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消失63所小學與人口出生率下降之謎

作者:林聰和

Facebook

有兩個消息,把中國的人口問題,從遠期的恐慌,變成現實、當下的焦慮。

近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官網公布《中國統計年監2021》,顯示2020年大陸人口出生率為8.52‰,首次跌破10‰,創43年來新低。消息一出,引爆網絡。

另一個消息是,中國2020年的結婚登記人數出現了連續7年下降、近17年中的新低,網絡翻車,一度衝上熱搜。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中國社科院人口和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表示:「進入人口負增長的區間,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折,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可能很多人還沒有感覺。」

沒有感覺的原因是,多年以來,從七、八十年代,在中國大陸的教科書,一直有這樣一句話來描述中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中國人口世界第一,是一種能夠帶給國民自豪感、優越感的慣常說法。

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早在2021年4月29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在一份聲明中說:「據了解,2020年,我國人口繼續保持增長,具體數據將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發布。」

然而,從種種證據,這個聲明是有問題的,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根據最新人口普查結果,中國總人口不到14億。這是自1950年代末大躍進以來報告的首次人口下降。

美國大學裡,教授們在課堂上講授「國際營銷」、「國際商務」、「世界經濟」之類的課程時,英語教科書中都有「Shuifen」(水分)這個專有名詞,就是形容中共政府統計數字虛假的程度。

中國大陸人口負增長,目前較多的說法,認為與計劃生育的較大的關係,這樣的判斷只是問題的一方面,近一時期各方面專家都有論述,我們在這裡不作展開,只做簡要的概述:

計劃生育怎麼來的:是在朝鮮戰爭之後,中共軍方統計與美國傷亡比為1比5到1比8,依此計算,中共要打贏美國,人口最少五倍於美國。這是毛澤東堅決不限制人口增長的根本原因。

三十年過後,人口大幅增長,1979年鄧小平上台後,認定「可以避免世界大戰」,而且不再輸出革命,不再與美抗爭,因此下令執行嚴厲計劃生育政策。

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在每一次的改革,中共都會特意留一個「特區」,來觀察政策的執行效果,到底怎麼樣。

據《南方週末》報導,計劃生育的特區,選擇在了中國山西翼城,從1985年7月開始實施二胎試點,至2013年經過了整整28年的試驗,實際情況表明放開二胎不僅未導致人口暴增,其人口增長率反而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以性別比例為代表的各項人口指標均優於全國水準。但是中國「人口特區」只有一個山西翼城。

這篇文章還指出,僅在亞洲,就有包括日本、韓國、以色列在內的18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密度比中國大;而在歐洲,三分之一的國家和地區人口密度超過中國大陸。可見人口不是負擔。

出生率下滑的根源是什麼?

計劃生育是造成人口下降的一個原因,但是從2000年之後,造成人口下降、以及目前年輕人不結婚、躺平的原因,卻另有原因。

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個是在城市,一個是在農村。

在城市,出生率下滑與房地產直接相關:

西南財經大學曾經的一篇《高房價影響生育意願嗎?基於房價與育齡女性生育意願的經驗分析》的論文,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商品房均價每上漲1%,生育孩子意願數下降約0.2個。高房價才是導致生育率下滑的根本之所在。

中國宏觀經濟學者任澤平認為,「初婚推遲效應」及離婚率攀升最重要的原因,是社會壓力、婚育成本的增加,特別是當前高房價、高教育支出,導致年輕人在婚姻面前望而卻步,大城市尤為明顯。從1998~2018年,中國新建商品住宅均價從1854元/平米上漲至8544元/平米。2004~2018年中國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從1.6萬億元增至25.8萬億元,增長16.1倍。

城市的高房價像漣漪一樣盪開,城市周邊、農村無處可逃,只不過農村縣城的房價便宜一些,但是對應他們的收入水平,房子、教育、醫療,同樣是農村百姓的「三座大山」。

房價到底高到了什麼程度?

倫敦房價高,韓國首爾房價高,紐約房價高,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就能看到中共治國帶來的房價,到底扭曲到了什麼程度?

