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天下】錢只是手段 馬斯克的終極目標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06日訊】這幾天,科技大咖馬斯克(Elon Musk)因為發了一首中文古詩《七步詩》,成功引發了中西方網民們的熱議,對華人來說,《七步詩》所代表的寓意,幾乎是婦儒皆知,但馬斯克想用來說什麼,雖然眾說紛紜,卻還是讓人難以揣測,甚至有西方網民說,這只是一個菜譜。

馬斯克不僅是科技大咖,還是全球首富,社媒上的粉絲也是幾千萬,所以他發的推文經常會引發風波,比如他的一個推文能影響比特幣的價格;他說金字塔是外星人建的,立刻引來埃及政府的抗議;他說特斯拉股價太高,立刻讓特斯拉市值蒸發了140億美元……

可以說,馬斯克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全球熱點,所以,我們今天也來湊湊熱鬧,說說這個馬斯克。

馬斯克的人生,就像是現實版的鋼鐵人。在12歲時,馬斯克就以500美元賣出了自己設計的一款太空遊戲。可能很多人聽說,馬斯克也和比爾蓋茨一樣,是個輟學生,沒錯,在24歲時,馬斯克放棄了博士學位,和弟弟一起開發了Zip2,4年後被收購,馬斯克獲利2,000萬歐元,而對於上學的認識,馬斯克曾在受訪時表示,自己上大學只是為了多玩一下。

28歲時,馬斯克與合夥人創建PayPal,後來被eBay以15億美元給收購了,馬斯克穩賺1.6億美元,拿著這筆資金,馬斯克開始了自己「改寫人類歷史」的超級夢想。

到了31歲時,馬斯克已經迫不及待的投入到太空科技中,成立了一家Space X太空公司,由SpaceX生產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也成了人類航空史上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發明,是歷史上第一枚可以多次重複使用一級推進器的液體燃料運載火箭,推翻了之前的運載火箭只能一次性使用的認識。

33歲時,馬斯克投資了特斯拉,成為世界上最早的自動駕駛汽車生產商。此外,馬斯克還陸續建立了太陽能公司,以及研發人腦和電腦相連技術的公司等等。

馬斯克還在大學時,就想涉足三個領域,互聯網、再生能源、太空,他認為這些都將深刻影響人類的未來,而馬斯克也確實是飛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同時,也創造了人類的新夢想。

有人說,馬斯克創建的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讓人類移民去火星。那我們就來看看他的這些公司。

將人類送上火星——Space X

馬斯克認為,如果人類僅局限於一個星球是很危險的,他認為,人類早晚會因為一場大災難而毀滅,可能是小行星撞地球、或是超級火山噴發、或是核戰爭,又或是一次大瘟疫。

馬斯克曾多次公開表示,為了延續人類的生命,人類需要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

2001年,30歲的馬斯克想向火星發射一個種植植物的小型實驗室,目的是吸引公眾對於太空探索的興趣。他嘗試從俄羅斯購買火箭,但因為價格昂貴空手而歸,而在返程的飛機上,馬斯克有了個想法,自己創立一家製造便宜火箭的公司,讓人類可以移民去火星。

2002年馬斯克成立了SpaceX宇宙開發公司,他把多個小火箭綁在一起變成大火箭,不僅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小火箭還可以回收利用。最終SpaceX能將火箭發射價格降到十分之一,而且仍擁有70%毛利率。

僅用了6年時間,Space X就設計、製造並發射了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火箭——獵鷹1號,2010年,Space X又首次將貨運龍飛船送入低地球軌道並成功回收。

在去年11月,SpaceX「載人1號」將首批4名乘客送往國際太空站,標誌著商務航天的開始。如今,SpaceX已經具備製造、發射、回收、復用運載火箭的能力,並且能夠發射載人飛船以及衛星系統進入各種軌道,可算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私營航天企業。

火星上的能源——SolarCity

載人飛船成功後,還要解決一個問題——能源。火星上沒有氧氣、石油、煤炭,但是有太陽,馬斯克在2008年成立了SolarCity公司,提供太陽能服務,以低於電力公司的價格,向客戶供電。

在2013年12月4日,SolarCity宣布,推出一款採用特斯拉電池技術的智慧型能源儲存系統,能夠儲存電力來應對高峰時段的需求,進而降低能源成本,同時還能在斷電時當備用電源。如今,SolarCity已成為美國太陽能發電系統供應商中的老大。

火星上的交通工具——特斯拉

可以想像,地球上以內燃機為主的交通工具,顯然無法在火星上使用,但是,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可以。

2004年,馬斯克投資特斯拉。不過在進入這家公司之前,馬斯克就對電動汽車很感興趣,據說,他當年考博士的目的,就是研發出超級電容器,能夠給電動汽車提供足夠能量。

2008年,成為特斯拉CEO的馬斯克,帶領設計了電動汽車Roadster,這是首款使用鋰離子電池的汽車,也是第一輛充電後能行駛超過200英里的電動汽車。這款跑車從0加速到60邁只需3.7秒。4年裡,特斯拉在31個國家銷售超過2,250輛Roadster。不過特斯拉的目的,是提供讓普通消費者都能負擔得起的電動汽車。因此馬斯克的計劃是,先生產價格高昂、非常小眾的電動跑車,再用所賺的錢生產價位較低的車款,這就是model s和model x。

