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美軍事對峙成為常態。中共拚命發展針對美軍的東風中程導彈,試圖阻止美軍介入西太平洋的衝突,但除此之外,真正有威脅的常規武器還比較有限;相反,美軍裝備的很多武器卻令中共難以應對,中共擔心遭遇毀滅性打擊,因此不敢輕易發動戰事。
戰斧巡航導彈
早在1983年,美軍的戰斧巡航導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就開始服役,這是一種中遠程、全天候、噴氣動力、亞音速巡航導彈,主要用於對陸地進行攻擊。戰斧導彈配備在美國海軍大多數水面艦艇和潛艇上,也有空射型;美國為遵守《中導條約》,銷毀了陸射型。
最初的戰斧導彈可攜帶核彈頭;第二批次(Block II)射程曾達到驚人的2,500公里;第三批次(Block III)射程仍然有1,700公里;2006年開始改進的第四批次(Block IV)射程超過1,600公里。
2021年推出的第五批次(Block V),升級了導航和飛行中的瞄準系統;其中Block Va批次,可以打擊海上移動目標;Block Vb批次,具有聯合多效彈頭,可以打擊更多樣化的陸地目標。目前美軍所有的第四批次戰斧導彈都將轉換為第五批次的標準,其餘將退役。
戰斧巡航導彈有著豐富的實戰經歷,目前仍是美國海軍對地攻擊的主要武器;現役2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68艘伯克級驅逐艦,19艘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艇,28艘洛杉磯級攻擊潛艇,3艘海狼級攻擊潛艇,均可攜帶戰斧巡航導彈;4艘改裝後的俄亥俄級常規導彈攻擊潛艇,每艘可攜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
一、美軍實施反擊的第一利器
中共若在台海開戰,或用導彈襲擊美軍航母艦隊,或攻擊美軍駐日本基地、甚至關島基地,美軍快速實施反擊的最佳選項就是戰斧巡航導彈。
第七艦隊是美國海軍最大的前沿部署艦隊,常駐一隻航母打擊群,還時常機動部署另外一隻航母艦隊,除護衛航母的巡洋艦、驅逐艦、潛艇外,一般還額外配屬10-14艘驅逐艦或巡洋艦,8-12艘潛艇。這些艦艇一般都在東海、菲律賓海和南海的戰備巡航中,在接到命令和獲取目標後,都可以馬上發射戰斧巡航導彈進行反擊,超過1,600公里的導彈射程,令多數艦艇能立即對設定的目標發動攻擊。
美軍戰斧巡航導彈的第一波目標,應該是中共靠近沿海的導彈基地,包括東風-11、東風-15、東風-16等主要瞄準台灣的短程導彈基地,也可以包括威脅美軍駐日本基地的東風-21中程導彈基地,以及最新部署的東風-17中程導彈基地,還有中共的長劍-10、長劍-100導彈基地。美軍摧毀這些導彈基地,將令中共失去最主要的遠程攻擊能力,無論幫助台灣防衛,還是解除可能對美軍的威脅,都具有關鍵意義。
戰斧巡航導彈的第二波目標,可能瞄準更廣泛的中共沿海軍事基地和關鍵實施,包括防空雷達系統、反艦導彈系統等,為後續美軍戰機的大規模空戰和空襲掃清障礙;可能攻擊的目標還包括中共軍隊指揮、通訊中心等。
一旦戰端開啟,美國第三艦隊將會大規模向西太平洋支援,有能力展開更大規模的反擊。戰斧巡航導彈也可以攻擊中共的海軍基地、空軍基地,以及中共準備登陸台灣的沿海集結地,直接阻止中共的登陸行動,或削弱中共海、空軍支援登陸的能力。
第一波攻擊的規模,可能包括數百枚戰斧巡航導彈的同時攻擊,對中共沿海軍事基地進行打擊。美軍水面艦艇發起的攻擊,都將在中共反艦導彈射程之外;潛艇發起的攻擊更防不勝防,中共有限的導彈防禦系統根本無力應付。
二、豐富的實戰經歷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共發射了288枚戰斧巡航導彈,其中12枚從潛艇發射,276枚從水面艦艇發射。
