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群:美國與台灣關係升級的12個表現

Facebook

8月4日,拜登政府批准了對台灣的首次軍售,其中包括M109A6自走炮及相關套件,總值達7.5億美元。這是美台關係進一步全面提升的最新進展。

下面,對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半年多美台關係升級的12個表現做一簡要回顧。

一,蕭美琴應邀出席拜登就職典禮

1月20日,第46任美國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前舉行。中華民國駐美國代表蕭美琴,應邀出席了典禮。這是1979年美國與台灣斷交、與北京建交以來,中華民國代表第一次應邀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典禮。

二,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

1月20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霍恩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拜登總統將與朋友和盟邦站在一起,在亞太地區推動共享的繁榮、安全與價值,其中也包括台灣。」

三,簽署「設立海警工作組」備忘錄

3月25日,美國在台協會與台灣駐美代表處,在位於華盛頓近郊的美國在台協會總部,就「設立海警工作組(又稱海巡工作組)」簽署備忘錄,以增進美台海警合作,強化海巡合作。這是拜登上任後美台簽署的第一個合作備忘錄。

美國在台協會發表的聲明說,設立「海警工作組」後,將改善美國海岸警衛隊與台灣海洋委員會海岸巡防署之間的溝通、合作與信息分享。「這個備忘錄確認彼此在保存海洋資源,減少非法、未申報及違規的捕魚,以及共同參與海上搜救、應對海洋環境事件上,有共同的目標」。

四,美國致力維護台海和平

美國總統拜登,4月16日與日本首相菅義偉,5月21日與韓國總統文在寅,6月13日出席7國集團峰會時,6月15日出席美歐峰會時,都談到了維護台海和平的重要性。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都有一句話: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放在美日首腦、美韓首腦、美國與7國集團其他成員國首腦、美國與歐盟首腦的聯合聲明中,皆屬有史以來第一次。

五,美國軍機三次抵達台灣

6月6日,美國參議院三位議員,乘坐美國空軍「波音C-17環球霸王III」貨機,從韓國烏山空軍基地起飛,抵達台灣松山機場,機身上「美國空軍」(U.S.AIR FORCE)字樣,赫然在目。

當這架軍機飛往台灣時,美國印太司令部所屬的里根號航空母艦(USS Ronald Reagan CVN-76),就在台灣東部不遠處的太平洋海域,戒備待命。這架軍機隸屬美國空軍,里根號航母隸屬美國海軍,美國在台協會事前發出了預告。美國在台協會隸屬美國國務院。所以,這是一次美國國務院、美國參議院、美國海軍、美國空軍的一次聯合行動。

C-17是美軍的主要戰略升降機。有人形容這架飛機有6層樓那麼高。據專家介紹,它長53米,翼展52米,最大載重量77噸,最大航程8,000公里,經空中加油可抵達世界任何地區。這麼大一架飛機,裡面只坐了3位美國參議員。他們到台灣後,只做了一件事:宣布美國將向台灣贈送75萬劑疫苗;停留3小時後,就飛走了。

這是C-17服役以來首次飛抵台灣,也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出動軍用運輸機運送國會議員訪台。

7月15日,美軍 C-146A「獵狼犬」專機,從駐日美軍沖繩基地起飛,飛抵台北松山機場。據報導,此行的任務是運送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交接所用物品。

C-146A「獵狼犬」的主要任務是,為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提供靈活小型團隊和貨物的運輸,協助部署在各地的特種作戰司令部執行任務。

7月19日,美軍C-130N3755P運輸機,從菲律賓馬尼拉機場起飛,降落台灣桃園機場。據報道,這架飛機是美國在台協會的包機,上下機的物品都屬「外交郵袋」。

這是一個半月內,美國軍機三次飛抵台灣。

6月6日美軍機抵台後,6月7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的回應是:「對此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全程只提「美國會有關議員訪問台灣」,絕口不提「美軍機降落台灣」。6月6日、6月7日,連續兩天,中共國防部沒有回應。只是到6月8日傍晚,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吳謙,用文字稿作了一個回應,稱美國議員訪台搞「政治秀」,是「政治挑釁」,「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吳謙沒有對「美軍機降落台灣」表態。

7月15日美軍機抵台後,中共國防部表態稱,「任何外軍飛機降落我領土」,必須經中共「許可」;「任何外國艦機擅闖我領空的行為,都將引發嚴重後果」;「正告美方切勿玩火」。

7月19日美軍機未經中共「許可」抵台後,我仔細查閱了中共國防部網站,沒有見到中共國防部發言人的任何言論。我也仔細查了中共外交部網站,沒有見到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的任何言論。

