締結《互惠准入協定》向日本政府徵詢意見。如果啟動談判,法國將成為繼澳、英之後第三個與日本展開《互惠准入協定》談判的國家。

法國推進在印太的軍事合作布局,凸顯了其一貫追求的「戴高樂主義」:以獨立外交參與世界事務並發揮「全球性大國」的獨特作用。

九、澳韓簽10億澳元國防協議  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21年澳韓建交60周年。12月13日,正在澳洲訪問的韓國總統文在寅(Moon Jae-in)與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簽署了價值10億澳元(約7.17億美元)的國防協議——這是澳洲與亞洲國家簽署的最大的武器購買協議,並宣布兩國之間的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莫里森表示,澳韓之間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是以雙方對於國防安全的共同承諾為基礎的;而此協議的簽署表明了兩國欲通過國防產業的合作來應對共同的安全挑戰的決心。雖然文在寅表示,他此次澳洲之行與中共沒有關係,並聲稱韓國在尋求均衡與美國盟友和共產中國之間的關係;但分析人士認為,韓國在澳大利亞與中共關係非常緊張時,願意將與澳洲的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已是一種非常大膽的舉措。

韓國現是澳洲第四大貿易夥伴和第四大出口國。澳韓軍事合作由來已久。2013年7月,澳韓建立外長與防長「2+2」會談機制,每兩年舉行一次。澳大利亞是第二個與韓國舉行「2+2」會談的國家。2021年9月13日,兩國在首爾舉行第五次「2+2」會談,就對接韓國新南方政策和澳大利亞印太戰略、經濟及軍工合作進行討論。韓半島和平進程、印太地區局勢、多邊合作也是議題。

十、中俄合作的軍事色彩愈加突出

其一,中俄防長一年三次對話,11月23日雙方簽署「2021—2025軍事合作計劃」。

其二,7月,俄軍首次在中國境內參加「西部聯合-2021」聯合戰略戰術演習。

其三,10月17日至23日,中俄海軍在「海上聯合-2021」軍演之後(這是2012年以來的第10次聯合演習),首次聯合編隊,從彼得大帝灣出發,橫渡日本海,穿越津輕海峽,經西太平洋南下,穿越大隅海峽進入東海,幾乎繞行日本一圈,令日本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特異狀況」。

其四,11月19日,中俄兩軍戰略轟炸機進行第三次聯合戰略巡航(前兩次分別在2019年7月和2020年12月),飛行時間超過10小時,尤其雙方首次相互穿越領土領空。以往,中共轟炸機如果想在日本海方向有所作為,需要先從東南沿海起飛,嚴格尊重中立的國際航道,從日韓交界的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這條航線即耗費了大量燃油航程,在戰時也沒什麼實際作戰意義(因為沿途都是日本的島鏈,而且經過美日的幾個重兵軍事基地,極易被攔截)。這次中共轟炸機從東北起飛,直接穿越俄羅斯領空,出現在日本海,對日美構成更大軍事威脅。

結語

從以上十大事件來看,中共已成為區域和平與安全的「麻煩製造者」。軍事擴張和傾略性的行為,使其四面樹敵,成為孤家寡人。從台海、東海、南海到中印邊境,中共面臨著多線作戰的困境。中共竭力拉攏俄羅斯,俄羅斯也有所配合,但雙方關係絕不是中共所宣揚的「不是聯盟,勝似聯盟」;中俄的相互算計,註定「戰略協作」是「同床異夢」,最終會迎來「夢醒時分」。2021年印太軍事格局的調整,顯示中共已是困獸一頭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