然後再用賺來的錢去生產價格更低的車款,就是model 3,model Y、以及純電動皮卡cybertruck等。最終,當特斯拉被普羅大眾都使用的時候,就能實現新能源的替代。

電動車之外,再加上SolarCity太陽能板的配合,特斯拉整個可持續性發展的產業鏈就建立起來了。

今年10月,美國最大的租車公司Hertz決定,在2022年底前訂購10萬輛特斯拉汽車,這表明電動車已經不再是小眾產品,在不久的將來將會主導大眾汽車市場。這一則消息,也讓特斯拉的股價一度飆升14.9%,而特斯拉,也已經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

除了汽車,馬斯克還設想了超級高鐵Hyperloop,讓列車在接近真空的管道中,使用太陽能供應的磁懸浮軌道行駛,速度要比火車和飛機更快。在去年11月,維珍超級高鐵(Virgin Hyperloop)完成了第一次載人試車,載著兩名乘客的車廂,在一段500米長的測試管道中行駛,只花了15秒鐘就到達終點。雖然離時速1,000公里的目標還相差甚遠,但這離實現目標又靠近了一步。

火星上的通訊——星鏈計劃

不得不說,馬斯克所做的事兒,都是影響人類科技進程的大事。而在解決完能源、交通和運輸問題後,接下來就是通訊。2015年,馬斯克宣布推出了一項著名的太空互聯網計劃——星鏈計劃,SpaceX稱,在2024年前,要向太空發射1.2萬顆微型衛星,並利用這些衛星搭建起覆蓋全球的天基互聯網。而且,馬斯克還希望運用在火星上,並在整個太陽系內部署通信基礎建設,實現星際內通訊。截至今年9月,SpaceX已經發射了1791顆衛星,實現了初步組網的能力。

與此同時,特斯拉還準備推出手機了。據網站介紹,這款手機有和星鏈連接、腦機連接的功能,帶有太陽能面板充電,和超聲波指紋傳感器,以及高速攝影,還可能綁定控制特斯拉汽車。

這麼一看,馬斯克在天上、地下都能縱橫了,而且馬斯克的產品,好像還都適合在火星上用,有著濃濃的火星情結。其實,大家也都知道,馬斯克自己也在推特上戲稱過,自己是火星人。

馬斯克也曾表示,在2024年,SpaceX的星際飛船可能會登陸火星,而到了2050年,他預計公司可以在火星上建造一個擁有100萬居民的城市。馬斯克還說過,自己想死在火星上,但不是死於撞擊。此外,在2021年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還表示,希望在死前可以在火星上建造第一個特斯拉工廠。

今年2月,一位印度企業家在推特上請教馬斯克,如何這麼年輕就擁有了這麼多大公司,還能在這些完全不同性質的公司中切換自如呢?

馬斯克發推文回覆說:「我是個外星人。」事實上,很多人都覺得馬斯克是外星人,或者是未來人,因為他的想法太超前,而且他做的事情對人類都有很大影響。有人甚至說他拉近了人類的未來。

當然,在大眾看來,走在高科技尖端領域中的馬斯克,已經在探詢其它的星球中走在了最前端,然而,宇宙太過浩瀚神祕,而我們人類所擁有的知識還是十分的有限,或許在將來,馬斯克也好,我們普羅大眾也好,在宇宙、時空、人體的認識上,會有更加廣闊的思維,會發現更為廣闊的世界。

清醒的「瘋子」

大家看到,很多時候,馬斯克的想法都非常瘋狂,比如做火箭這事兒,大部分人不會幹的,因為成功的機率太低,而花費又太大。馬斯克曾表示,早期,他知道自己的成功率只有10%,但無論如何都值得一試。

2002年,馬斯克在PayPal的收購中賺了1.6億美元。同年,馬斯克用1億美元創辦了SpaceX,並在2004年向特斯拉投資了630萬美元。

兩家公司在2008年都差點破產。SpaceX的獵鷹1號是首個可重復使用的火箭,它的前三次發射都沒能到達軌道,就剩最後一筆錢了,幸運的是,第四次發射成功了。後來,公司從NASA獲得了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

在同一年,特斯拉的資金也嚴重不足,在首次發布特斯拉跑車Roadster時,面臨生產問題。但特斯拉最終獲得了投資,能夠維持運營,並在2010年上市。

從這些事可以看出,馬斯克的內心真夠強大,並不是無知者無畏的人,而是完全清楚有什麼後果,而且能坦然面對失敗,所以馬斯克被人形容成一個「清醒的瘋子」。而馬斯克的經營理念,也讓不少創業者大開腦洞,激發出更多的、新穎的經營模式,但對馬斯克來說,賺錢可能只是工具,他不愛錢,他或許只是單純的想用錢來實現他的太空夢,上火星去。

不過,馬斯克再聰明也有看不清的時候。比如特斯拉在中國設廠,這兩年風波不斷,而在特斯拉的市場拉動下,大陸的電動車廠商卻一家家發展迅速,而和中共打交道的馬斯克,這兩年也被折騰得夠嗆,似乎也沒能逃脫「大韭菜」的命運,不知這一回馬斯克用中文發的「相煎何太急」,是不是也暗含著「大韭菜」的苦衷?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陳思雨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訂閱財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