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爆幼兒園群聚感染 3類兒童新冠重症風險高

文/蘇冠米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9月08日訊】幼兒園平時就是容易傳染感冒的場所,尤其在新冠疫情下若爆發群聚感染,更讓人擔心疫情會擴大。究竟要如何預防幼兒被傳染呢?出現哪些症狀要留意?

幼兒易成傳染者 出現這些症狀要留意

近日,台灣新北市爆發幼兒園新冠肺炎群聚感染事件,在9月7日單日新增5例確診個案,3例是學童家長,1例是幼兒園學童,另1例是幼兒園學童的1歲妹妹。目前已累計有15例確診。

幼兒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通常不明顯,或是無症狀,加上幼兒平時常有咳嗽、流鼻水等小感冒問題,容易成為沒被查覺的傳染者,傳染給兄弟姊妹、父母。主要照顧者,例如家長,因需要長時間近距離與孩子接觸,更容易成被小孩感染的對象。而且,小於12歲的孩童目前不在疫苗接種年齡範圍內。

在新冠疫情下,如何預防幼兒被傳染,及小孩出現哪些症狀要留意,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給出幾點建議。

兒童和成人都可能出現的新冠肺炎症狀:咳嗽、發燒或發冷、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肌肉或身體疼痛、喉嚨痛、味覺或嗅覺喪失、腹瀉、頭痛、疲勞、噁心或嘔吐、鼻塞或流鼻涕。

其中,發燒和咳嗽是成人和兒童常見的症狀,兒童可能出現肺炎,還會感到喉嚨痛、變得沒精神或腹瀉。

當小孩出現下列症狀應立即送醫:呼吸困難、喝水或其它液體會吐出來、新發生的意識混亂或無法叫醒、嘴唇發青。

另外,2至15歲的兒童感染冠狀病毒後,可能出現兒童多器官發炎症候群(MIS-C)。因此,當小孩發燒38 度或更高,且高燒時間超過 24 小時,並伴有下列症狀之一,也要立即就醫:異常虛弱或疲勞、紅疹、腹痛、嘔吐和腹瀉、嘴唇發紅或乾裂、眼睛泛紅、手或腳腫脹。

發燒和咳嗽是成人和兒童常見的新冠肺炎症狀。(Shutterstock)

3類兒童風險高 糖尿病、氣喘兒要控制好病情

美國CDC 研究的數據表明,有些兒童發展至重症的風險可能較高,需要住院治療:

1. 未滿 2 歲者

2. 早產兒

3. 患有肥胖症或慢性肺病的孩子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傳染病專家、醫學博士亞倫•米爾史東(Aaron Milstone)指出,如果覺得孩子感染了新冠病毒,建議大人相信自己的直覺,尤其當孩子咳嗽或發燒,應趕快就醫。

另外,患有糖尿病的兒童,在疫情期間控制好血糖是關鍵,若控制不佳會使免疫力變差。

患有氣喘的兒童,也應照常使用藥物,避免氣喘發作。米爾史東表示,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大多數氣喘兒童在新冠後一定會出現重症,但他們普遍都有更高風險。因此,父母應多留意觀察,如果出現症狀應就醫評估。

注意5點 減少兒童被感染風險

雖然兒童染病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還是有極少數人會發展至重症,甚至死亡。他們還可能成為傳染者,因此應做好保護措施。

1. 保持社交距離:對於如何保護年幼的孩子不被傳染,米爾史東認為,最佳方法是避免他們暴露於可能或已經感染了病毒的人,包括家人。因為當孩子接觸的高風險者越多、接觸的時間越長,感染風險就越高。

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小孩與生病的人密切接觸,且確保他們在與其他人互動時,維持至少1.5米(公尺)的距離。

2021年3月17日,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重新開放公立學校後,戴著口罩的小學生遵守社交距離規定排隊進入食堂。(Jon Cherry/Getty Images)

2. 戴口罩:戴好口罩可防止病毒傳播,建議家長在上學前讓年幼的孩子練習戴口罩。

3. 保持手部衛生:提醒孩子應在上完廁所、打噴嚏、咳嗽、擤鼻涕後、吃東西之前,以及從戶外玩耍回到室內後,都要立即洗手。

米爾史東建議父母教孩子定期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可以通過唱ABC 字母歌來幫助記錄時間,因為這首歌約需20 秒才能唱完。如果沒有肥皂和水,次要的選擇才是酒精乾洗手液。

4. 少用手摸臉:大人應讓孩子儘量少摸自己的臉,準備一個能讓兒童的手忙起來的玩具,也許會有所幫助。只是這些玩具也要定期清洗。

5. 保持物品的清潔:定期擦拭家具及孩子常接觸的玩具和物品。

因室內活動風險較戶外更高,除了上述提及的保持距離、戴口罩、洗手等措施,還可藉由改善通風來降低風險。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樂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