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怎麼教太子平天下?(15)

——《帝範》初學 作者:薛馳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2月01日訊】

第十五章 帝範後序

此十二條者,帝王之綱,安危興廢,咸在茲焉。古人有云:非知之難,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終實難。是以暴亂之君,非獨明於惡路;聖哲之主,非獨見於善途。良由大道遠而難遵邪徑近而易踐。小人俯從其易,不得力行其難,故禍敗及之;君子勞處其難,不肯安居其易,故福慶流之。故知:「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欲悔非於既往,惟慎禍於將來。當擇哲主為師,毋以吾前為鑑。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祗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

吾在位已來,所制多矣。奇麗服玩,錦繡珠玉,不絕於前,此非防欲也;雕楹刻桷,高台深池,每興其役,此非儉志也;犬馬鷹鶻,無遠不致,此非節心也;數有行幸,以亟勞人,此非屈己也。斯數者吾之深過,勿以茲為是而取法焉。但我濟育蒼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損少人不怨,功大過微德未虧。然猶之盡美之蹤,於焉多愧;盡善之道,顧此懷慚。況女無纖毫之功,直緣機而履慶?若崇美以廣德,則業泰身安;若肆情以從非,則業傾身喪。且成遲敗速者國基也,失易得難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太宗密授太子「帝王之綱」,《帝範》十二篇,從立國本(包括君體、建親、求賢三篇),到持聖明(包括審官、納諫、去讒三篇),到正風氣(包括誡盈、崇儉、賞罰三篇),到定國策(包括務農、閱武、崇文三篇),高屋建瓴、提要鉤玄,句句真誠、字字珠璣,坦坦蕩蕩、光明正大,燦然於天地之間。

十二篇談完,太宗意猶未盡,又有「後序」裡的叮嚀深意,著重兩點。

第一,修身為本。人性之中,善惡俱有。歷代的暴亂之君,難道只懂得作惡一條路嗎?聖哲之主,就沒有缺點和錯誤嗎?當然不是。只是做人如逆水行舟,人如果放縱,不約束、向善,那就行惡之路易走、為善之路難行了;而人行善、行惡,都會有相應的後果,古人所講的「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是再真切不過了。因此,太宗向太子強調「若崇美以廣德,則業泰身安;若肆情以從非,則業傾身喪。」

第二,太宗自省。人生一世,修身沒有止境,但「非知之難,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終實難。」慎始慎終,對任何人都是大考驗。太宗反省自己,「在位已來,所制多矣」,沒有始終做到「防欲」、「儉志」、「節心」、「屈己」,要太子「當擇哲主為師,毋以吾前為鑑」,這是極為難得的。一般人自省都非易事,何況是人君呢?而太宗之所以能成為「千古一帝」,蓋源於其修身之實、自省之切吧!

讀完《帝範》,有些人可能詫異:這裡怎麼竟沒有權謀術、厚黑學,沒有大陸流行宮廷劇裡的勾心鬥角、陰謀詭計?這表明現代人去古太遠了,也正說明唐太宗的偉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卓越。

平治天下,當然是門藝術。但是,僅僅靠「藝術」、靠技巧,是平治不了天下的。太宗在《帝範》「序」中就說天命所歸,「帝王之業,非可以力爭者也」。天命所歸的依據又是什麼呢?德,所謂「厚德載物」。德又何所來?修身。故古人說「自天子以至於庶民,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對太子來說,他沒有參與打江山,坐享其成,「無纖毫之功,直緣機而履慶」,修身就更形重要了。整部《帝範》,「修身」二字是其神髓。

修身,目的不是使人謹小慎微,而是要人坦坦蕩蕩,俯仰天地而無愧,故古人有語「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太宗為人、治國,皆光明正大,都有其修身功夫。

「建親」篇說「君德之宏,唯資博達。設分縣教,以術化人,應務適時,以道制物。術以神隱為妙,道以光大為功。括蒼旻以體心,則人仰之而不測;包厚地以為量,則人循之而無端。蕩蕩難名,宜其宏遠。」這大概是人君修身的極高境界吧。

太宗的治國成績和《帝範》,是中國傳統文化哺育出來的,堪稱明珠。「人文」之中,又有其神性的一面。相比今日之世界,實在值得今人學習、省思。

附錄:「帝範後序」大意

以上講的十二條,是帝王平治天下的大略綱領。江山是平安還是危亂,是興盛還是衰敗,其中的道理都包括在其中了。有人說,難的不是明白這些道理,而是不易實行;更難的不是一時能夠實行,而是能否堅持始終。所以說,暴虐荒亂之君,原本不是只懂得作惡一條路;聖明睿智的君主,也不是沒有缺點和錯誤。原因是正路幽遠而難以循行,邪路近在眼前而極易踏入。小人只願意選擇那些容易的事情去做,不願努力去做較為困難的事情,所以災禍和失敗就與他們伴隨。君子因為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不願毫不費力地去做容易的事情,所以福祉和慶瑞也總環繞著他們。因此,是福是禍,都是由人自己的選擇所決定的,能夠痛悔過往的缺失,後來做事就會謹慎有加,不至招來災禍了。你應該選擇那些聖明的英主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不要以我為鑑戒。從最好的學起,往往只能得到中等的水平;從中等的學起,往往只能獲得下等的水平。因為我的作為算不得上等的德行,就不值得你學習。

我即位以來,制作應該說是很多了。喜歡服飾的華美,珠玉的綺麗,這是我不知禁絕慾望的地方;大興土木,築台掘池,經常興起這些事情,這是我不知節儉,縱慾奢侈的地方;鬥雞走馬,縱情聲色,無遠不至,這是我不懂約己,肆志荒唐的地方;多次出遊巡幸,以至屢次使百姓們為此辛勞,這是我不知道克己的地方。上述這些事情,是我平日裡的大過錯,希望你千萬不要效法這些。但是我當年揮師平亂,救民於水火,平定了天下的危亂,可以說貢獻大於危害吧,所以百姓不會怨憤我的這些過失;我的功過相比較,功勞大於過錯,所以德行還算圓滿。儘管如此,回顧自己的一生,畢竟還是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反省之餘,常深感慚愧。何況你不曾建立過纖細毫末的功績,卻直接從祖輩這裡繼承了皇位,又怎麼能不更加勤奮勉力做一個好的君主呢?如果追求善道,弘揚美德,那麼就會基業康泰,身體平安;如果放肆情慾做有虧於德行的事情,那麼就會基業傾危,身死國滅。要知道,國家的基業,確實是形成很慢而敗亡很快;天子的地位,也確實是得到很難而失去很易啊!自己怎麼能不珍惜並謹慎小心呢?!@*#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