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4日訊】年前遊重慶,我特意去參觀了重慶南岸區蔣介石黃山官邸。這個地方,我青少年時代就去過,但記憶已經非常模糊。舊地重遊,一個是尋找青春的印痕,最主要的還是為了瞻仰蔣公的遺址,緬懷蔣公的功德。
黃山官邸坐落在重慶長江南岸的幾座小山峰之間,原為重慶富商黃雲階的私邸,故名黃山,於1913年就開始營建,那裡兩面環江、層巒疊嶂、景色清幽,是休閒避暑的好地方。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為躲避轟炸,蔣介石侍從室從黃雲階處購得黃山,設置了黃山官邸,從1938年到1946年,長達八年的時間,蔣公在重慶主要就居住在黃山官邸。
黃山官邸現在更名為抗戰遺址博物館,需購置門票才可入園參觀。一進入園區就是一條長長的林蔭道,寬約數米,可並駛兩輛汽車。道路闢於山腰,一邊向谷,路傍植有高大樟木,可以眺望長江;一邊傍山,靠山一面貼山坡由條石砌起了數米高的石牆,防止山體塌方。路面由水泥和鵝卵石相嵌鋪就,石縫間布滿了青苔,古樸、清幽、微滑,很有歷史的滄桑感。沿著道路走得盡頭,一拐彎就進入了黃山官邸的主景區。
首先看到的是一塊寬大的谷地,下寬上窄,狀如馬蹄,依地勢築有幾層寬大的平台,水泥石塊鋪面,各層平台之間有數級或十數級台階不等。平台兩側有花壇、水池、噴泉等景觀,由內向外很有層次地種植有花卉、灌木、喬木等植物,或孤植、或對植、或叢植,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相映成趣。在這塊谷地頂部最上一層平台,矗立著一塊大理石石碑,上書「台灣光復紀念碑」幾個鎏金大字。這塊石碑很新,顯然不是當年的國民政府所遺,而是中共政府後立。台灣是1945年10月25日光復,中共立這塊石碑,顯然不是紀念台灣光復,而是另有企圖,主要是為了統戰與宣傳。這塊石碑充分暴露了中共試圖吞併台灣的狼子野心。繞過石碑,豁然開朗,整個黃山官邸的全貌呈現在眼前。
黃山官邸景區主要由幾座小山峰組成,幾座山峰環抱著中間這塊谷地,十幾座建築分布在這些山峰之間,或築於山頂、或建於山坡、或隱於山腳,無數條石徑將這些山峰與建築連接在一起,蜿蜒曲折、錯綜交織、形成了四通八達、曲徑通幽的交通網絡。各個景點各條小徑都有指示牌指引方向。主要景點有蔣公官邸雲岫樓、馬歇爾舊居草亭、宋美齡舊居松廳、美軍顧問團駐地蓮青樓、宋慶齡舊居松籟閣、何應欽寓所雲峰樓、委員長侍從室、空軍司令周至柔舊居、黃山小學、孔祥熙寓所孔園、望江亭觀景點、防空洞等。
整個景區古木參天,所有建築都掩映在樹林之中。最常見的樹木是松樹和香樟,亦有少量的榕樹、黃桷樹和楓樹,名貴的有梧桐、楠木、鐵樹等;花灌木更是品種繁多,山茶花、杜鵑花隨處可見,梅花、櫻花、桂花、桃花等花木也廣有栽植,腎蕨、鳶尾等多年生草本植物還有苔蘚更是覆蓋了山坡與地表。整個景區鬱鬱蔥蔥,非常清幽,鳥語花香,四季常綠,鮮花不斷,景色十分宜人,令人流連忘返。
在紀念碑前方不遠,位於山谷的坪地上有一排黃色的平房,這原來是蔣公的侍從室,現闢為展覽廳,展廳裡有黃山官邸景區介紹,歷史沿革、抗戰史實等資料,這裡一般是遊客首先造訪的地方。侍從室是蔣公侍衛官生活工作的區域,整個官邸的保衛、訪客的接待、來往公文的處理等許多事務都由侍從室負責,兼有辦公廳與保衛部之職責。在侍衛室的右側,有一座突出的山峰,山勢比較陡峭,是黃山官邸幾座山峰的主峰,蔣公官邸雲岫樓就座落在山頂的岩石之上。
從山峰下面去雲岫樓有數條石徑,分布在山峰的不同部位,每條石徑都有數百級台階。台階很陡峭,曲折而上,攀登並不輕鬆,若走急了會微微氣喘、出汗、雙腿發軟,快到山頂時坡度才平緩。雲岫樓是一棟中西式三層結構建築,青磚青瓦,古樸典雅。說是三層樓房,其實使用的只有兩層,第三層只是房屋前端右上角高出一層,形如碉樓。整個樓房和碉樓都有傾斜屋頂,覆蓋青瓦。因為樓層有高有低,所以屋頂形成了大小不同、高低不一的幾塊斜面,富有變化,使整幢樓房的結構顯得很生動,不呆板,既端莊大方還不失輕盈,很有美感。
