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華爾街期盼北京出手救房企

Facebook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再度進入「政冷經熱」狀態。政治方面,美中之間正在艱難地「預熱」;經濟方面,國際社會的對華投資兩年內持續增長,但呈現直接投資(非金融類)興盛、金融類投資恐慌的不平衡現象。直接投資興盛有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今年1月與10月先後發表的投資監測報告為證,金融類投資恐慌的具體表現就是噩耗頻傳的恆大等房企債務違約的華爾街市場憂慮。

國際對華投資:半是海水半火焰

先說國際對華投資的溫暖「海水」部分。早在今年1月,聯合國貿易與發展組織(又稱貿易與發展會議)發布第38份《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稱 2020 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量驟降,從 2019 年的 1.5 萬億美元下降至 8,590 億美元,降幅達 42%。其中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流量下降了 69%,但發展中經濟體的下降幅度僅為 12%。發展中經濟體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中所占比例達到 72%,是有史以來的最高值。其中,中國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增長4%,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國。10月19日,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達8,520億美元,其中75%集中在發達經濟體。中國商務部8月發布的數據為:2021年上半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6078.4億元,同比增長28.7%——縱觀兩年數據,無論國際直接投資流往哪國,中國始終是熱選之地。

再說國際對華金融類投資這炙烤的「火焰」部分。恆大爆雷對西方金融市場造成很大恐慌,高盛(Goldman Sachs)的數據顯示,房地產開發商在中國的國際高收益債券市場上占主導地位,占該市場1,970億美元未償債務總額的80%左右,該市場已經經歷了十年來最嚴重的下跌。債權方根本無法預測這些中國房地產公司能否償還到期債務,眼巴巴地盯著北京的一舉一動,盼望北京出手拯救。

華爾街鍾情中國房企,只因信任北京

美國金融投資界關於中國恆大集團能否支付到期債務的猜測,讓華爾街陷入一片恐慌。直到10月22日寬限期行將結束之際,深處債務困局的中國恆大終於兌付一筆備受關注的美元債利息,似乎為其贏得了一線生機。疲憊恐慌的市場獲得些許安慰,中國恆大股票、美元債券當日均大漲,並帶動中港地產股齊升,離岸人民幣匯率亦受到提振。但也就幾天興奮期,10月26日,當代置業違約,未能償付2.5億美元到期票據。當代置業是繼花樣年華、新力控股之後,出現美元債務違約的大陸百強房企之一。據中國興業證券統計,現算上當代置業,中資美元債市場上出現違約事件的房企已高達9家,包括泛海控股、花樣年、華夏幸福、陽光100中國、天房集團、泰禾集團、新力控股、藍光發展、當代置業,全部未償額達280.73億美元。

恆大違約風險出現後,美國華爾街的反應十分有趣,反映了國際投資界對中國公司的態度與他國公司完全不同。一般情況下,西方國家包括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需要發行債券,華爾街的金融投資業主要考察借債公司本身的信譽與償債能力,但中國公司向華爾街舉債時,放貸者對公司本身的償債能力的考量可能只占一半因素,另一半則是考慮恆大公司的背後勢力——中國政府,儘管中國政府機構從未出面為這些房地產公司擔保背書。

為什麼華爾街對中國的房企借貸會如此考量?原因就是中國特色——政府行政管控下的市場經濟。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支撐到如今,當然是中國政府出於「一手托三家(地方政府、房地產商、銀行貸款)+社會安定」的考慮。不過,政府不是萬能的,就算是中共這種全能政府也遠非萬能。近幾年,近千家房地產公司破產,其中不乏國資大型房企。去年恆大債務危機嚴重,踩到三條紅線——2020年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在北京約談了碧桂園、恆大、萬科等12家重點房企,給中國房企劃出了「三條紅線」:剔除預售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恆大三條全踩,其命運其實基本確定,中國政府去年就發出預警。但華爾街的金融投資界為何沒產生恐慌感?原因非常簡單:第一、恆大與投資者均認為恆大是房地產業界「一哥」,有大而不能倒之「優勢」,寄希望於政府不會讓它破產。二、國際投資者尤其是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一致認定,即使恆大出了問題,中國政府也會托舉,債務不會落空。這一個月以來,華爾街關於恆大命運的評論,大半都是在盼望、預測北京會不會出手施救,並指出不施救對中國國家信譽有損,期盼北京中央政府聽到他們的祈求。

比如,BCA Research的中國策略師Jing Sima表示,全球投資者已在拋售由中國房企發行的高收益債券,因為他們對這些公司的未來及其償債能力感到擔憂。這種擔憂有道理,因為中國決策者的態度無疑會增加這種擔憂。

北京是否願意出手代中國房企清債?

按華爾街的想法,恆大等公司欠外資的到期債務不過1700多億美元,中國政府家大業大,從3.2萬億外匯儲備中摳出一塊來,代本國公司償還債務,以保持中國的國際信譽,讓投資者放心,才會有後續投資源源不斷,這是筆很容易算清楚的帳。這一點,華爾街顯然無法與中國政府「共情」。

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之大,比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大大小小逾百次房地產泡沫都要大得多,這個超大泡沫早已把中國的金融系統推到了危機邊緣。北京這幾年一直通過銀根緊縮與貨幣寬鬆輪替在玩「吹放遊戲」,不得已時實行貨幣寬鬆政策維持泡沫,情勢稍有好轉立刻收緊銀根,讓泡沫放點氣。在工廠大量倒閉、失業非常嚴重的形勢下,中國政府此刻最關心的不是保住房地產企業,而是如何防止金融危機發生。房地產企業不管規模有多大,破產的後果不過是成千上萬用預付款購房的房主面對爛尾樓的憤怒,而銀行系統才是中國經濟的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出了問題,那才是要命的危機。

最近備受矚目的消息是,從10月開始,中紀委的反貪人員在25家國有金融機構展開巡視,審查這些機構的貸款、投資和監管記錄,並了解這些金融機構與大型私營企業的交易內幕。這次審查的對象包括25家國有的大型主力金融機構或監管機構,其中包括央行在內的11家國有大型銀行及金融控股公司,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三大監管單位,上海、深圳兩大證交所,以及4家最大的保險公司以及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國有投資單位。

習近平上任十年,反腐遍及黨政軍警系統,但對金融系統的反腐一直就在這個系統的邊邊角角,比如證券業、保險業、P2P等融資平台等金融衍生系統。有人說這是王歧山有意避開自家的親軍,但我覺得更可能是金融系統反腐,茲事體大,最高當局是出於求穩的考慮。此時反腐深入到中國金融系統的中樞系統,可以說明,房地產泡沫極有可能引爆發系統性的金融危機。對中國政府來說,當務之急已經不是重造繁榮,而是防止金融崩塌。

至今為止,我看到的多篇華爾街對中國房企債務違約的分析,沒一篇提到中國政府當初為舉債企業做過信用擔保。如果這是事實,從法律上來說,中國政府並無代恆大等房企償債的義務。如果中國政府願意割外匯儲備這塊肉為這些房企償債,那一定是政治考慮。美國現在需要與中國談判協商的事情太多,是否顧得上華爾街金融界的利益要求,外部人無法預測。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自由亞洲/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