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跟熬夜、喝水時間有關 中醫3招消除眼袋

文/蘇冠米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9月08日訊】眼袋讓人顯老,擦再多保養品可能效果也不理想,中醫有幾個方法能從根本解決眼袋的問題。

眼袋不是年紀大才有 不良習慣讓它提早報到

當眼眶下的脂肪變多或眼睛下方的筋膜、韌帶支撐力變差,就會形成眼袋。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指出,除了先天遺傳因素,還有幾個原因會促使眼袋產生:

老化:隨年紀增長,筋膜支撐力和代謝能力都會變差,造成脂肪堆積比較明顯。

不良生活習慣: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眼袋已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出現。長時間熬夜、看電腦和手機的年輕人,會因代謝變差、眼周組織鬆垮,而出現眼袋。晚上喝太多飲料、水,也是造成眼袋的原因之一,因為晚上身體機能處於休息狀態,體內容易因攝取過多水分而累積較多的濕氣。

卸妝、戴隱型眼鏡的方式錯誤:太大力的拉扯眼皮、眼周肌膚,可能造成眼睛下面的肌肉鬆弛。

脾不好:中醫講「脾主肌肉」,當肌肉的力量、張力不好,會使眼周的肌肉及筋膜支持力不夠,導致下垂。脾也主運化,運化功能變差會影響代謝,造成脂肪、水分容易堆積。

中醫3招消除眼袋

要消除眼袋,不是只有動手術這一選項,中醫有更多方法,而且還能從體質根本調理。

1. 美顏針

中醫美容是使用比傳統針灸更細的美顏針,扎在眼周穴位,調整肌肉筋膜的張力,增加支撐力。或是將美顏針扎進眼袋,刺激眼周組織加強代謝,加速代謝脂肪。

常幫患者施行美顏針灸的楊宗翰指出,使用美顏針治療,還可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改善黑眼圈。

2. 按摩穴道

眼周穴位:眼睛周圍有一圈穴位,可以握拳用指關節按壓的方式做按摩。因為眼周肌膚較嫩,若在肌膚乾燥的時候按摩,容易產生細紋。所以最好選在洗臉或擦乳液時按壓,此時臉部較濕滑,對皮膚的刺激較少。

有些人會以拉提眼周的方式來對抗地心引力,但同樣要避免在皮膚乾燥時過度刺激或磨擦,且頻率和刺激程度都要適度,否則可能造成細紋,甚至瘀血。

眼睛周圍的穴位有睛明穴、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瞳子髎穴、四白穴等。(健康1+1/大紀元)

眼袋的形成跟消化功能也有關係,因此可按壓脾胃經上的穴道。如脾經上的三陰交穴、陰陵泉穴及胃經的足三里穴。胃經的走向到達眼周,按此穴道有助代謝。

三陰交穴:位於內腳踝上四橫指、脛骨內側後方的凹陷處。

陰陵泉穴: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足三里穴:外膝眼直下四橫指寬處。

按壓腳上的脾胃經穴道,能改善消化功能,有助消除眼袋。(健康1+1/大紀元)

3. 中藥調理

使用可補脾氣的藥材調整腸胃功能,例如茯苓、白朮、芡實等。若同時有食欲不好的情況,可用四君子湯;伴有腹瀉問題則使用蔘苓白朮散。

預防眼袋出現 多運動、少吃脾胃害怕的食物

除了年齡增長無法預防,其它造成眼袋的因素,都有改善的方法。

調整生活習慣:避免熬夜,減少長時間看電腦、手機的情況。用眼過度會使眼周循環變差,造成黑眼圈或水腫。建議每看手機45分鐘,休息10至15分,讓眼睛適當休息。

睡前少喝水:晚上睡覺前避免喝大量的水,當晚間7、8點過後,感到口渴時最好一小口一小口的喝,而不是直接喝一杯。

少吃脾胃害怕的食物:三餐定食定量,並少吃生冷食物、冰飲,因為脾胃喜歡溫暖的環境。楊宗翰舉例,有些人想減重,常吃生菜沙拉、綠拿鐵,結果影響腸胃功能,水分代謝變差,造成眼袋出現。

喝紅棗茶、四神湯:紅棗茶可補氣、促循環,將紅棗用熱水沖泡即可飲用。四神湯有補脾胃、排濕氣效果,可成為日常生活調養用的湯品。

運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適度流汗可排出體內的水分。楊宗翰表示,臨床上有些患者聽到自己體內很濕,就以為要少喝水,「其實水還是要照常喝,因為身體代謝需要水,只是要留意如何讓水分代謝順暢,例如運動、飲食,水分才不會一直積在體內」。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樂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