雲岫樓面積不大,總共沒有幾間房,基本按照蔣公當年的生活起居復原擺設。一樓的主體是會客廳和小會議室,此外還有侍衛室和傭人房等。會議室是長方形,房間中央擺了一張很大的一張長方形會議桌,圍繞會議桌大約可坐二十餘人。會議室頂端主座後面的牆上還掛有一幅軍事地圖。當年蔣公可能就是在這間會議室召開軍事會議,和高級將領以及幕僚研究處理軍政要務,指揮抗戰。二樓是蔣公的辦公室、書房和臥室。當年雲岫樓樓外有哨兵站崗,室內樓梯口的警衛室有兩位侍衛官執勤,蔣公需要服務時可按電鈴呼喚執勤的侍衛官。雲岫樓在黃山官邸可以說是最好的建築了,但現在看起來也非常普通,別說不能與現代城市那些豪華別墅相比,就是富裕地區很多農民蓋的自住樓房也比它氣派。雲岫樓裡面的家具布置都非常樸素簡約,沙發都是藤編,辦公桌椅都是很普通的木桌木椅,也沒什麼特殊裝飾,也不甚寬大氣派。所有參觀者都有同樣感受,沒想到蔣公的官邸這麼寒酸,沒想到蔣公當年的生活如此簡樸,根本無法與過去的皇家園林、離宮行宮相比,雲岫樓的前方懸崖岩石上還開鑿有防空洞,情況緊急時蔣公可進入防空洞躲避日機轟炸。
夫人宋美齡當時並沒有與蔣公住在一起,她居住在松廳。松廳距雲岫樓大約100米,座樓在主峰北側的一面小山坡上。松廳廳後松林萬頃,廳前丹桂搖曳,四周高大的樹木,將松廳掩蓋得嚴嚴實實。松廳是平房,白牆青瓦,前有圍廊,是一棟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圍廊式建築,房子開間很大,比一般平房要高不少,屋頂的坡面也很大,房間很寬敞。松廳的圍廊很長,圍廊前有四根青磚方形磚柱,加上兩側的轉角共計六根,築在長長的半米多高的青磚台基上,支撐著前挑的廊檐,和房屋結成緊密的一體。廊道很寬,還講究地鋪有木地板。松廳的房間都有吊頂,看起來很雅致大方。展廳內陳列著宋美齡當年用過的大理石木質梳妝台、雕花木質穿衣鏡、雕花木椅等家具,這些器物都非常精美珍貴。
松廳還展出了數十幅宋美齡女士的大幅珍貴相片,還有幾幅宋美齡的丹青作品。展廳還播放宋美齡訪美時在美國國會發表英文演講的音像資料。蔣公好靜,喜歡獨處,蔣夫人善於交際,分開住互不打擾,相得益彰。當時黃山官邸的社交中心就在松廳,松廳的房屋布局就是開放式建築,沒有那麼戒備森嚴,很容易造訪。山上缺乏娛樂,節假日或者有什麼喜慶事蔣夫人有時會在松廳舉辦小型舞會,活躍氣氛,調劑生活。蔣公是個很古板的人,生活起居一絲不苟,這些活動蔣公是不會參與的,都是蔣夫人自己張羅。
蔣公雖然居住在黃山官邸,但每天都要去市區辦公。蔣公在市區的辦公場所主要有兩處,一處是位於渝中區解放西路14號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還有一處是位於渝中區人民路(原國府路)232號的國民政府辦公樓。蔣公去市區都是從海棠溪渡口過江。海棠溪是重慶南岸最大的碼頭和交通樞紐,距兩江交匯處不遠,對岸下方就是兩江交匯的朝天門碼頭。過去重慶有十二景,海棠溪的「海棠煙雨」和「黃葛晚渡」就占了兩景。海棠溪還是川黔公路的零公里處,川黔公路就是從海棠溪為起點,翻過崇山峻岭到達貴州然後延伸到雲南大勝關連接滇緬公路,所以這條公路又是抗戰的生命線,很多戰略物資都是通過這條公路還有海棠溪渡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重慶,有力地支援了抗戰。所以,海棠溪又是重慶第一個開通車渡的碼頭。人員、車輛、物資都是從海棠溪擺渡過江,到達對岸的儲奇門碼頭再進入市區。