目前,中國住房市值為63萬億美元,美國為34萬億,日本約10萬億。中國股市總市值約15萬億美元,美股總市值39萬億美元,日本股市總市值7萬億美元。

也就是說,中國的住房總價值差不多是美國的兩倍,而美國的股市總價值是中國的兩倍多,這樣看好像差不多。

但是,我們看到中國住房總價值是股市的4倍,而美國、日本住房價值與股市價值幾乎是在一個水平線、一個數量級上,房市與股市是一個幾乎相當的水準,這是一個正常的經濟。

這就是問題所在,中共一度宣稱,我們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歐美的城市化進程,西方國家一百年才做成的事,我們改革開放幾十年完成了,大家用常識想一想這可能嗎?這裡面難道沒有什麼問題嗎?

從中共官員任期到「土地財政」的核裂變

在2000年之前,中共官員的任期一般是三到五年,但是此後的二十年,中共官員任越來越短,有的甚至一兩年就要跳級、升遷。

升官憑什麼?憑政績,也叫「政績工程」,當然是一眼能看出來的,比如城市大廣場、超層高級建築,或者一個還任何生產線都沒有的「工業園區」,中國地方債務公開的就有40多萬億怎麼來的,就是這麼來的,官員製造業績升官,然後當新的官員上任時,前任的業績一定會拋開、另立山頭,因為延續前任的業績對新任沒有意義,所以前任的工業園區一定會爛尾,這就是地方債數十萬億的根本原因。

那麼,官員的政績工程需要資金,資金從哪裡來呢?——土地財政。

有兩個事情,是過去二十年中共對於「土地」採取的政策:

在2000年之前,中國住房是公有制、分配製,從2000年改變為商品房、市場供應,從2000年開始,當中共官員第一次體驗賣出土地,換來巨額的財政收入時,無不震驚,幾乎是一夜之間,地方政府的像核裂變一關,擁有了讓官員實現「宏偉夢想」的資本。

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2001-2010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從1296億元增長到2.9萬億元,占地方財政總收入的比例也從16.6%上升到76.6%。

2010年,中國社科院發表藍皮書,稱「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推高房價」,藍皮書尖銳地指出,地方政府得上了「土地病」,導致房地產發展綁架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怎樣找到更多的土地

城市的土地是有限的,怎樣找到更多的土地呢?中共在1949年,把全中國的土地從私有制轉為公有制,在過了50年後,到了2000年,共產黨又一次把目光轉向了農村。

1、對於大城市、省會、發達城市周邊的農村,中共採取強制「農轉非」,就是強行收回土地,把農民變成城市居民,而土地用於房地產開發、政府賣地生財。

在這些大城市的農村,本來以距離大城市為一種榮耀,沒想到等待他們卻是「滅村運動」:

2004年10月21日,中共國務院下發《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提出「鼓勵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要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為農村與城市置換用地指標開闢了法律通道。

被廣泛引用的一個區域性數據是在山東諸城,行政村編制被全部取消,數千個自然村落、1249個行政村合併為208個社區,70萬農民正在告別世代居住的老村,搬入社區。

在「滅村運動」,全國耕地減少1.25億畝,超過河南全部耕地面積,相當一個主要的產糧大省消失了。

2、對遠離省會、大城市的農村地區,這是8億農民所在,是真正構成中國人口的主體,中共卻要把人口從農村向縣城集中,因為「縣官」也想製造政績工程往上爬,他也需要「土地財政」。

這是一個說到這裡,摧人淚下,心情難以平靜的事情,就發生在今天,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大陸:

從2001年開始(又是2001年), 中共正式開始對全國農村中小學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具體說來,就是大量撤銷農村原有的中小學,使學生集中到縣鎮。從表面上看,中共的說辭是「撤點並校,有利於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將教師不願意去的學校撤掉,集中到縣鎮辦學,提高所有學校的辦學質量」。

198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農村學校布局基本以「村村有小學,鄉鄉有初中」。農村百姓,雖然貧窮,可是就這樣自然生活著。

然而,「撤點並校」卻讓數以幾億的農村百姓無法安排生活。

2012年11月16日,中國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在21世紀農村教育高峰論壇上發布了《農村教育布局調整十年評價報告》。報告顯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國農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幾乎每過1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10年農村學校減少了一半。」

1小時4所農村學校關閉,假如說一個小學校按兩百人計算,就是八百人,1小時這麼多的農村子弟失學。大家知道嘛,二戰時期,希特勒是多麼重視教育,二戰期間德國的教育,農村教育沒有中斷。

大陸門戶網站搜狐報導,「撤點並校」後遺症增加學生負擔而提高了輟學率,因為大量貧窮的家庭,他們無法在縣城購買商品房,而如果每天往返在縣城、鄉鎮的學校,對於幼小的兒童是無法承受的,幾十分鐘的路程,變為數小時,有的甚至要走6、7個小時,才能到學校,因此,農村輟學成為了一個普遍現象。