六,美國捐贈台灣疫苗

5月中旬,台灣疫情突然升高,疫苗緊缺。

6月3日,在日本宣布向台灣捐贈124萬劑疫苗的同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美國將在6月底前向全球多國分發8000萬劑疫苗。白宮疫情應對協調員Jeff Zients表示,其中包括台灣。

6月19日,搭載美國捐贈台灣的250萬劑疫苗的飛機,從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機場起飛,6月20日晚抵達台北。這一批疫苗是美國原先承諾的75萬劑疫苗的三倍多。

七,支持台灣參加世衛大會

5月5日,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在英國倫敦舉行。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內的七國外長,都明確支持台灣作為觀察員參加世界衛生大會。

5月7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恢復台灣在世界衛生大會適當地位》的聲明中說:「全球衛生安全挑戰,與邊界或政治爭議無關。台灣在應對這些挑戰中學到了很多經驗,作出了寶貴貢獻。世衛組織領導層和所有負責任的國家,都應該認識到,將2400萬台灣人民的利益,排除在世衛大會之外,只會危及,而不是推進我們共同的全球衛生目標。」

5月14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美國「絕對支持」台灣作為觀察員出席即將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

八,拜登派代表首訪台灣

4月14日,受美國總統拜登委託,美國前民主黨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抵達台灣訪問。這是拜登上任後首次派代表團訪台。

拜登曾形容陶德是他「最好的朋友」。陶德說,今年是《台灣關係法》實施42周年,也是美台關係有史以來最強健、牢固的時刻;代表團此行的目的,是轉達美國新政府對台灣不分黨派的支持,對美台關係的重視,以及深化美台合作的意願。

九,美台經貿關係取得新進展

6月10日,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戴琪,與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舉行視頻會議。決定在未來幾週內舉行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下的第11次會議。

6月30日(台北時間)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磋商會開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助理貿易代表麥卡廷,與台灣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分別率領美台各部會官員,透過視頻舉行會談。雙方就農業、醫療器材、勞工、環境、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國際合作、供應鏈、貿易便捷化、提升美台雙邊貿易關係等十項議題,達成初步共識。

十,台積電成美台合作象徵

總部位於台灣新竹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晶圓是製造半導體芯片的基本材料。

美國的英偉達(Nvidia)、高通(Qualcomm)、高級微設備(AMD)及蘋果(Apple)等公司,都依賴台積電的晶圓代工。美國市場上大約65%的晶圓,都是由台積電供貨的。

台積電還是全球最大和最好的芯片生產廠商,全球超過一半的芯片來自台積電。蘋果的iPhone手機、亞馬遜的雲計算、視頻遊戲的圖形處理器,甚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 戰鬥機,都用台積電的芯片。

台積電去年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投資100-120億美元,興建芯片工廠。今年5月14日,路透社報道,台積電正考慮擴大在亞利桑那州芯片工廠的投資規模,較之前的預期可能高出數百億美元。

台積電發言人稱,該公司在亞利桑那州的項目,位列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行列。

十一,美軍三類人駐紮在台灣

據中華民國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透露:美軍有三類人員駐紮在台灣:(1)為新式武器做培訓的美軍技術人員;(2)美國軍方退休人員到台灣當顧問;(3)一小部分現役美國軍人。

從2005年起,美國陸、海、空三軍及海軍陸戰隊的現役軍人,已進駐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安全合作組組長葛沛迪上校,就是一位現役美軍軍官。今年7月29日,葛沛迪在台灣國軍政教節目「莒光園地」發表演講時說,美台「新夥伴關係」是建立在雙方數十年合作基礎上的,美台共享的歷史時刻與價值,是雙方關係長久發展的動力。29日下午,這個演講向台灣全軍播放。

這是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美國現役軍官首次在台灣軍中公開亮相、演講。

十二,美台文化交流持續發展

據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介紹,台灣赴美求學的學生人數,幾乎等同墨西哥與德國的總和。

酈英傑說,為增進美台人民關係,美國在台協會推出了「人才循環聯盟計劃」等,並首度在台灣推出「美國國家中文領航項目」。

現有150多位Fulbright-英語協同教學助理(ETA),在台灣10縣市協助教授英文;同時,有50多位華語教學獎助計劃(FLTA)的華語助教,在美國教授中文。旨在幫助美國在不受審查和脅迫的環境下,滿足其對中文教育的需求;同時也幫助台灣達成在2030年之前實現雙語化的目標。

結語

美台關係有深厚的歷史基礎。早在1913年,美國就與中華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至1979年美台斷交前,雙方有外交關係的時間長達65年。雙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深度合作。美國和中華民國都是聯合國創始成員國。美台共享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

美台關係在川普任美國總統時提升到40多年來的最佳水平。在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台關係進一步得到全面提升。美台關係持續、全面提升最重要的外因,是中共對台灣全方位的打壓。

中共越打壓台灣,美台關係就越提升。這將成為未來美台關係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