1993年,伊拉克拒絕與聯合國裁軍檢查員合作,美軍向巴格達以外的核製造設施發射了46枚戰斧巡航導彈。同年,又向伊拉克情報局指揮和控制中心發射了23枚戰斧巡航導彈。
1995年,美軍向波斯尼亞塞族領土的一個重要防空無線電中繼塔發射了13枚戰斧巡航導彈。
1996年,美軍從水面艦艇和B-52轟炸機,向伊拉克南部的防空目標發射了44枚戰斧巡航導彈。
1998年,美軍在沙漠之狐行動期間,向伊拉克主要目標發射了325枚戰斧巡航導彈。
1999年,美軍戰艦和英國潛艇向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目標發射了218枚戰斧巡航導彈。
2001年,美軍在持久自由行動中,發射約50枚戰斧巡航導彈襲擊了阿富汗目標。
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軍向主要目標發射了802枚戰斧巡航導彈。
2008年,美軍向索馬里的一個目標發射了2枚戰斧巡航導彈,打擊基地組織武裝分子。
2009年,美軍潛艇向也門的目標發射了2枚戰斧巡航導彈,打擊基地組織訓練營。
2011年,美軍和英軍攻擊利比亞,發射了124枚戰斧巡航導彈。
2014年9月23日,美軍發射了47枚戰斧巡航導彈,打擊敘利亞的伊斯蘭國目標。
2016年10月13日,美軍向胡賽叛軍在也門的3個雷達點發射了5枚戰斧巡航導彈。
2017年4月6日,美軍發射了59枚戰斧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空軍基地,以懲罰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
2018年4月14日,美軍向敘利亞發射了66枚戰斧巡航導彈,再次懲罰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
美軍操作戰斧巡航導彈的豐富經驗,令所有對手畏懼。
三、戰斧巡航導彈為何長盛不衰
戰斧巡航導彈採用渦扇發動機,最大速度約0.74馬赫(890公里/小時),飛行高度距離地面或海平面30-50米,可容納多種彈頭、制導能力。改進後的戰斧巡航導彈,可從多方收取數據尋找目標,包括飛機、無人機、衛星、步兵、坦克和艦船,也能從其傳感器向這些平台發送數據。
2006年推出的第四批次戰斧巡航導彈,增加了打擊控制器,能預編15個備用目標,可以將飛行中的導彈更改或重定向到新目標;導彈能在空中盤旋等待2小時,以攻擊更關鍵的目標;還具有改進的抗干擾 GPS 接收器。導彈的聯合多效彈頭系統,增強了穿透能力;先進的反輻射制導導彈技術,也被應用到戰斧導彈中。
2019年8月2日,美國退出《中程導彈條約》;8月18日,美軍測試了地面發射版本的戰斧巡航導彈。
戰斧巡航導彈雖然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但屢次改進升級後,性能不斷提升、成本卻不斷下降,目前仍然是美國海軍關鍵的精準對地攻擊武器。因《中導條約》的限制,美軍長期不能生產、部署陸基中程導彈,海軍配備的大量戰斧巡航導彈,顯然彌補了陸基中程導彈的缺失,而且具有較強的機動性、隱蔽性和防護性。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僅出口給最緊密的盟友國家。
戰斧巡航導彈通過美國第七艦隊前置部署到西太平洋,隨時可以對中共軍隊發起反擊,始終保持了強大的前沿威懾力,也令中共軍隊不敢輕舉妄動。(未完待續)
戰斧巡航導彈夜間發射短視頻(點擊這裡):
2014年9月23日,為美軍布什號航母(CVN 77)護航的巡洋艦菲律賓海號(CG 58),在阿拉伯灣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目標。 (美國海軍)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