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作詩竟預示自己命運 冥冥中有預感?

【名句故事】 作者:懷忍忍

Facebook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8月05日訊】詩人以詩歌詠歎抒懷,慷慨寄情,各抒情志,然而,也有詩人作的詩,竟然成了自己的讖言詩。奇的是,這樣的事無獨有偶,也有人夢到自己的讖言詩,冥冥中真有預感這回事?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劉希夷(651─679年)唐代汝州人(一說穎州人),外表俊美,從小就很有文采,愛好音樂,善彈琵琶,好談笑,飲酒數斗不醉,行事落拓不拘常格。幼年喪父,隨母住在外祖父家,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二十歲的他高中進士。

他的詩以樂府詩歌行[1] 見長,七言歌行在他筆下達到了高峰。他的題材多寫從軍閨情,情意溫柔婉麗,多流露感傷情調。他寫的七言歌行《相和歌辭 白頭吟》,有這樣一聯句:「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當他下筆寫了這一聯句後,突然有一種感覺:「這頗不祥。」於是就又構思改作,想呀想,想呀想,終於又吟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很詩情畫意的一聯,卻是散發著哀怨傷別的氣氛,他還是覺得不好。

有人讀了詩說:「給人很多想像空間,也不一定會是這樣呀!」

後來他就把兩句都留下來了,作成《相和歌辭 白頭吟》: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開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人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整首詩繞著生老死別,青春不再的惆悵哀傷。結果,竟然在來年初春時,劉希夷就去世了。

曙後一星孤

唐代崔曙(約704─739年),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早孤,過著貧窮卑微的生活,成年後為了科第中舉,奔走於長安洛陽。他的詩寫景摹物,寄訴鄉愁和對友人的思念,詞句對仗工整,但是辭氣多透出悲涼。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三十五歲,終於實現心願登進士第。當年的試題為《明堂火珠詩》,崔曙所作的詩最為清拔,為人稱賞,拔為第一。

崔曙《明堂火珠詩》

正位開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

天淨光難滅,雲生望欲無。

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

此詩中一聯句「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深刻動人,讓時人叫絕。登第後崔曙被派任河南尉。次年,正當青壯之年的他竟然去世了,留下一個女兒名喚星星。這時人們突然感到,冥冥之中《明堂火珠》好像是崔曙給自己寫的讖語詩,預示了將臨的命運。

寂寞獨歸人

盧獻卿是唐宣宗時代的詩人,范陽人,詞藻為同流所推崇。他有一首《愍征賦》,長數千言,展現庾信《哀江南》的精神風韻,受人讚賞。當時諫議大夫、以詩品美學聞名的司空圖還特為此詩作注。《愍征賦》的聲名也流傳到後代,但是詩沒能流傳下來。

盧獻卿雖然有詩名,但是仕途不亨通,他在唐宣宗大中年間參加科考,連連不中第,於是他就到處去遊歷。當他在衡山湘水間漫遊,遊到郴州時生了病。病中他做了一夢,有人在夢中贈給他這一首詩:

卜築郊原古,青山唯四鄰。

扶疏遶臺榭,寂寞獨歸人。

沒想到就在十天後,盧獻卿就死去了。那時是夏初,郴州太守為他處理喪事,埋葬在近郊,在他墳墓邊種植了一些樹,四周都是青色山丘環繞,他的「歸所」的實境竟然和夢中詩所示一模一樣,誰知「寂寞獨歸人」一語成讖。

註[1] :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近體歌行》:「歌行有有聲有詞者,樂府載諸歌是也;有有詞無聲者,後人所作諸歌是也。」@*#

(事據《本事詩》、《唐詩大辭典》)

──點閱【名句故事】──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樂真)

相關文章