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版「勿忘在莒」 蔣介石青睞哪一個?

文/章閣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27日訊】最近,《牆外》這首歌火爆網絡,令牆內牆外的華人觀眾感動落淚。MTV中出現的金門太武山、石敢當、風獅爺等內容引發大眾熱議。這首歌也引發筆者系列感想,藉機重溫太武山題詞,即蔣介石題寫的「勿忘在莒」,與讀者重溫蔣公當年倡導的精神。

1952年1月,蔣介石在太武山巔題寫了四個大字「勿忘在莒」。根據蔣介石的介紹,「毋忘在莒」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是關於春秋時期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齊桓公姓姜,名小白,是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孫,姜姓齊國的第十六位國君(前685—前643年在位),齊僖公的第三子。

齊僖公駕崩後,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因齊襄公與其妹妹文姜亂倫私通,此事暴露後,齊襄公狠下殺手,將文姜夫君魯桓公灌醉後殺害。齊襄公荒淫無道,濫殺無度,欺辱大臣,他的弟弟們恐怕受到他的禍害,紛紛出逃。

當時管仲輔佐公子糾,他預感齊國將要發生大亂,因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國君的女兒,於是管仲協同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躲避。鮑叔牙則保護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國。

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了齊襄公,自立為君。次年,公孫無知被大夫雍廩所殺後,一群貴族商議重立君主。於是逃亡在國外的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都成為王位候選人。

公子小白自少年時代,就與大夫高傒有交情。齊國高、國兩家貴族祕密通知了公子小白回國。魯國聽說此事,也準備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為確保萬無一失,魯國先派管仲帶兵堵截了從莒國前往齊國之路。當公子小白一行出現後,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的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身亡。管仲派人回魯國報信。魯國一聽小白已死,公子糾沒有了競爭對手,於是不緊不慢地護送他返回齊國。過了六天,當公子糾才抵達齊國時,發現公子小白已經繼位,這就是史上著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本想殺了管仲,鮑叔牙勸他說,如果想成就霸業,非管仲不可。管仲到了哪個國家,就能使哪個國家強盛,萬萬不可失去他。於是齊桓公採納了他的建議,將管仲從魯國接到了齊國,並委以他重任。

一天,齊桓公與管仲、鮑叔、甯戚幾位一起飲酒。君臣喝到酒酣之時,齊桓公請鮑叔牙起身為他敬酒祝壽。於是鮑叔牙奉酒起身,說道:「希望國君您不要忘記逃亡在莒國時的情景,希望管仲不要忘記被囚禁在魯國時的處境,希望甯戚不要忘記昔日餵牛,住在車下的境遇。」齊桓公離席對鮑叔行禮而拜,說:「如果我和各位大夫能都不忘您說的話,那麼齊國社稷就不會出現危亡!」

齊桓公在幾位賢臣的輔佐下,遂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蔣介石引用這一典故,說道:「這乃是一種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的教訓。」

「毋忘在莒」的第二版,則是關於田單收復國土的故事。齊桓公之後的四百年,「家殷人足,志氣高揚」的齊國遭到了一場滅頂之災。燕昭王派上將軍樂毅,聯合秦、魏、韓、趙四國十餘萬大軍,長驅直入攻打齊國,並攻陷了齊國都城臨淄。都城已破,齊國世子慌忙出逃,逃到了莒城。

當時楚國將軍淖齒打著援齊的名號,實則和燕軍勾結,趁機瓜分齊國土地。齊國賢大夫王孫賈,當時只有十五歲,原本和齊國世子一起出逃。但在途中被亂兵沖散,他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鄉。不料他的母親大為震怒,斥責他說:「你早出而晚歸,我倚著家門盼你回來;你晚上出門不回,我就倚著鄉里的大門盼你回家;如今你侍奉王者,王者出走,你卻不知道他在哪兒,你還回來幹什麼?」於是十五歲的王孫賈衝到市中,赤腳而行,大聲呼喊:「淖齒禍亂齊國,凡是願和我誅殺淖齒者,請袒露右臂!」他的話一時感動了很多市民,當即有四百多人擁戴王孫賈,突襲殺掉了淖齒,擁立齊國世子,以莒城自守。

但是燕國大軍勢如破竹,接連攻陷了齊國七十多座城,只有莒(今山東莒縣)和即墨兩地,燕軍還未攻破。大將軍樂毅指揮大軍圍攻莒縣和即墨二地。即墨大夫應戰而死,致使城中士氣大衰,軍民惶恐不安。齊人只好推舉田單為將軍,領導即墨軍民,抵抗燕、秦、韓、魏、趙五國聯軍。

論田單的身分,只不過是齊王的遠族,曾經擔任齊國都城臨淄的市掾,只是一個小官吏,相當於市長的幕僚。戰亂發生後,田單和族人撤退到安平時,他見族人乘坐的車輛,車軸太長,行動不方便,於是他勸族人截掉車軸露出的部分,用鐵籠包住車輛和軸頭。就因此,當燕軍進犯安平時,逃難的車輛阻塞了狹窄的道路,很多齊國百姓被殺。而田單和他的族人,安全逃脫,來到了即墨。因為此事,即墨士民認定田單知兵,兼備智勇,所以推選他做了將軍,抗拒敵兵。

然而即墨只是一座小城,軍民老弱全部加起來,也不過七千人,卻要抵抗十萬敵軍,並且還能轉敗為勝,光復齊國,洗雪國恥,這無疑困難重重。

為了抵抗敵軍,田單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作戰計劃。莒縣和即墨的軍民都很信賴田單,即使在燕軍圍攻緊急之時,始終沒有人背叛田單,在他的帶領下,齊人和敵軍交戰了五年。田單的事蹟激勵了齊國的仁人志士,他們紛紛響應,夾擊燕軍。齊國失去的七十多座城,一一被齊人收回。田單在莒縣、城陽之山中,迎接齊襄王返回臨淄。歷經挫折和苦難,田單終於完成了他雪恥復國,震古鑠今的大業。

這一版「毋忘在莒」的精神,格外受到蔣介石的青睞。在他的眼中,田單的事蹟帶給人們很多啟示,象徵著堅忍不拔,耿耿精忠,義無反顧,不畏強敵威武壓迫,不為強大攻勢所屈等。

蔣介石在1964年視察金門、澎湖前線的演講中曾說,燕國大軍剷除齊人的墳墓,抓獲齊國將士,就削去戰俘的鼻子。而當今中國大陸百姓所面臨的恐怖迫害,遠比燕軍酷烈千倍百倍。如果中國人人都能效法田單,共聚義旗,「毋忘在莒」,必能驅逐共黨,光復華夏。

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卷23

蔣介石,《「毋忘在莒運動」的意義和啟示》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卷32

司馬遷,《史記·田單傳》卷82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曉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