大家對於留守兒童,這個詞不算陌生了,中共官方的數據是全國共有6000萬留守兒童,他們有的一年能見到一次從外打工回來的父母,有的一年也見不到一次,缺乏關愛,沒有教育。

有一個事情,大家或許有印象,2015年6月9日,貴州省畢節的4名留守兒童在家中,集體喝農藥自殺。中毒身亡的4名兒童,1男3女,最大的哥哥13歲,最小的妹妹才5歲。知情村民向澎湃新聞透露,是留守在家無大人照顧的四兄妹,窮得只吃玉米麵。

這樣的事情並非孤例,騰訊網在2011年曾報道,一位10歲留守兒童喝農藥自殺曾渴望得到一盞檯燈。

央廣網在2019年報道,12歲女童哄騙奶奶自殺,12歲的留守女童露露哄騙奶奶去買農藥,假裝是豆奶,倆人一起喝下。梁奶奶已經80歲了,一直都是和孫女相依為命。因為貧窮,兒子兒媳一起外出務工。

這是怎樣的悲劇?一個21世紀的大國,教育投資甚至低於非洲,這些消息,在中國大陸的媒體是看不到的。

前不久,中共六中通過了所謂的第三次歷史決議,在決議中稱國民黨為反動派,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國民黨「反動派」的領袖蔣介石,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於全國的教育經費投入了多少?

據大陸門戶網搜狐歷史報導,蔣介石政府重教育抗戰期間教育支出僅次於軍費。

面臨戰爭,國民政府教育界內部也圍繞著如何制定新的「戰時教育方針」而展開了論戰。最主流的意見,是認為教育應該完全服務於抗戰。不但學科要調整,變為以軍事課為主,如「化學師生可從事軍用品製造」;教育對象也要調整,須「以民眾為對象」,「高中以上學校與戰事無關者,應予以改組或即停辦」。這種意見,在師生內部也相當普遍,大家都想上前線打仗。

蔣介石力排眾議,認為國防教育的著眼點「不僅在戰時,還應該看到戰後」。

1939年3月,蔣介石在重慶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上說道:「我們切不可忘記戰時應作平時看,切勿為應急之故而丟棄了基本。我們這一戰,一方面是爭取民族生存,一方面就要於此時期中改造我們的民族,復興我們的國家,所以我們教育上的著眼點,不僅在戰時,還應該看到戰後。」

自此,「每鄉鎮設中心小學,每保設國民學校,均包括兒童、成人、婦女三部分,使民眾教育與義務教育打成一片。」

抗戰八年,中國教育事業竟於戰火紛飛中得大發展。僅以高等教育為例,大學數量由戰前的108所增至1945年的141所;在校師生數量增加了48%,學生數量幾乎翻了一倍。

國民政府元老陳立夫說,抗戰八年期間,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巨大,「這一筆龐大費用在國家財務支出上僅次於軍費」,確非虛言。也唯其如此,才得以在戰火紛飛中造就中國教育的一次大飛躍、大發展。

如果國民政府不離開大陸,中國將會怎樣?將會怎樣?可惜時光無法倒流,歷史沒有假設……

抗日戰爭,四萬萬中華同胞戰火中,雖然有苦難,但是心靈卻得到了昇華。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農村的億萬兒童,卻因為中共搶奪土地,而卑微地生存著,他們甚至忘記了活著是為了什麼……

回到本期的話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來自上海財經大學學報的一篇文章置疑,「撤點並校政策降低了生育嗎?」作者為江濤,他寫到:近年來,撤點並校政策導致全國各地的小學數量大幅減少,這可能會引起養育成本上升,從而抑制生育需求。

也就是說,中國人口下降,在2000年之前與計劃生育有直接關係,但是2000年之後,當中共把土地做成了生意,五千年來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國大陸土地的人民,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被當成了賺錢的工具,「王道樂土」再也回不來了。

據路透社6月7日報導,穆迪在7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儘管中國允許一對夫妻生育三個子女的新政策可以支持生育率,但不太可能極大地改變全國的出生率,這意味著老齡化仍將是一個對信用負面的制約因素。」

雖然中共通過近幾十年轟轟烈烈的房地產「圈地運動」,製造了中國高增長的假像,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也給中共自己埋了無數的「定時炸彈」,中共的掘墓人就是中共自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希望之聲/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