每天清晨八點半,蔣公和隨從會準時來到海棠溪碼頭等候過江。蔣公出行都是輕車簡從,一共兩輛車,前車是開路的吉普車,搭乘幾名警衛,而蔣公和貼身侍衛和副官乘坐後面的黑色敞篷轎車。過渡時也不驅離百姓,而是和百姓同船過江。過江時蔣公經常會下車,在船頭踱步,興致好時還會與船夫和百姓交談,體察民情、傾聽民聲。大約九點鐘蔣公會準時出現在辦公室。而返回就沒點了,經常是蔣公忙完一天的公務,暮色蒼茫時才往回趕。來回從不封道,也沒有前呼後擁,鳴鑼開道,沿途市民可以隨意瞻仰蔣公的風采。蔣公穿著黑色大氅,端坐在敞篷汽車裡,往返於重慶的街道,成為當時山城一道靚麗的風景和一時的美談。那時候蔣公是深受人民愛戴的抗戰領袖,在國民中威望甚高,和人民也是水乳交融,也不擔心會有刺客圖謀不軌。
黃山官邸的松籟閣,是蔣公為孫中山先生夫人宋慶齡預備的寓所,位於東南側的小山坡上,與雲岫樓遙相對望,可鳥瞰黃山淺谷全景。但平時宋慶齡並不居住在此,她長住的寓所在市區兩路口新村,只是到官邸參加聚會和活動時才在松籟閣短暫休息,偶爾在此過夜。而宋氏三姐妹的大姐宋靄齡女士和丈夫孔祥熙居住在孔園。在重慶的日子是宋氏三姐妹少有的和諧團聚時光,她們時常在黃山官邸聚會,還聯袂參加社會活動,宣傳聲援抗戰。
宋美齡女士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熱心社會公益活動,抗戰期間收救了很多陣亡將士遺孤。早在抗戰爆發前十年,宋美齡就在南京開辦了遺族學校,收養了數百名北伐時陣亡將士的烈士子弟。在黃山官邸又開辦了黃山小學,收養了很多抗戰陣亡將士的遺孤。她還給陶行知先生開辦的育才學校提供了很多的幫助和救濟。抗戰時國家經濟異常困難,師生生活困苦,為解決辦學經費問題,宋美齡女士不但自己節衣縮食,還拋頭露面向社會募捐,千方百計解決辦學經費,為孩子們送衣送食。我曾經聽過幾位當年育才小學學生的回憶報告,他們中有歌唱家,也有大學教授,談到宋美齡時他們都非常感慨,非常動情,說宋美齡是他們終身難忘的恩人,沒有宋美齡的關心幫助就沒有他們的今天。宋美齡沒有子女,這些孤兒都視宋美齡為慈母,他們當年在校內都稱呼宋美齡為宋媽媽。
日寇為了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對中國當時的抗戰首都重慶實施了長達五年半總計五百多次的狂轟濫炸,史稱重慶大轟炸。黃山官邸也沒有倖免,受到日機多次轟炸,官邸的防空洞、防空壕、高炮陣地等遺址都是當年的歷史見證。蔣公堅決抗戰,絕不妥協,被日寇視為頭號勁敵,日軍制定了專門刺殺蔣公的「斬首行動」計劃,據有關史料披露,從南京到武漢到重慶,日軍共有27次專門針對蔣公的轟炸行動。日寇認為,蔣公不但是國家領袖,更是抗戰軍民的精神支柱,消滅了蔣公,就可以瓦解中國軍民的意志,就可以贏得戰爭的勝利,所以非常喪心病狂地狂轟濫炸。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當代中國研究》 曾刊登楊天石的文章,講述了這段歷史。
最蹊蹺的是1941年8月31日,日本第三飛行團團長遠藤三郎親自出馬,率領27架轟炸機從漢口出發,於下午3時到達重慶,在5,000米的高空扔下炸彈,對黃山官邸進行了狂轟濫炸。當時蔣委員長正在寓所召開各戰區司令長官及參謀長最高軍事會議,萬幸的是,炸彈沒有命中雲岫樓,蔣公和高級將領倖免於難,如果炸彈命中目標,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中國的歷史都可能改寫。這次轟炸有兩名衛兵犧牲,四名士兵受傷。很顯然,日軍這次轟炸是專門針對蔣公的斬首行動,因為所有的轟炸機都集中轟炸黃山官邸這一區域,近在咫尺的市區沒有投下一顆炸彈。日軍是如何能夠得到這麼絕密的情報,如何能夠知道蔣公此時正在官邸開會,因此策劃了這次行動的呢?
楊天石的文章說,遠藤三郎得到情報,蔣介石將在黃山寓所召開軍事會議,又從離任的意大利駐中國大使口中得知黃山山莊的房屋位置和屋瓦的顏色,立刻制訂轟炸計劃,命令第60戰鬥隊執行。可是據王康先生考證,1940年9月27日,德國、意大利、日本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10月意大利駐華大使館就撤館回國,意大利大使一年前就已經回到羅馬,他如何能夠給一年後的日軍提供軍事情報呢?日軍雖然在重慶有奸細,但這些奸細未必能夠獲得這麼高級的絕密情報,更重要的是他們並沒有電台,無法與日軍聯絡,日軍的諜報電台早就被軍統戴笠摧毀。1941年8月30日這個時間節點也很不尋常,那時候蘇德戰爭爆發已經兩個多月,太平洋戰爭也即將爆發,法西斯氣焰非常囂張。那一年國共關係也非常緊張,摩擦不斷,年初還爆發了皖南事變。
王康先生認為,正是中共給日軍提供的絕密軍事情報。中共八路軍在重慶設有紅岩辦事處,有大功率電台和延安等處可以聯繫,周恩來長袖善舞,在重慶大搞統戰活動,和許多國民黨上層有交往,要探知蔣公要召開軍事會議的情報並不難。而且各戰區長官要返回重慶大本營參加軍事會議也一定要提前籌備,早做計劃,所以周恩來有充足的時間來核實傳遞情報。周恩來很可能是把情報先報告延安,然後由延安指揮潘漢年將情報傳遞給日本特務機關,潘漢年本身就是中共與日本方面的聯絡員,給日軍提供情報是家常便飯。潘漢年後來被整肅就是因為他知道太多中共和毛澤東通敵叛國的祕密,因此才被毛澤東、周恩來滅口,除掉潘漢年這個當事人就死無對證了。當時蔣公頒發了很多軍令限制中共的擴張,又發動了皖南事變端掉了新四軍的軍部,還停發了給叛軍八路軍、新四軍的軍費,中共對蔣公恨之入骨,假借日本人除掉蔣公,中共是很有心情和動機這麼幹的。相信中共滅亡後,這些歷史謎團都會解開,歷史真相都會大白於天下。
2001年5月19日,蔣公的後人蔣孝嚴先生訪問黃山官邸時曾留言:「若無昔日汗血耕耘,難有今日繁枝葉茂」。蔣先生的題詞話裡有話,耐人尋味,大有為先祖鳴不平之意。事實確實如此,正是蔣公在異常艱難的情況下,率領全國軍民浴血奮戰,才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拯救了中華民族。如果沒有蔣公以及全國軍民的堅決抵抗,中華民族早已經亡國亡種,蔣公才是救亡圖存的民族英雄。在國軍與日軍浴血奮戰之時,而共匪則乘機坐大,占山頭、搶地盤,保存和擴充實力,並趁抗戰勝利後,國困、民乏、軍疲之時,不顧人民福祉,悍然發動內戰,竊取了抗戰勝利果實,占領了中國大陸,使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遭受了長達70年的國殤,使中華民族遭受了空前的浩劫,這是蔣公一生之痛,更是中華民族之痛。倘佯在歷史遺址之間,撫今思昔,感慨萬千,文以記之。@*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